罕见文献闪耀城市之光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座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光荣之城,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富的红色文献资源,不但历史悠久、点多面广,更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内孤本众多


  关于红色文献的收藏,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少数几个设有革命历史文献专藏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早在1949年以前,以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顾廷龙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就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之下,搜集、保存了一大批革命(红色)文献。1949年以后,上海图书馆继续大力搜集、收藏革命文献。如今,该馆共收藏有各类革命历史文献原件近万种,数量达1.5万余册(件)。更为难得的是,其中不少文献都是海内孤本。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历史文献的出版、发行、保存都极为困难,传世稀少,能保存到今日的革命历史文献,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上海图书馆收藏革命文献的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是记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和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过影响的文献;其二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各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其三则是各革命根据地出版的各种文献。综合来看,这些革命历史文献种类繁杂,除常见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类型外,又有照片、传单、地图、手稿等类型,甚至还包括请柬、席位册、证件等档案资料。



  《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中收录了上述各种图书及非书资料,总数近9000种。其全部条目按分类编排,不再区分文献类型。《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则在馆藏的近万种红色革命历史文献中,选取了近500种文献。其中中文图书有400余册,传单、布告、钱币等非书资料50余种,另有期刊、报纸、外文文献等近30余种。

“红色中华第一书”


  每一件珍贵的红色文献,都能带领我们重温一段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而回到百年辉煌的起点,就不能不提《共产党宣言》。
  百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有“红色中华第一书”之称。《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早期中文版本均是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献,其中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尤为珍贵,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与纪念意义。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文的不断刊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此时,这些译文中的《共产党宣言》的片断文字和部分章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因此,陈独秀认为应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以适应时代召唤。
  当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也曾计划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星期评论》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后,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知道陈望道精通英文和日文,同时具备马克思主义常识,又是新文化的倡导者之一,陈独秀也极表赞同。于是,戴季陶向陈望道提供了《共产党宣言》的日译本,陈独秀请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本,一起供陈望道作为翻译的底本。



  1919年冬,陈望道回到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在偏僻的柴屋里冒着严寒集中精力翻译《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4月完成。此时,他接到了《星期评论》编辑部邀他到沪任编辑的电报,于是带上《共产党宣言》译稿来到上海,将译文和日文版、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交给李汉俊,请他校阅,再转请陈独秀审定。陈独秀对此译稿非常满意,将文稿交给戴季陶准备在《星期评论》上连载。不料,该刊因“言论问题”遭到查封。
  当时陈独秀在沪主编《新青年》,编辑部只有他一人独当編务,于是就请陈望道前来协助参与杂志的编辑,与陈独秀同住于环龙路。此时,共产国际东方局派俄国人维经斯基作为代表来华,联系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抵沪与陈独秀见面。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时,陈独秀深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相当缺乏。因此与维经斯基商议,筹措经费印刷《共产党宣言》译稿。由维经斯基提供经费,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一家名为“又新印刷所”的小印刷厂,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初版的《共产党宣言》首印1000册。此书32开,封面以红色印刷书名与马克思肖像。这部中国出版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在我国印刷品上出现了马克思肖像。



  当时,为了能让读者买到《共产党宣言》,陳独秀等人巧妙地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编了一个答问形式的新书广告:
  “你们来信问《陈译马格斯共产党宣言》的买处,因为问的人多,没功夫一一回信,所以借本栏答复你们的话:
  一、‘社会主义研究社’,我不知道在哪里。我看的一本,是先生给我的,独秀先生是到《新青年》社拿来的,《新青年》社在‘法大马路自鸣钟’对面。
  二、……凡研究《资本论》这个学说系统的人,不能不看《共产党宣言》,所以望道先生费了平常译本五倍的功夫,把彼全文译了出来,经陈独秀、李汉俊两先生校对。”
  之后,《共产党宣言》在几个月里重印了十几次。在《共产党宣言》出版一年不到,中国共产党在沪诞生,陈望道是最早的党员之一。


它们都是重要载体


  2021年6月24日至7月7日,上海图书馆珍藏红色文献展于该馆会展大厅隆重举行,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初版与二版实物在此正式与观众见面。
  与其一道隆重亮相的,还包括该馆馆藏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珍稀性的红色文献,共63种、97件,时间跨度从1915年至1949年。展品包括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初版与二版实物、中共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记录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京汉工人流血记》、五卅运动时期的革命传单、党史上最早的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海丰农民运动》、为与反动派斗争而出版的“伪装本”、最早的《资本论》中译本、毛泽东寄赠顾颉刚的《论持久战》、红军长征最早的历史记录《红军长征记》、记录中共领导全面抗战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以及《论持久战》的最早版本、报道中共七大胜利闭幕的号外、中共地下党组织为解放上海而汇编的《上海概况》、由中共上海市委领导的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行的报纸《上海人民》、《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开幕词》等等。展览开幕当天还举行了《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书目编》与《上海图书馆藏革命文献总目·图录编》的首发式。



  不难想像,这些珍贵的文献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最早期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他们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些珍罕的实物又在这百年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的革命队伍。与此同时,这些珍贵文献百年来也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社会进步。
  作为承载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红色文献是革命文物的重要形式。通过它们,观众不仅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先进思想在中国大地传播发扬的过程,也能看到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其他文献
傅抱石作画留影  在20世纪中国书画史中,在革命浪潮不断、新旧时代交替、各种思潮涌现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直面生活、处惊不变,勇立时代潮头的伟大书画家,他们用浓墨重彩书写着一个时代的不朽,将苦难与不屈、激情与才气转换成艺术的力量,为2 0世纪艺术史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在这其中,傅抱石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有过几次重要交集  最近,60余件傅抱石作品从南京博物院来到武汉美术馆,让当地的观众通过这场
期刊
为及时了解SARS对物流业的影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5月30日开始,展开了SARS对物流业影响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的重点是SARS对物流业的影响。    对物流业影响概览    调查表明, SARS对于物流企业的影响面是比较宽的,占四分之三。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受到直接影响时间较短,一般在3个月以内。在此期间约六成企业出现收入下降,收入平均下降幅度为20%;70%的企业出现成本上升现象,成本上升
期刊
传统领秀时尚    脑子里仍然只有旗帜广告和电视广告吗?您落伍啦!现在,聪明的企业重新发现了传统广告牌的魅力。它们不仅能保证最佳的视传效果,而且成本还是最低廉的。  诺基亚和Palm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颇有影响的名牌大厂,它们为新产品发布选择何种广告载体,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作业界动态的风向标。Palm最近在亚洲新推出一款Palm Pilot掌上电脑,首选广告载体与高科技、新经济毫不沾边,全是我们大家再
期刊
问:LG电子在中国怎样走向成功的,LG电子在未来的数码时代希望在哪些领域做到第一?  答: LG成功的原因是我们当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不是仅仅把中国当成实验的基地,而是当时就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市场,一步一个脚印,非常扎实非常塌实地一直坚持下来。这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所在。当很多企业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仅仅看好廉价的人力资源的时候,我们实行了很有序的当地化政策。举例来说,开始很多企业只是把零配件拿
期刊
今年“七一”期间,在闻名遐迩的森林之城贵阳,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陶瓷艺术展拉开帷幕。58件展品包括两件超大粉彩薄胎碗和56件青花水浅,以清韵隽永的风姿,共同演绎了一曲关于陶瓷艺术传承的优雅之歌。  然而,比起展览本身的精彩,展品背后的情感以及所承载的情怀,更加值得细品。在收藏家真挚心声的感召下,瓷都景德镇十多位知名当代陶瓷艺术家聚到一起,历时漫长8年,成就了“慢工出细活”的又一佳话;待到创作完成,参
期刊
1952年4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政治部组织部党员关系介绍信及回执,第八六二号,尺寸17厘米×21厘米,其中介绍信尺寸10.6厘米×21厘米,回执联尺寸6.6厘米×21厘米。其介绍正式党员雷强之组织关系接转到临江镇荣校党委会,所钤盖的三个红色方形印章非常明显规整,一个落地章、两个骑缝章,另一联存根已留部队存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于1950年11月8日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立下了赫赫
期刊
学的是铁路工程专业,干的是铁路系统工作,目前笔者收藏的铁路院校毕业证书已有数干张,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又集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这20余年来,笔者一边寻藏,一边研究,最大的感触就是顺着历史脉络的延展,我们深深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幸福感。比如当你看到1949年前中国铁路的贫痞,到战争苦难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五”期间大力恢复生产建设,再到去年中国高铁总数达到3.78万公里,当今的中国高铁已领
期刊
安徽南部的古徽州地区松林资源丰富,自南唐时便成为我国的制墨中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清乾隆时期的《歙县志·食货志》记载,徽墨流派有三,即文人自怡、好事精鉴、市斋名世。  其中“文人自怡”是指一些官员或文士为了自己特殊的审美要求,向徽州墨店定制自己的专属墨品,刘墉、纪晓岚、赵之谦、袁枚、曾国藩、梁启超等人都有制墨流傳于世。文人定制墨往往设计颇为风雅,制作又不惜成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可供主人自用
期刊
齐白石与黄宾虹是近代中国画坛的并峙双峰,又都久居于京华,但我们对他们之间的交往知之甚少。他们同框的影像则更少,唯一一次是1947年11月1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于希宁画展”的合照中见过。  至于将两人做对比,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数傅雷那句评语:“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这话虽过于偏激,但也表明了傅先生对两位的爱之深切。而李可染在1946年同时收到北
期刊
荷叶杯通常是指杯身似卷荷、附带吸流的酒杯。最初以天然荷叶为之,贯通梗茎供人啜酒消夏,故也称为“碧筒”或“吸杯”。后世摹仿其形,创造出各种材质的荷叶杯,成为宴饮中异常风雅的酒器。酒沾荷香  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竞相以碧筒饮为雅事,后世仍以碧筒为雅,因此流传诸多吟咏碧筒杯的文字。碧筒杯也逐渐成为固定的岁时清供,《骈字类编》卷一八五《草木门》“莲诞”条引《清间供》日:“六月初伏,荐麦、瓜。中伏,碧筒劝、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