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列夫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w275245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解体前后的官员、学者,2005年10月17日病逝,享年83岁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雅科夫列夫,苏联解体前期的关键性人物之一,甚至被称作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在十几年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的前前后后,雅科夫列夫的政治生涯颇受争议,一说是“俄罗斯的良心和希望”,另一说是“毁灭国家和党的叛徒”。
  雅科夫列夫于1923年12月生在俄罗斯一个劳动者的家庭。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服役于海军陆战队,曾在战争中负伤并落下残疾。1943年,雅科夫列夫复员后,继续就读于俄罗斯拉夫尔国立乌申斯基教育学院历史系,并在其间加入了共产党。
  从一名伤残军人成为一位学者,雅科夫列夫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1956年至1960年,作为“可造就之材”,雅科夫列夫被送到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其间又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两年。1960年他通过硕士论文答辩,1967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理论发展史,许多观点都表现出与官方见解相异。雅科夫列夫1969年起担任教授,与此同时,还在苏共中央担任过宣传部副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据说,苏共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人苏斯洛夫对他“既做官又搞研究”极为反感。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政治与思想领域有过不少争论,雅科夫列夫则成为这些争论中的焦点人物之一。他超前、不合时宜的言论,引发高层的不满。1973年,他被派往加拿大担任大使。这是一次长达十年的漫长的政治“发配生涯”。1983年,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时与雅科夫列夫相识,并即刻将其调回莫斯科,他由此成为戈氏思想与理论的一员主将。戈尔巴乔夫闻名于世的“改革新思维”与“公开化”运动,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均出自雅科夫列夫。
  1983年至1985年,雅科夫列夫在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报告指出,苏联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政府应当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以此打破经济上与整个世界阻绝的局面。
  受到戈尔巴乔夫重用的雅科夫列夫,迎来了政治上最为重要的活动期。1985年,他担任苏共宣传部长;1986年接替齐米亚宁,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和主管意识形态问题的中央书记;1987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并于当年在苏共全会上发言,批评叶利钦的保守和利加乔夫的偏执。
  1988年,雅科夫列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国际政策问题委员会主席,负责对外事务的政策指导。1990年至1991年期间,雅科夫列夫担任总统委员会成员。1991年4月18日,已经声明退出政治局的雅科夫列夫致函戈尔巴乔夫,警告可能发生国家政变。对于时事极度敏感的他已预感到,自己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年8月15日,苏共中央认定雅科夫列夫有分裂苏共的言行,建议将其开除出党。而此前的8月6日,雅科夫列夫已经宣布退党。
  尽管政见与当局不合,但雅科夫列夫仍对苏联和俄罗斯合法当局予以支持。尽管在政变前48小时,雅科夫列夫公开发出可能发生政变的警告,但政变发生后,他则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谴责政变。
  20世纪90年代,在政治上已经失势的雅科夫列夫负责为民间受政治镇压者平反的工作,担任“为受政治迫害者恢复名誉委员会”主席,调查1930年至1950年间的诸多政治镇压事件,先后为300多万受镇压的公民恢复了名誉。
  晚年的雅科夫列夫担任国际民主基金会会长与社会民主党主席,著书立说,发表对时局与历史的看法。他发表的著作有《现实主义乃是改革之本》、《领悟生活乃艰苦之事》、《于事无补》、《感悟》等20余部。这些书被译成英、法、德等十余种语言出版。新华出版社亦曾于1999年8月内部发行了他的名著《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文版。
  雅科夫列夫在书中认为,布尔什维主义对苏联的影响深重,在经历了大清洗、二战、冷战等各个历史时期后,放弃空洞的革命理论,走现实的改良之路,是为治国良策。雅科夫列夫反对简单导入西方民主制,认为其并不符合俄罗斯国情,而人的价值只有在生活的质量得到保障后,才能被提升。
  从军人到学者,从学者到高官,再由高官回到學者,雅科夫列夫的生涯可谓浮沉。终其一生,雅科夫列夫充满了俄罗斯式的激情。这种激情被历史赋予了别样的意义。他把苏联的历史与苏共的历史看成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但这一点,并没有改变雅科夫列夫作为一个对人类文明进程充满忧患的知识分子,一个在政治高压之下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保持敏感的人。
  
  作者为新华出版社副编审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查动态心电图(DCG)示:心房颤动节律.QRS呈两种形态,一种为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另一种为窄QRS波,时限0.10s,呈不完全性
患者男性,83岁。因反应迟钝、思维语言混乱、生活不能自理2年余而入院。体检:血压114/70mmHg,两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率88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8~1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每当我想起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时,眼前首先浮现的总是烟雾缭绕的咖啡馆,据说舍勒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搞他的哲学创作。这与戴着厚厚镜片、令人肃然起敬的胡
患者女性,54岁.因频繁阵发性心悸、胸闷,持续数小时~十数小时不等入院.既往曾明确诊断为"内脏反位".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1d入院。入院心电图曾记录到41次/分的窦缓。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叉处70%狭窄.置入支架。监护心电图出现漏搏。分析如下:图Ⅰ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可是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单位要想在现在的社会市场中占有一定地位,就要从自身出发对质量及经济利益
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家愈发重视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给予相关的资金政策扶持。职业院校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存在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扶措
观察64例慢性肺心病,其中,并发肺性脑病28例,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表现结果显示:并发肺心脑病组窦性心动过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10,房颤、低电压及低钾心电图表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