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回归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高居家电业主阵营的春兰,今天的市场能随其所愿吗?
  虽然春兰空调最近似乎好事连连,但是要想重现18年前的辉煌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5月18日,春兰股份称,自己已经摘掉了“ST春兰”的帽子,变更为“春兰股份”。但是,这个利好消息还不足以支持此前春兰股份总经理沈华平的乐观言论。沈华平曾透露,公司2012年产品销售目标是300万台空调,其中外销100万台,希望2015年销售规模的市场份额能达到15%,重返主流阵营。
  多元化之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春兰从单一的空调生产企业,发展到品种齐全的家电企业,并涉足摩托车、汽车、高能电池、集成电路等产业,成为中国企业产业跨度最大的多元化公司之一。
  1994年,当春兰空调如日中天,以年产量150万台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世界空调七强之一时,董事长陶建幸在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的时候,出人意料地进入了摩托车行业,迈开了他在多元化道路上令人争议的第一步。那时国内空调业的双雄是春兰和美的,位居老二的美的还与春兰有一段距离,根本谈不上对老大春兰构成什么真正的市场威胁。
  春兰生产摩托车之初就迅速推出了“春兰虎”、“春兰豹”两个高端系列产品。每辆5000元以上的售价,让春兰摩托“虎豹”兄弟一炮走红,畅销大江南北,199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6万台的销量,销售收入近10个亿。摩托车战役的试水成功,让陶建幸更加坚定了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决心。之后不久,他一举收购了陷于亏损的南东风汽车制造厂,先后投资6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货卡生产线,生产5~15吨的载重卡车。2001年3月,春兰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春兰生产的中型货卡产销量列于一汽、东风之后,跃居国内第三。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如果不能形成足够大的产能销售规模,这样的“多元化”蕴藏的只能是投入风险。 陶建幸也许没有估计到,对一个初具规模的公司来说,某个产业如果不能为企业尽快形成50个亿以上的销售产能,对这个企业来说,是没有产业增长价值的。经过十多年的培育,陶建幸的春兰摩托和春兰汽车在还没有形成规模时,竞争对手们就早已远远地跑在了他的前头。
  陶建幸长达十多年培育的摩托车、汽车、高能动力电池等产业,在“重庆三强”的强大挤压下逐年萎缩,汽车板块也因市场需求的急速转换,15吨以下货卡已经失去了市场生存优势。代之而起的,是30吨以上的重卡市场需求的大幅度提升,并催生出了中国重汽、陕汽、红岩、福田欧曼等一大批重卡生产企业。而春兰汽车,则局限在小载量空间里,难以向高利润的重卡制造领域升级。
  主业丢失,机会不再来。2007年,美的、格力、海尔三大空调巨头,已形成中国空调产业的鼎立之势。光是格力一家的产能,就已经储备到了800万台,后边还有1200万台的格兰仕在建产能,也在对这个成熟市场虎视眈眈。
  陶建幸的多元化之路,将春兰带入亏损窘境,并步入了生存的泥潭。 春兰多元化今天的结局,将成为陶建幸心中永远的痛。
  转身布局渠道
  2012年,春兰空调的内销目标为200万台、空调压缩机销售目标为350万台。据悉,今年一季度春兰空调在全国空调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取得同比30%以上的增长,仅在三四级市场就已经发展5000多家销售网点。
  知情人士透露,“仅今年的电视广告一项,春兰的投入就高达上亿元”。除电视广告,每两年一届的春兰杯围棋锦标赛,春兰的投入就在一千万左右。这是否意味着春兰将谋求在空调行业的强势归来?春兰频频的大手笔投入,底气究竟从何而来?春兰集团到底靠什么赚钱维持发展?
  从今年1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等几大主流电视媒体的重点时段,春兰空调重现荧幕。品牌宣传之外,春兰股份同样对屡出状况的渠道进行了系列手术。春节伊始,春兰空调便开启了其2012年的三四级市场开拓工作,计划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完成有效代理制,除家电连锁卖场外,全国每个县区都要布局代理商,由代理商再继续拓展乡镇网点。
  春兰股份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是其全产业链布局。客观地说,春兰的确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具有空调全产业链的企业。据了解,早在1992年,春兰空调就开始了变频压缩机的研制,此后又一度取得了不少突破。
  而根据春兰股份2011年报显示,公司2011年压缩机实现营业收入9389万元,同比增长92.36%。虽然仅为格力2011年压缩机营业收入的1.84亿元一半,但相比志高等诸多没有压缩机条线而言,的确是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帕勒咨询资源董事罗清启认为,2011年春兰业绩能够实现扭亏为盈,应将大部分功劳归于其空调全产业链布局。
  翻身的阻力
  当春兰正忙于老树开花,昔日的“小跟班”——格力,却已从菜鸟变成了老大。
  2011年格力电器空调产品营收为747.85亿元,营业利润为138.25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兰股份空调产品2011年营收为7.68亿元,营业利润仅为18.45万元。
  遥想格力电器成立之初,为避开春兰在一线市场的锋芒,亦曾采取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而在产品开发上,则采取了“跟随跑”的手段。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曾公开表示:“当时春兰空调在国内市场如日中天,所以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然而,今昔对比,令人唏嘘。
  春兰的对手远不止格力电器,2011年美的变频空调累计销量868.5万台,海尔累计销量190.1万台,志高空调市场销量也已接近500万台。
  罗清启认为,春兰空调要想跻身一线品牌,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遗憾的是,至少目前而言,春兰集团与春兰股份尚未向外界透露。
  春兰空调面临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强大。诚如罗清启所言,现在的空调市场早已不是当年春兰称霸天下时的样子。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原因影响,空调市场的增长乏力已是既定事实。尽管春兰空调在变频技术、全产业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行业环境的制约,与一二线品牌的规模差距,以及家长制管理、创新能力欠佳等因素,仍然是阻碍春兰空调回归主流的桎梏。“因当年MBO失败,春兰企业性质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春兰集团某高管表示。
  此外,从2011年春兰股份三大控股公司净利润整体亏损2565.59万元的现实来看,春兰股份欲实现市场份额达到15%的意图,恐怕仍有难度。
其他文献
“以文为诗”的新变与北宋经学、词与书画等领域的新变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独具特色的“元祐新经义”;施于文则接续中唐韩
5年前,谁也想不到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的2G王者会落于孙山之下;5年后,谁又敢保证微软不是步后尘者?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感觉有点冤。在2000年他执掌微软之后,微软似乎进入了缓慢衰退期,股价从上台之前的119.94美元的巅峰滑落至30美元。微软元老、年轻员工甚至IT同行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这位昔日被盖茨委以重任的哈佛高材生,是他极其愚蠢的领导才能葬送了微软帝国的未来
2003年以来应用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As2O3)及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5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例1:女,35岁.入院前2 d感觉右下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时轻时重,可以忍受,轻微恶心,低热,无盗汗,既往健康.查体:T 37.5 ℃,体态偏瘦,呼吸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中下腹部压
对我院寰枢关节脱位早期误诊27例分析如下。
我科近年来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眼内炎5例.疗效明显,护理体会如下。
南宋王十朋家族从其祖父时期便以“孝”著称乡里,至其父亲时期该家族“以士易农”,逐渐形成“以孝治家,以儒为业,兄弟友爱,夫妻相穆,闺门和睦”的家风。王十朋以此家风为基础,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