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 治疗“心脏病”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急诊是见证人间百态的地方,而在精神科急诊轮转学习的半年里,除了掌握精神科常见急症的诊断与处理外,我也见证了很多“心身疾病”患者从对精神科疾病的“拒绝”到“坦然接受”。

虚惊一场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本以为这样的天气可以风平浪静地度过。就在我和同事处理完观察室内的病人,准备回值班室休息时,突然大厅里被120送来一个用平车推进来的病人。家属大喊大叫,说病人快不行了,求求医生救救患者。我和同事赶忙跑到患者身边查看,患者为中年女性,正躺在平车上喘着粗气,双手捂着胸口,面部表情极其痛苦,像极了突发心梗的表现。我给患者进行了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患者窦性心动过速,无心梗及心肌缺血的表现,血象及血生化项目第二个字是“象”还是?检查结果也正常。同事对患者发病的表现、既往史、家族史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护士给患者立即吸上了氧气,约半个小时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

故事的起因


  患者认为她的爱人没有把她的情况说清楚,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有所遗漏,这样会导致医生的误诊或者漏诊。所以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她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生病经过。她叫小鑫,今年43岁,目前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工作。性格内向、敏感,做事认真、追求完美。原本的生活简单而又平静,直到半年前父亲突发心梗去世,给小鑫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无法接受原本身体硬朗、从小到大给了她无限支持与包容的父亲,就这样永远离开了她。强忍着悲痛陪母亲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回想起以前一家人在一起幸福快乐的场景,小鑫的心里愈发地难过与自责。自责是因为小鑫现在回想起父亲在世时经常提起自己有胸闷、胸口疼的情况,父亲家族里还有心脏病的家族史。如果自己当时坚持让父亲去医院检查,可能所有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急诊的闹剧,反复“心脏病”发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鑫慢慢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悲伤的情绪也在逐渐好转。本来以为工作、生活能恢复如常,可是没想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从3个月前开始,小鑫经常出现胸闷、胸口疼的情况。一开始小鑫也没有放在心上,直到2个月前的某天晚上,她在睡梦中被胸闷、吸不上气憋醒。醒后这些症状并没有缓解,还出现了胸口疼痛、四肢发麻、浑身出汗的情况。用小鑫的话说,当时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有种心脏病发作的感觉,她猜想父亲去世时心臟病发作很可能就是这样。爱人也被小鑫的表现吓得不轻,立即拨打了120将小鑫送去了急诊。到急诊后小鑫胸口疼痛的感觉逐渐缓解,但仍大口喘着气,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表情痛苦紧张。急诊的医生结合小鑫的表现,给其做了全面的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小鑫在急诊留观了一晚后就出院回家了。因为一切检查结果都正常,医生也没有给她开药,但是回想起发作时的感觉,小鑫仍心有余悸。
  本以为那次急诊的经历,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可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小鑫成了急诊的常客,类似的情况发生了4次。最后一次就诊时,正好遇到急诊的主任查房,他询问了小鑫的情况后,建议其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因为小鑫的表现很像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在综合医院的急诊就诊,只会耽误她的病情。可是小鑫认为这是主任的推脱之词,目的就是让她不要再来这里就诊了。

换个方式治疗“心脏病”


  总是担心会再次出现心脏不适,担心自己犯病时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这一月以来小鑫每天都惴惴不安,情绪、睡眠、食欲、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因为担心疾病发作时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不敢一个人独处。她和爱人商量,如果再犯病,就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今天晚上她在睡梦中又出现了类似的发作,之后就出现了我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一幕。其实听小鑫的描述,我基本可以诊断她就是“惊恐发作”也叫“焦虑的急性发作”。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餐、散步、开会或做家务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同时患者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跳出来;胸闷、胸前区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死去。因此,患者会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面部潮红、多汗、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这种发作,一般持续5~20分钟,时间较短,即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但不久有可能突然复发。

坦然接受


  为了让小鑫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认识,我让其做了焦虑自测量表和抑郁自测量表,结果提示其存在重度的焦虑和轻度的抑郁。经过专业、耐心的解释,小鑫能接受自己的疾病,也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惊恐发作”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联合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和惊恐较劲,不要刻意去压制它们或者咬紧牙关赶走它们。每当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坦然接受,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发生了这种情况,这次一定能和以前一样战胜它。顺其自然,让我们的身体症状顺其自然地变化,不要自己吓自己,而是要和症状和平相处,告诉你自己那是安全的。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面对惊恐发作,在排除躯体症状的前提下,我们要积极治疗,不能讳疾忌医。虽然惊恐发作的患者检查时基本都无心脏的病变,但有科学研究表明每次惊恐发作时心率加快,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导致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会对我们的心脑血管产生危害,而长期、反复的惊恐发作是导致将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自拍行为是当前普遍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一种“时尚”行为,它随着科技的进步应运而生,且在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拍(self-timer)在1984年首次出现时是指照相机的一种功能,即自行设定拍照时间。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相机,又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时使用,因此,早期的自拍是指人们利用相机自拍功能将自己拍摄下来。当前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的“自拍”行为已经成为了数码时代的一种“
期刊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以自我结束生命为主要表现,从古至今都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以前可能更多是归于外界社会或个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很少考虑到是“健康”的问题。事实上,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的概念扩大到精神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自杀不单纯是个人或社会的问题,更多是公共卫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问题。自2003年开始,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自杀预防日,国际自杀预防协会(I
期刊
记者:在清华学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所的所有这些工作中,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您认为与人们生活最为亲近的是什么?而最能代表前沿性的技术又是什么?  饶培伦:人因工程最初的研究范围比较狭小,目前的研究范围得以扩大,在能源、医疗、核工业、产品设计、风险评估、航空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的消耗。态度的改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人或社
期刊
心理困扰儿子对我的爱不知道感恩  这一天,一对母子坐在我的面前。母亲温柔和善,儿子文质彬彬。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他们是为旷日持久的母子冲突而来访。  他们的母子冲突从何而来?  母亲首先开始愁怨地诉说:  “儿子对我的爱不知道感恩啊。他从出生就身体不好,从小那种疼爱就不用说了。后来他爸爸离我而去,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我就更把全部爱放在了他身上。我自己没上过大学,就期望他有出息,出人头地。上高中时候,为
期刊
阿豪是一名近期搬入我辖区居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母亲及母亲男友共同生活。据悉,阿豪病情稳定时曾在“中途宿舍”接受过几年的服务,其间康复情况良好。然而,回到家中后的阿豪生活再次陷入了混乱,没能坚持参与康复活动,社交功能没能得以维持,加之与母亲的矛盾,阿豪的旧病一次次复发。据了解,与母亲同住的不到两年时间里,阿豪8次入院接受治疗。  近日,居委会电话联系社工得到消息:阿豪正处于发病状态,在家里扔东西
期刊
聚焦改变的咨询技术,在实际的咨询会话过程中,有一系列独特的具体的会话技术。现紧接着本刊上期的《聚焦改变的会话技术(上)——学校心理咨询中的改变技术》一文,为读者继续介绍几种常用的聚焦改变的会话技术。  一、关系询问技术  1.关系询问技术的概念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是互动的,是互相影响的。关系询问技术,就是询问求询者在他的人际关系中某个有重要影响的人对求询者、对求询者的问题、对求
期刊
电影名字定为《老兽》,而主人公是一位当了爷爷的男人。  稍微晃动的镜头,不加处理的画面,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法治节目,但电影从头到尾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身上有很多缺点的“人”。兽性及人性  朋友托他照看几天骆驼,他因为缺钱转身将骆驼卖掉,看似不仁不义,言而无信,转身却将钱还给洗浴中心换回电动自行车,顺便买了礼物给情人。当我们要指责他荒唐、自私的时候,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要取回骆驼,他偷走了
期刊
家长和老师常用“悬梁刺股”这个成语故事来鼓励孩子发奋读书,这本无可非议。但本故事的主人公所采取的“刺股”却不是为了激励自己学习。今人“刺股”没那么简单  班主任陈老师向我反映:学生小谢(化名)昨天晚自习后,在寝室里用剪刀刺自己的手臂。同学发现后报告到她那里。她带小谢去医务室做了包扎,然后安排两名室友密切关注她。同时约我给小谢做一下心理咨询。  陈老师告诉我小谢学习很努力,平时不大说话。最近学校进行
期刊
摘要:从消费者心理与营销心理技术角度构建企业品牌战略是品牌管理的重要方面。基于这一观点,本文从企业技术特长与消费者认知需求矛盾、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定位心理技术以及企业产能扩张与品牌发展策略等三方面对比亚迪品牌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据此对比亚迪品牌相关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思考。  关键词:消费者心理;营销心理技术;品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能源汽车倍受谴责,环保节能产品,特别是电动
期刊
心理学上有这样三个著名的实验热带鱼的悲哀  实验人员首先把一条凶猛的热带鱼和一群温驯的小鱼混养在一个玻璃缸里,一天不到,小鱼就被吃了个精光。随后,他们在玻璃缸的中间放置了一块玻璃,把热带鱼和小鱼分开放养。一开始,凶猛的热带鱼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鱼发起攻击,但是,热带鱼的每一次攻击都被玻璃弹了回来,慢慢地,热带鱼减少了对小鱼的攻击,直至放弃。等到热带鱼再也不向小鱼发起攻击之后,实验人员撤走了那块玻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