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发现者:斯坦利•科恩

来源 :自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生存和分化等作用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可促进伤口愈合、器官再生等生理过程,但过度激活则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EGF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做出这项奠基性贡献的是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Stanley Cohen)(图1)[1].
其他文献
超导体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宏观物性,在能源、交通、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吸引着无数的科学家致力于此.此外,其超导物性及微观机理的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凝聚态物理强关联体系和量子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已先后5次授予10位从事超导研究的科学家.文章主要谈及与超导体宏观物性紧密关联的一个量子化微小物质——磁通涡旋,希望能够从涡旋物质这一超导研究领域的冰山一角,和大家一起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一窥超导体物理现象的奇妙,一览相关前沿应用的风采.
PIWI蛋白是PAZ/PIWI结构域家族亚家族之一的RNA结合蛋白.PIWI蛋白通常与称为“PIWI相互作用的小型非编码RNA”(piRNA)相结合形成功能复合体来发挥作用.PIWI-piRNA通路因其在抑制转座子和生殖系发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而闻名.除了在生殖系中的卓越作用,PIWI蛋白也因其通常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是PIWI蛋白在癌变的肿瘤组织里却异常表达,使其有望成为精准靶向治疗的绝佳靶点而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首先回顾PIWI蛋白如何与piRNA一起多面地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气候报告.这份报告是联合国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第一工作组报告,全面评估了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世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期刊
2021年,济源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沿太行高速公路西延工程(一期、二期)、沿黄高速公路集中开工建设,有的项目要求4月底前完成勘测定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质量要求高,济源市国土测绘地质环境监测院采取多项措施,全力做好项目勘测定界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期刊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都呈现出周期为24小时的昼夜变化.生物钟赋予了各种生命适应环境周期变化的能力,生物钟不仅对我们的生理起重要调节作用,对心理、认知和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因为生物钟如此重要,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从事生物钟研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克隆果蝇生物钟基因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期刊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具有潜在危害.河流在微塑料污染传输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是微塑料赋存的暂时汇,也是微塑料释放到海洋中的重要途径.对全球已有的河流微塑料研究分析发现,巴西的西诺斯河水中微塑料丰度最高,中国的苏州河和突尼斯的吉达拉河沉积物中微塑料浓度较高.河流中的微塑料以粒径小于1 mm的白色纤维状为主.河流微塑料污染程度受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工业区河水中微塑料污染最严重.采样方法和实验试剂的选取也会影响鉴定结果,大流量采集的样
药物研发是一个长周期、高投入和高风险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生物医学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为深度学习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契机,同时也为加速新药研发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文章围绕药物设计流程,简要介绍深度学习算法在药物靶标发现、分子生成、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4个主要环节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土壤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中国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行为,探讨了微塑料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中国土壤中普遍存在.土壤中检测到的微塑料丰度可达105个/kg量级,它们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具有多样的化学组成且可能携带其他污染物.微塑料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塑料的来源,同时也影响其环境行为和生态环境效应.微塑料暴露可以引起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甚至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安全.微塑料还可以通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是指通过筛选自发突变或者基因工程改造建立的缺失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分,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发展较为成熟,为人源化、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干细胞移植以及传染性疾病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与小鼠相比,大鼠具有体型更大,代谢和生理与人更接近,更易进行手术操作、样本获取,以及长期应用于临床前毒理和药理的评估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免疫缺陷大鼠模型.文章通过动物模型之间的比较,着重综述了免疫缺陷大鼠模型的最新进
生物钟调节分子、生理和行为水平的节律,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交替周期.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钟失同步化会产生节律紊乱,从而对健康和认知造成不利影响.跨时区旅行以及夜班、轮班等社会性因素都会造成时差,导致主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失同步化,内在节律与环境出现失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历时差或需要轮班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节律紊乱问题及其对生理、代谢、免疫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时差产生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一些物理、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睡眠和作息管理等措施被用以缓解或治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