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表达的变化,分析uPA及uPAR在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uPA及uPAR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8例已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后分别取静脉血、癌组织和肝正常区组织标本,应用ELISA、RT-PCR方法,分别检测介入治疗前后uPA/uPAR在血清、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前uPA/uPAR在血清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织中uPA/uPAR mR-NA明显高于正常区肝组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介入治疗后肝癌组织中uPA/u-PAR 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降至正常.结论 uPA/uPAR的过量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uPA/uPAR的mRNA表达水平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患者男,54岁,广东番禺人,农民.因持续性右侧鼻塞、鼻衄和溢泪1个多月于2001年2月就诊.检查见右侧鼻腔塞满肿物。
读书时,我曾带着一行人去支教。那些伙伴都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见面,但是在自我介绍之后,大家的受欢迎程度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其中一个男同学,并无特别之处,却倍受孩子们的喜爱,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就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也变得活泼了好多。而同行的某些素来性情乖戾的俊男靓女,虽能歌善舞,却被冷落。  我心生好奇,私底下问几个孩子,为什么他们特别喜欢那个男同学。几个孩子歪着头,想了一会,居然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