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注意“收口”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pid199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女儿说,一数学老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分晰条理清晰、教学循循善诱,令全体同学获益匪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位老师讲课时唾沫四溅,大家都不敢坐在前排。”女儿说,她的一位历史老师讲课时也是口水乱喷,令前排同学叫苦不迭,颇有微词。有人在背后给他封了个雅号:“喷泉”。并非常夸张地调侃道:听“喷泉”讲课,前排同学最好撑把雨伞。
   在背后以如此刻薄语言讥讽老师,固然很不礼貌,亦有失厚道。然而,由此可晓,在部分老师当中,确实存在讲课时“下雨”现象。这不禁令我联想到:相声演员在练习说、学、逗、唱等基本功时,非常注意训练与台风密切相关的“收口”(说话演唱时不喷口水)。也就是说,“收口”是相声演员基本功当中的最最基本功。一些作风严谨的相声演员在练习绕口令时,嘴前吊一张白纸,唇舌翻滚飙言如飞,白纸上没一点唾沫,才算功夫到家。否则,白纸上哪怕出现一粒唾星,再口齿伶俐语言流畅,也不算合格过关,所以,我们在观赏这类相声演员表演时,单闻口若悬河话似泻瀑,却从不见一星半粒唾沫溅出,这都是他们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不然,就小伤文雅、大煞风景并使这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大打折扣。
   我想:“收口”同样也应成为教师讲学提高“台风”的基本功。只要肯做有心人,平时多加注意,是不难做到做好的。否则,备课再好,讲解再佳,阐述再妙,内容再精彩,而同时口水乱喷,虽属白璧微瑕,终究美中不足,令人遗憾!因为课堂“飞雨”现象,首先极易分散学生(尤其是前座同学)注意力,使讲课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所打折。再则,唾液是非常珍贵的人体之宝,其中蕴含丰富的球蛋白、氨基酸、溶菌酶、生长激素以及钾、钙、钠等营养物质,素有“玉泉”、“甘露”、“金津玉液”之美称,如此白白流失浪费,委实太可惜也!且一飞四失:失台风、失形象、失良效、失营养。
  更令人着急的是:老师本人由于不拘小节习以为常,还往往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学生多半出于“师道尊严”,一般就默默忍受,不会主动向老师指出,最多心知肚明或私下议论。那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收口”与否呢?春江水暖鸭先知,师飞玉液前座明。只要问一下前排学生,就一清二楚了。
  窃以为:学生不该在背后乱起绰号或抒发对老师有失恭敬的奇谈怪论,而应大胆当面指出——当然不宜在众目睽睽的大庭广众当面“出丑”,最好是一对一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婉转。另外通过手书、发手机短信或“伊妹儿”等等用文字表达,亦不失为一道道妙法。我想:一般通情达理的老师都会“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并“有则改之”,兴许还会对出于好心善意的同学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为老师,应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楷模——自然也包括外表形象、语言风貌、谈吐“收口”之类“细枝末节”。
  当然,关于“收口”问题,并不局限于教师、演员、电视主持人等经常面众言谈讲话人士,其他所有的人在演讲、论辩、研讨、叙述、作报告以及日常交谈等等,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力避成为口液四飞、唾花乱溅、既失营养、又损形象的“喷泉”。
其他文献
在眼前这个社会上,“有才华的穷人”比比皆是:好高骛远刚毕业的大学生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者、文学青年、搞理论研究群体、单位里持才傲物的知识分子,还有那些为理想有过追求,付出过艰辛劳动而时运不济失败了的人们……   “有才华的穷人”太多太多,让我们来抓出几个有代表和启示意义的典型。  《致加西亚的信》中题为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序指出: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
期刊
下面的三个真实故事在情节上不尽相同,却是围绕着同一个话题。  那个男孩的公司里,有个不错的女孩。男孩和其他异性同事都有追她的意思。后来得知,她曾和男友同居一年,半年前男友因吵架负气出走。知道这个之后,别人退出了竞争,可他还是决定继续追她,因为他大度地认为:“你和她的发展在将来,而不是过去,何必为过去的事而影响现在的你。”他们开始交往。她偶尔会提起她的男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就会变得十分哀婉缠绵,说
期刊
我的老板是个另类,日本人的另类。他具有一般日本人所不具有的品质:大方和大兴。“大兴”这个词在字典里找不到解释,可能是上海俚语,有点办事不牢靠不讲信用的意思。  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没做老板还只是一个跑腿的伙计,他的老板派他到上海办合资企业。谁知他转身踢开老板拉起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自己当上了老板,我平生第一次领教了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残酷无情。当然,后来中国开始私有化以后,我遇到过比我的老板大兴一百
期刊
黄梅雨季好像不打算有个尽头了,上海的天就是这么闷湿着,让人不爽。“子夜流觞”馆院落中婆娑的竹影便格外地讨人喜欢了,只要有那么一丝风,它们便“沙沙”地响成一片,让人觉得好像无数阵风正在穿过,顿生凉意。  有时候,感觉似乎比事实更接近事实,对于女人来说尤其如此。  霏儿这里的甜品一直广受欢迎,尤其是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姐妹们总是一边吃不够一边喊减肥。  “霏儿,你必须对我的小肚子负责。”Ann在干掉第二
期刊
数十年来读无计其数的书,所知“之道”甚多,而自觉终生受益的,即可归结为以下处事“之道”:    一、为人之道    1.成熟而不世故。  成熟:胸怀理想,分清是非; 世故:玩世不恭,应酬圆滑。  2.谨慎而不拘谨。  前者出于自察而自慎;后者出于心悸而多疑、胆怯。  3.忍让而不怯懦。  忍让是美德,对亲友而言,以友谊为重;怯懦是对蛮横及坏人的容忍。  4.知足不辱,知足常乐,知止常止,终身不祸。
期刊
希望美梦成真,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一旦美梦果然成真,那可是人生至乐。但是,你知道吗?在许多情况下,美梦未必能成真,而恶梦,却常常成真。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经常被教导接受各种暗示,“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就不致有太多失望,反正已经有了最坏打算,没什么好输的了,还怕什么?若是它果真发生了,便也不会太难过,因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嘛。这样总是抱着负面的、消极的想法去思考,看似避免更大痛苦,实则是摧毁一个人的梦
期刊
这是我在大学的时候经历过的一次课堂: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我们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我们:“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我们不敢回
期刊
我很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却又不幸地上了师范大学,更不幸的是当初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地选了新闻系。刚开始自我感觉良好,但踏进大学教室的一刹那,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闯进了女儿国。其实仔细分析起来这也很符合情理:一是师范院校往往女生较多,二是文科专业女生比较多,我读的是师范院校的文科专业,女生自然就更多了。  我们班共三十四人,女生二十三,至于男生,按照女生的说法是差不多几乎大概可以忽略不计。她们实在是太
期刊
“大 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社会对这一特殊的角色有着特殊的期待。要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大学生的日常言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谈吐文雅忌粗气    在某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吃店里,一位来自乡下的中年妇女正等候在这里上学的女儿来此处就餐。这时,有四位身穿短裤的男生晃晃荡荡地走了过来。也许是天热的缘故,他们将短袖背心的下摆往上一撩,露出半截肚子。刚一迈进大门便大声吆喝:“喂!老板,来四瓶啤酒二斤水饺儿
期刊
“同居”一词源自拉丁文:cum cubare,意思是“床上共同体”。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广义的”同居。指的是两个情人之间稳定持续的性关系,但并不一定有一个共同的家。  二、“狭义的”同居。指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像夫妻似地共同生活在一起,却事先没有履行结婚手续。  法国的蒙田曾经把婚姻比作只有入口的“市场”,中国的钱钟书则把它比作“围城”。身陷其中的人不知道是“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