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90年代,云南的民族研究(主要指少数民族的研究)开始悄然发生变革。在此之前,即1950—80年代前期,单线进化论和阶级斗争理论主导着民族研究的田野实践和理论阐述,大多数研究者为汉族,所使用的学术语言为汉语。从1950年代起,这语言就挟带着一种“解放者的眼光”,即站在“先进”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去看待“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并力图以学术的方式,辅助执政者将他们从“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中解救出来。至今,这种眼光和主义在学术界仍有市场,典型的表现,是讨论边疆民族“问题”时甚少听到当地人的声音,那些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