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精彩的课,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不光是学习知识的开始,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心理素质的开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发挥好评价这把“尺子”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课堂是一片土地,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开出好的花,结出好的果子,就必须先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课堂环境。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尽快融入集体。不仅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说话,勇于说话,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能是无节制的,一定要在教师的掌控范围内进行。笔者在教学当中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就是“日记互评法”:让学生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笔者自己每天也是这样;第二天,笔者把日记本给学生们批,学生们把日记本给笔者批,慢慢地学生与我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少。虽然日记互评是在课下,却在课堂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小学数学是一门很独特的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智力提升,思维发展。
提高评价语言的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但学生因知识储备与认知上的缺陷,在表达的准确性上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面对学生模棱两可的回答,教师就要进行判断性评价,让学生明确思维的进程,作出调整。当一个话题抛出后,学生有时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说不出来,或说不具体。这时教师要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很多时候,教师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往往学生在中间的实践操作过程,教师只是个别指导或旁观,缺乏对过程的评价。而在过程中,教师使用建设性的评价语往往能成为学生深入实践的渠道。
评价方式应注意差异性
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课堂评价方式也应该随着学生的不同年龄有所变化。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佳时期,笔者经常会说“你真行”“你真棒”,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会向他们翘大拇指,而且会通过一些“小红旗”“小红花”来鼓励他们。这也和新课程中所提倡的低年级阶段多采用鼓励性语言是相一致的。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身心和兴趣发生了变化,希望得到鼓励的方式有所变化,不再渴望那些“小红花”“小红旗”,也不再爱听那些赞美的话语了,这时笔者就会用一些诚恳的语言来跟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出难的题,我会说“真聪明,我很欣赏你”,并会走上前去和学生握手,这时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因此会倍受鼓舞。当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笔者也会送出宽慰的眼神、“考虑不周全吧”“粗心了吧”等,以此来提醒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还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所以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变化,这样才能跟随着学生的脚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当然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个性差异,所以教师评价学生时,要有差异性。对于聪明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时只要轻描淡写就行,不能让此类学生觉得表扬太容易得到,要给他们更高的标准,评价时要渗透“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质;而对于平常就胆小怯懦的学生,要多给以鼓励,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身为教师要明察秋毫,评价也要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并不是终止,教师并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这就需要验证学生是否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在教学中不仅应该有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更应该有学生自评。在小学中高段,学生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自评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探索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能够通过反省,激励自己,发扬优点,完善自我。课堂自评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不应忽略数学课堂的评价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生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灵活、恰当的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光荣道小学)
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
课堂是一片土地,要想在这片土地上开出好的花,结出好的果子,就必须先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课堂环境。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尽快融入集体。不仅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说话,勇于说话,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能是无节制的,一定要在教师的掌控范围内进行。笔者在教学当中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就是“日记互评法”:让学生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笔者自己每天也是这样;第二天,笔者把日记本给学生们批,学生们把日记本给笔者批,慢慢地学生与我之间的陌生感越来越少。虽然日记互评是在课下,却在课堂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小学数学是一门很独特的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基础上,才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智力提升,思维发展。
提高评价语言的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但学生因知识储备与认知上的缺陷,在表达的准确性上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面对学生模棱两可的回答,教师就要进行判断性评价,让学生明确思维的进程,作出调整。当一个话题抛出后,学生有时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说不出来,或说不具体。这时教师要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很多时候,教师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往往学生在中间的实践操作过程,教师只是个别指导或旁观,缺乏对过程的评价。而在过程中,教师使用建设性的评价语往往能成为学生深入实践的渠道。
评价方式应注意差异性
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课堂评价方式也应该随着学生的不同年龄有所变化。低年级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佳时期,笔者经常会说“你真行”“你真棒”,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会向他们翘大拇指,而且会通过一些“小红旗”“小红花”来鼓励他们。这也和新课程中所提倡的低年级阶段多采用鼓励性语言是相一致的。
随着年龄增长,学生的身心和兴趣发生了变化,希望得到鼓励的方式有所变化,不再渴望那些“小红花”“小红旗”,也不再爱听那些赞美的话语了,这时笔者就会用一些诚恳的语言来跟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出难的题,我会说“真聪明,我很欣赏你”,并会走上前去和学生握手,这时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因此会倍受鼓舞。当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笔者也会送出宽慰的眼神、“考虑不周全吧”“粗心了吧”等,以此来提醒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还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所以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变化,这样才能跟随着学生的脚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当然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个性差异,所以教师评价学生时,要有差异性。对于聪明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评价时只要轻描淡写就行,不能让此类学生觉得表扬太容易得到,要给他们更高的标准,评价时要渗透“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质;而对于平常就胆小怯懦的学生,要多给以鼓励,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身为教师要明察秋毫,评价也要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并不是终止,教师并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这就需要验证学生是否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在教学中不仅应该有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更应该有学生自评。在小学中高段,学生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自评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探索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能够通过反省,激励自己,发扬优点,完善自我。课堂自评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不应忽略数学课堂的评价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生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灵活、恰当的利用课堂评价,好比“春雨润物”,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光荣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