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奠定了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后,课堂教学至今仍是世界各国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但是传统的课程论往往把课程理解为单一静止的课本,课程即课本,以致不少教师的眼光只盯着课本。课堂教学时,便以一本孤立的教材为中心,不敢越“教学用书”一步。这样的教学,由于受“教学用书”的束缚,教材的囿限,必然以“本”为本,处处被动,一切围着教材转,把教参上的内容讲完便了事。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知识面狭窄,学而无味;还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和教材的严重依赖性。学生学而不思,死记硬背,不敢质疑,不会主动去获取新知识。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在立足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对学生的知识作进一步的拓宽、延伸。现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因而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面的拓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并有利于结合教材固有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人去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①有了兴趣,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爱因斯坦曾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明代学者王阳明也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而不能已。”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作准备”。②正因为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如此重要,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指出的是,入选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虽然是“文质兼美,适合于教学的典范文章”,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某些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生的思想认识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绝大部分的课文,特别是文学性课文所表达的生活情景、思想感情,同中学生的经验、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就事论事,以“本”为本,必然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有过多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经历。每次在作教学调查的时候,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联系课外,不要都讲课文中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教师把课外知识引进课堂,受欢迎度远超单纯的课本分析。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相关的课外知识被适当地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必将如有源之水,带来几许清新和活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语文美育作为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强化与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功能效应,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中,是整个教学中极为活跃的要素。“一旦语文教学纳入了美育的轨道,课堂就会注入生机,师生的审美心理就会被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和教师教学的兴趣就不断增长,教和学都充满了愉悦心理”③。但前面已说过,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和审美对象的某些教材,由于时代的差异,社会背景的不同,必然导致美的欣赏的主客体之间距离的差距性。
  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这类作品时,就不能不考虑一个重要的审美条件——要有“必要的审美修养,包括知识储备、文化教养以及生活阅历等”。④单就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必备的一些知识,鲁迅就说过这样的话:“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准确。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⑤即以《祝福》为例,由于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变迁,学生对于祥林嫂的思想感情和悲惨遭遇不易理解,虽有教师点拨,但如果不对相关知识给学生作一补充,不联系旧中国的历史、封建礼教的罪恶,那么学生对于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憎恶和痛恨,又真正能有多少?只有全面了解作品,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相近的体验和感受,并由此产生想象和思索,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中,也应有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筛选和积累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报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来获得。但现实是,现行的高考制度很难让学校在素质教育和升学率之间找到平衡。于是,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但另一方面,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挤压、剥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诸多的知识和信息中进行筛选和积累的好习惯。
  
  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的方法
  
  (一)找准最佳的结合点
  课外知识的拓展,不应是随意的,也不能喧宾夺主。在教学中要力求避免泛泛而谈,海阔天空,东拉西扯。课外的知识讲得多,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所以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既立足于教材,又能“自由”地跳出教材,适当引进课外知识,作为课内知识的一个有益补充。
  以课文《荷塘月色》为例,文章写的是月下的荷塘美景。标题中的“荷塘”,可使人联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咏荷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来回答,自可引出更多的和荷(莲)有关的诗句。这样,既温习了旧有知识,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使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到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独特的美。
  (二)引申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讲到一个相关的内容,可由此适当地拓展引申有关的知识,使之完善。在上《离骚》一文时,就课文的内容可补充《离骚》中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名句,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决心。
  (三)比较法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揭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广大妇女婚姻悲剧的一个缩影。她有幸遇到一个爱她的丈夫,然而,丈夫的懦弱及当时的社会制度,却使她的命运掌握在婆婆的手里。学习这首长篇叙事诗,可与前面所学的《氓》中的主人公作一对比。那也是一个弃妇的形象,只是一个被丈夫抛弃,另一个是被婆婆赶走。时代不一样,但她们都是婚姻悲剧中的受害者。而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旧社会底层广大妇女在追求自主婚姻和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从《氓》中的女主人公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再到杜十娘,最后到祥林嫂,这些受伤害的妇女形象,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比较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入鉴赏。
  
  三、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补充
  语文基础知识面较广。本文试就常见的词语、诗句、名言警句、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的拓展,作一说明。
  词语、诗句的拓展。例如,在教学《〈诗经〉三首》时,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成语“二三其德,载笑载言,信誓旦旦”等,可提示学生说出一些来源于《诗经》的成语。像出自《关雎》的“辗转反侧”,出自《风雨》的“风雨如晦”、“风雨凄凄”,出自《桃夭》的“逃之夭夭”等。这些成语的拓展,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劝学》时,由文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补充“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等相类的词。
  教学李白的《蜀道难》,诗中有“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句,可引出和子规有关的古典诗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北宋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子规声里雨如烟”(南宋翁卷《乡村四月》等。在比较中体会杜鹃(子规)这种意象在渲染氛围,表达情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而唐代诗人王维在诗中则喜用“空”字,在《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句。由此,可引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诗句。在比较中积累,在积累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
  在讲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时,可就“望”字引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中的“晦朔”二字,进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时间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特点,适时拓展有关的基础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二)思想内容的延伸
  教材中的课文,尽管题材不同,风格有异,时代不一,但都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成的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做到对每篇课文都注意思想内容的分析,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能启迪学生心智、有助于培养学生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的东西引到课堂中来。通过分析、比较、引申,从而使学生得到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如《陈奂生上城》,这篇小说展现了陈奂生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成功地刻画了某类农民的性格,塑造了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形象。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在陈奂生身上表现出的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都可以从阿Q身上找到影子。
  (三)艺术表现手法的比较
  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语文教学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个内容。处理不好,或方法不当,容易流于空洞和形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若能根据课文实际,恰当地进行拓展、比较,是可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的。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想象丰富,善用夸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和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诸多相似之处。高中语文新教材仍然保留了他的《沁园春·长沙》。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万”字气象万千,使人的视野极为开阔。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同样也用了数字的夸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的意境雄浑,使人不难体味到作者那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联想到大诗人李白,同样也喜好运用夸张的手法。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通过这些数字的夸张,极大地拉开了时空的距离,从而营造出诗词雄浑阔大的意境,进而有力地表现出作者豪迈的胸襟。在比较中,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系、比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有利于结合课文中固有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之同时,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毕养赛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引论》,1988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2.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3.于亚中,鱼浦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5.《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完善,金融市场走向成熟,法律制度逐步健全,与之相应的市场经济环境强烈要求先进的会计教育制度和人才为之服务,而会计教育程度又取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
应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路面结构计算程序,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变换沥青面层、级配碎石基层、土基结构层的厚度、模量等结构层参数,同时考
对取自于北京、沈阳和上海3座城市的4组快速路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判别出交通状态为同步流或自由流.通过改变时间尺度观察时间序列的自相似特性和利用功率谱法判别,发现在两
应用梁格法和简单梁法,以单箱双室独柱墩连续箱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定性的给出其边、中腹板在特定条件下的受力差异;通过对普通双柱支撑与独柱支撑的对比分析,定性的揭示了独
对于交通事故现场的处理,目前主要使用拉皮尺、目击调查以及使用影像记录等简单的勘查手段,这对需要快速记录现场情况,然后迅速疏通交通,并在事后进行事故分析和责任认定等造成一定的困难。文章将数字摄影测量中的双像立体和单像纠正技术引入现场勘查,通过事后恢复有用的几何信息以及绘制符号化事故现场图,实现事故现场的可视化重现,为事故分析、责任认定和案例存档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为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文中介绍
为了研究侧风条件下车辆行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某轿车1:5模型为算例,采用了移动地面模拟轿车相对地面的运动和旋转壁面模拟车轮转动的方法,进行了侧风角分别为0、5、10、15&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积弊,将是2005年及随后几年财政工作的重头戏之一.在2004年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提出,财政部已制定了实施方案,自2005年起
制作了体外配置碳纤维(CFRP)筋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模型,对模型箱梁从CFRP顸应力筋张拉、加载至混凝土开裂这一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预应力损失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箱梁跨中截
根据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定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参量,并在分析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过程的基础上,定义新的疲劳破坏标准.然后通过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建立基于损伤理论的
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