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fall_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的渗透必不可少,英语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了现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1.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规定语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也与其文化不可分割。英语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教学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授过程。我们学习英语也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提高学生在时间过程中语言的应用。
  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语言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英语文化的教学,教师在判断学生对英语掌握程度的时候,只是看他们能否标准发音,写作中能否正确运用语法和句子,听力能否正确听懂。如果这些方面达到了,教师就认为学生掌握了英语基本知识。英语最终还是要用来交流的,这些东西只是让学生掌握了语言能力,不结合文化进行培养的话,在交流的时候,还是面临很多问题。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学中的脱离了文化的英语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文化的渗透。
  2.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单一,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渗透。
  初中水平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为英语词汇、语法、对话以及阅读和作文等方面,而这些正是中考中要考察的内容,中考涉及到学生的升学率,而升学率又与教师的工资、教学评估等有关系,所以,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的,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中涉及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比较少,因而教学中文化的讲解所占的比例较小。学生在这样的培养制度下,对考试要求的选择题、完形填空、语法题等非常熟悉,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2)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达不到要求
  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老师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老师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到不同国家的英语文化,能否培养出基本的交际能力。教师如果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语言技能与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能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传授新的文化知识,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灵活,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是从课本中得到,没有较深的理解,在讲授时也是略微的带过。而有的教师具备了培养学生文化水平的意识,但无奈时间精力不足,难以实现。因此,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对文化教学有着重要影响,要想真正落实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来说也是不小的一个挑战。
  3.初中英语文化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文化教学缺乏重视
  教师作为教授知识的主体,其观念、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就英语文化教学而言,很多教师表面上支持这种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操作当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考试为目标,并没有真正实施文化教学。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知识的渗透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改观。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已经在教学中发现了缺乏文化教学带来的不足,开始逐渐重视文化的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实际的指导,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文化教学,并且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2)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受中考的影響
  在我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对于我们的国情来说,虽说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各门学科中,包括英语,教学内容以考试为标准,让每个同学通过考核成了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对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加重视,文化知识只做简单的象征性的说明。对于初中同学来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中考,而中考题目的设置,还是延续传统,对文化知识的考察并未太多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利,英语对学生来说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交流,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很多同学可以考高分但是并没有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
  4.改进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1)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要加强初中英语的文化教学现状,就必须让教师具有过硬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初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加强英语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把从各个渠道学习到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性。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多看英语国家的有关文化历史的书籍,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挖掘其文化内涵。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培训是教师观念转变的重要途径。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走出来,从注重英语基本知识的教授转变为不仅注重基本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只灌输书本基础知识转变成教授的知识要联系生活和实际,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适当的加入文化的教学,做到既能满足学生考试的需求,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的渗透,不仅对学生应对考试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帮助学生在英语交流方面得到提高,教师必须重视英语的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罗焱峰.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戴焱. 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王艳薇. 初中英语课程的文化因素分析与文化教学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在一所三星级高中任教英语学科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所学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况寻找合乎本校及同类别学生的教学法,以达到因地制宜地目的。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所得经验针对新课程
期刊
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词汇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威尔金指出:“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词汇能力是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所做的尝试。 
期刊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的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标准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起到相应的作用,也就是主导作用。教师如何使得学生对于英语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呢,教师一定要做一名课堂教学中的促进者,组织者,以及指导者,同时要充分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老师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对于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主导作用课堂教学  一
期刊
【摘要】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对象多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弱势群体,他们英语学习上的的共同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让相同的英语教学,在中职学校遇到了新的挑战。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某些解决办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改变现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让英语学习快乐而简单,真正融入到我
期刊
一.培养的重要性  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了文化,语言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环境和价值观不同,所以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是学习中要具备的。  二.培养的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而且要让学生能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发展沟通能力。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
期刊
【摘要】商务日语方向课程一直以来是把日语和商务知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既熟练掌握日语又具备商务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日语人才。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市场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亦不断增加。然而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及毕业生调研得知,我院毕业生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能力过关,而商务专业知识相对匮乏,难以达到企业实践需要。故此,思考本专业所坚持的“用日语学”是否是一条合适的路径。结合
期刊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要求我们中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的教学课堂。记得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那么我们教师怎么做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受益呢?  1、要创设情景,做到“三动”——动耳、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轻松、
期刊
良好的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中,学校作为一个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组织,特别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而在现实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