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引导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问题引导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策略。实际工作中,教师要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角度多方面考虑,一方面不断完善教师课前预设问题的质量,使得课堂内阅读引导具有高度的启发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化、层次化的课堂问题,充分拓展学生探究知识、阅读文本的能力,是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学贵有疑,启智于课堂之始
  疑虑产生于好奇心,当人们接触到一篇文章抑或一部大部头巨著的时候,首先接触的便是文章或者书的题目。语文教学,常常选用诸多名家的典型作品,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文,而这些文章的题目都极具点睛之妙。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刚开始的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课题进行质疑,从而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对文章产生些许主观的认知或者疑惑,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和验证的兴趣,以致主动轻松地进入阅读状态。
  对课题的质疑,根据文章内容和文体的不同,方法也是多变的。具体来说,对于一些和学生生活实际关系比较密切的文章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就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会怎样构思?从而引起学生主观思考和对比的意识,在自主构思和作者的构思对比过程中产生学习契机。比如,《幼时记趣》、《我们家的男子汉》等文章就可以采用这种设疑的方法导入阅读教学。还有一部分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小石潭记》等,可以就课题引发学生探究文章背景,了解谁是白求恩?为什么要纪念他?小石潭在哪里?有什么特色?这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信息接受面。对于一些抒情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读完题目后的感受,《生命与和平相爱》黑板上课题一出现,教师便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这个题目后的感受是什么?学生马上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道“和平是生命永恒的依恋,生命是和平毕生的守候……”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已经直白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以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要重视对课文标题的质疑,因为这样为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开辟出一条捷径。
  二、精细设问,传道于阅读之中
  文本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自主读并且真正读懂文章,是所有语文教师经常面对的命题。而用问题引导是所有教学方法最终归结的本质,一方面,教师通过提问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依据教师的问题引路,找到阅读的任务和方向,明确阅读的重点,并逐步深入到高层次的思维层面。所以,问题无可置疑地承担了课堂教学中交流信息的载体的角色。研究许多公开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课堂中的问题需要从具体化和层次化两个重要方面来精细设置。
  1.具体设问,突出可操作性
  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篇文章,很多教师会问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等程式化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看似契合教学目标,直奔着教学重点而来,实则因为不够明确、具体,致使学生无所适从,且在无形中诱使学生去追寻一个“统一的”、“完美的”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尽量使问题具体化,明确化。教学《藤野先生》,在學生初读文章后,教师设问“谁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阅读中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学生联系课题想到“作者在仙台时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主要写了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生、了解女人裹脚等几件事,这些事最能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诚的为人,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相比较前面的“程式”这样的问题学生更乐意回答,并且适时地给学生造成回答问题是在展示和分享自己见解的感觉,使得课堂交流更加积极和谐。
  2.层次设问,关注全面发展
  分层设问,是关注课堂学习主体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将就有的识记性的“低层次”知识,转化为课堂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可以达到巩固和启发这些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一些重难点问题,则设计用来在学生合作学习或者探究的环节里出示,以便让学生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更好地解决疑难,收获知识。《岳阳楼记》在学生听完朗读后,教师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样一问,所有学生积极举手这时教师则可以自如地选择自己既定的目标学生来回答。而往后的学习中谈及“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文章共写了几处岳阳楼的景色?分别从哪些方面去写的?”这一层面涉及对文句的品读和理解,则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一层。最终谈及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的见解,则又成了开放性话题,需要大的交流面,可以在组内交流让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授之以渔,着眼于探究之能
  在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关注自己的课堂设计,提前预设课堂问题主线。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探究能力培养,所以课堂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教学《孔乙己》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学生,“你有什么疑惑需要在课堂中提出来吗?”一个学生马上站起,并说道“在文章末尾有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作者的猜测,而的确有用来表示肯定,放在一个句子中不矛盾吗?”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这样的提问和质疑正好表现出学生正在逐步形成的良好的语言表达意识。
  综上所述,问题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载体,也是推动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所在。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为根本任务,不断开拓创新,创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步凤中学)
其他文献
用Visual Basic 6.0中的随机数种子生成器产生的随机数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数,给不同的用户设置随机的初始密码,并把用户和密码一起保存在数据库中.
◆作者简介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以来三次获得“林放杂文奖”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习作的训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以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准则,恰当运用虚构、夸张、比喻、幻想等手法,构思出
综合分析了混凝土断裂特征,和描述载荷与变形关系曲线连续函数.根据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观测结果,推出以幂函数多项式表达断裂过程区虚拟裂纹张开位移的表达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导
现在,银行的顾客排队问题被社会各界所诟病。众所周知,银行是服务型企业,银行的排队问题涉及企业的运营管理,而运营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是理解并解决排队问题。解决了排队问
期刊
在现有农村电网漏电保护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矢量算法消除动作死区、通过记忆回扫解决越级跳闸的矢量型漏电保护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保护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分析了几种不同光照明情况下条纹的定域,导出了条纹定域的关系式. 给出了混杂在条纹图像内的噪声处理方法以及几个重要结论,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摘 要】文章就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调整的措施和教学体系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知识;教学体系  一、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知识点  从目前人民版高中历史课程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其在知识体系上,具有以下优点:在处理知识方面更为灵活;知识的包容性以及专题性较为突出;知识的个性化以及选择性更为明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试卷的讲评也是一种重要课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如何讲“透”一份化学试卷,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及时讲评——讲“透”试卷的保证  刚考完试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答案,暗中盘算自己的对与错,有的学生会沮丧的说“哎呀!好粗心,这个方程式中碳酸钠的化学式又写错”;有的学生气愤的说“我怎么没有看清题目呢?明明要选错的,我却选了对的,2分呀,真晕!”;有的学生庆幸的说“这题我
基于信息理论和测量误差有关理论 ,分析了随机变量信息熵与方差的关系 ,认为信息熵可以作为测量结果精度的测度 ;误差传播定律是高斯信源、信道下信息传播的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