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医学“专升本”教学改革新思路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全日制学生“专升本”特点和目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专升本”医学教育教学新模式,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新途径。本文就我国“专升本”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以期为我国的医学“专升本”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专升本” 医学 教学改革
  全日制医学“专升本”这种教育形式是针对专科在校生,在第三学年通过省内组织的统一入学考试,升入相关专业本科继续学习。这部分学生即不同于初踏入医学殿堂的普通本科新生,也不同于具有一定临床和社会实践经历的成教“专升本”学生。经过专科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习刻苦、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但由于受学制、教材内容、教学条件、授课时数等限制,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观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等方面还不足。
  医学“专升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可循。其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等诸方面照搬普通本科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专升本”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弊端,表现为:①教学内容与专科阶段重复,无广度和深度的增加。②重理论轻实践。③单靠讲授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④没有考虑到这些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不足,打破照搬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以及理论与实验课比例的设置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和合理安排,因材施教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本科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1 医学教学模式及其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模式【1】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括五个因素:基础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就目前我国“专升本”教学模式转变的紧迫性不仅是学生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适应新卫生服务模式的需要,跨入 21 世纪,卫生服务模式和体制的改革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都对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按照国际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注重全程能力培养,创新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起与国际医学教育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对促进医学教育逐步融入国际大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专升本”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结构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
  2 教学模式转变的措施
  2.1 转变教育思想
  1977 年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们的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前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質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知识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生”为目标【2】。同时21 世纪初医学教育三个国际标准『3』的提出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顺应医学科学发展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根据21世纪对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树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完整体系和系统性观点,促进课程设置的整体化。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过程实际是一个创造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环境的过程,要重新定位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这个环境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我国目前采用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五六十年代借鉴苏联的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使得基础学科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不再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变化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器官系统为主线 ,淡化学科 ,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系统整合式课程体系,正成为医学课程体系发展的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主张整合式的教育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因为在一定情境之下的应用性学习可优化知识结构的组织和构建,促进临床思维的养成。过去十余年中,课程整合已成为欧美医学院校医学课程的基本模式。这种整合教学的模式在我国部分医学高等院校7、8年制医学教学中已有实践【4】, 当然也面临很多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但总体来说,整合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专升本”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课程整合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整合更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可以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学习医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的教与学是快乐和高效的。例如心血管系统模块的学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可以学习心脏血管的解剖、组织学、血液循环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心脏检查方法、心血管药物治疗学,治疗原则、预示心脏病发生的行为改变、医疗方式的地区及种族差异等。
  2.3 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国目前“专升本”的教学多采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专升本”学生自身的特点,新的课程体系要求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以及医学的实践性特点,我们认为采用大班讲座、实验、小组讨论 (如 PBL、案例讨论) 、临床技能训练、医疗探访、床旁教学等形式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 ) 是经过广泛论证和认可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PBL 是课程整合的重要教育策略,是一种能较好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5】。实践证明 ,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专业理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有研究认为,受过 PBL 训练的学生比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展现出较强的临床诊断能力【6】。同时在PB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协作精神,为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地准备、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理解。PBL可以激发学生识别他们的学习问题 ,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7】。师生互动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日后主动获取知识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也符合现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同时,根据“专升本”学制短、内容多、理论和实践时间少的特点,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延伸课堂和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方法。
  2.4 注重操作技能、科研素质培养
  “专升本”学生由于在专科阶段学习时间紧,教学内容多,很多学校只能放弃或减少实践教学时间来保证理论教学,所以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差,探索精神不足的特点。为此,在“专升本”本科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练习,除加强实验教学外,多种形式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不可或缺,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开放实验室、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素质和基本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对临床技能的获得除在日常的临床实习中学习,专门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也是保证临床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客观结构化临床多站考试【2】 (OSCE ) 是一种以客观的方式评估临床能力的考核办法,即在模拟临床场景下,使用模型、标准病人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运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人“四种”教学手段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手把手地严格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搭建起医学生临床技能体系。
  2.5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医学從来都不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学科,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呈现出对称、共生、互补、互动的交融关系。恩格尔提出的新医学模式使得医学人才的培养突破了传统的单科性教育,既而转向包括对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在内的综合、全面的培养。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全球广泛兴起,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8】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8】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由此可见,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过硬的医术,而且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医学生的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的医学人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借鉴和创新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根据我国医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大胆改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新路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什么是教学模式(转载)”,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421/11/18173_1205450.shtml(2010/2/22).
  [2]郑少燕,陈葵,蔡琮.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效[J].西部医学,2009,21(7):1248-1250.
  [3]曾诚,万学红,阎正民.三套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比较[J].医学探索, 2002,1(1):55-57.
  [4]顾鸣敏,黄钢.中美英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比较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9,30(5):68-71.
  [5]李芒,徐承龙,刘薇.PBL 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 (6):8-11.
  [6]Schmidt HG , Machiels2Bongaerts M , Hermans H. The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ompetence : a comparison between a problem-based , an integrated and a conventional medical curriculum[J] . Academic Med ,1996 , 71:658-664.
  [7]Azer SA.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the rationale for its use [J].Saudi Medical Journal , 2001,22(4):299-305.
  [8]赵昆,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2):220-222.
  作者简介
  李红星(1978-),男,医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肝癌基础与临床。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的重视程度却严重不够。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主要针对目前专业英语的教育现状,提出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 教学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is
阐述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之闭的关系,得出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一些举措.
1.常用的化肥  1.1氮肥  常见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它们是供给速效氮的主要肥源,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过多则会造成植物脱水死亡。  1.2磷肥  过磷酸钙及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有助于花芽分化、能强化植物的根系,并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的肥效较缓慢,在盆栽培花卉里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获得往往是施用复合磷肥。过磷酸钙做追肥时先加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观察氯沙坦对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清脂质、尿酸代谢、肾功能等的影响。患者停用以往降压药物,采用自身对照法,给予氯沙坦片(20—50)mg/d,治疗4周后测定24h
[摘要] 《电子商务》课程涉及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方面内容,为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本文探讨了以经管学科为方向,以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的教改方法,并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加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教改 实践  [Abstract] “E-commerce” course cover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其效益主要体现在显著的节水效能方面,正确定位水资源的价值是评价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效益的关键。本文就玉米膜下滴灌节水保产增产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在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重点推广的节水保产增产新技术。此技术具有增温、增产、增效;省工、省时、省劳;节水、节肥、节药;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