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题材 异样的立意——从两道高考题的对比说起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2016年高考结束后,看到全国卷Ⅲ第41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该题与10年前即2006年全国大纲卷Ⅰ第39题在形式上类似,但认真分析后,又觉得两者在命题立意与考查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为便于对比,现将原题呈现如下:【2016年全国卷Ⅲ第41题】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光学药物压抑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择256例弱视儿童,准确验光后采用光学药物压抑法治疗,并辅以精细目力训练.结果治愈207例(80.9%),进步42例(16.4%),无效7例(2.7%),总有效率达97.3%.结论光学药物压抑法治疗儿童弱视行之有效,其疗效与弱视程度、初诊年龄、屈光程度、注视性质有关。
【摘要】要做到师生间的默契配合,关键是教师要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  【关键词】配合默契 备好课 上好课  在教学中,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得有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配合。否则,一堂课下来,教师便是唱了一场独角戏。当然仅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得起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备课,还得备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教学,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