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必然举措.当前,“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依旧存在“双创”观研究滞后、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足、融合性课程开发难度大、综合性实践平台缺失等现实困境.对此,要从塑造学生正确的“双创”观与“三观”、组建高水平互补型“双创”教育教研队伍、构建跨学科融合型“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功能一体化“双创”育人平台等方面入手,优化“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其他文献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国家安全维护.当下,部分高校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不清,部分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缺乏实践教育等因素,制约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对此,应贯彻要素融合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融入各类思政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等,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时间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宪法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应当进行改革.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高校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然逻辑和必然要求.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大学生群体特点,进一步传承创新话语理念,丰富拓展话语内容,转换融合表达方式,优化完善载体平台,加快构建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话语体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共识、思想共鸣和实践准则.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无数中国美术创作大师以笔墨丹青绘制恢宏壮阔的视觉风貌,用美术记录着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奋斗征程凝聚于饱含信仰激情的作品之中,为人民留下了数量众多且经得起时间洗礼的红色经典美术佳作.由于时代主题与阶段性任务的不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应充分发掘百年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新时代文艺思想及融媒体、多元价值的交流、交锋中实现创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党和国家根据新发展阶段的国情提出的育人体系,其出场的逻辑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合规律性的体现,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合目的性则体现在以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根本目的之中.基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视角,继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二要激发教育主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三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有效落实立德
革命文物是思想政治工作珍贵的红色教育资源,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走新的重要源头活水.运用革命文物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政治性和历史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优势,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主体,其主体地位的确定有其必然性.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由自在走向自觉过程中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发展演变的内在历史规律使然;其次,不论是领导力、执政力,抑或复杂国际情势,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应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阻碍与干扰,此乃现实必然性;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中国历史民族理论相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与西方国家民族理论相比,则体现出发展性和超越性,是党的民族工作在实践积累中的一次创新和超越,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协同育人是加快内涵式建设的关键,也是破解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难题、优化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在“三链融合”的视域下,梳理教育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剖析“三链融合”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基于“三链融合”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生态圈,对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空间劳动教育有着教育角色翻转化、教育内容开放化、教育过程交互化等鲜明特征,这对坚持社会主义劳动教育育人方向、营造全社会劳动教育育人环境、提高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有着重要的价值,高校的劳动教育必须要抢占网络空间阵地,构建数字资源平台、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培育教学管理团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健全绩效评估机制,为提升网络劳动教育质量和效能提供长效制度保障.
中华传统礼乐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期,而后儒家对其作了新的阐发,并使其成为社会文明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的重要方式.传统礼乐思想为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也为推进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传统礼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为一致的价值诉求,对传统礼乐思想进行创造性传承与运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