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品牌的信息及其认知如何影响内部雇员?——基于自洽性理论视角的解释

来源 :现代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雇主品牌体现着企业外部市场形象特征,以往对其的研究集中于招聘与求职,对企业内部雇员的影响及其机制却缺乏研究.基于品牌的工具-象征属性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企业雇主品牌具有影响其内部雇员的理想自洽性机制,不仅是雇主品牌工具属性,且雇主品牌象征属性与员工理想自我形象相一致,也正向影响组织公民行为,而领导与员工交换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这个结果提示不仅雇主品牌使内部员工获得了组织提供的工具性效用,而且开放、鲜明的组织形象特征信息及其传播,也可使员工获得组织象征价值的心理体验;员工追求的理想自我形象与雇主品牌象征属性相一致,可以强化其自我形象提升的体验,使其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这种角色外绩效行为.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融媒体实践的逐步深入,新一轮媒介化进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城市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正面临着确立"新尺度与新标准"的挑战.研究通过群体感知与城市管理两个维度及细分指标,以新"新一线"城市佛山为例,对媒介化环境下城市品牌形象现状和传播问题进行再探索,以期为相关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芝加哥传播学派的自我观强调现实经验中的他人和社会在构成“自我”中的决定作用.这可能导致个体意识和行为缺乏道德驱动力及道德可辩护性、消解个体社会责任及个体之间彼此
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相近的创作原则要求、相同的服务新社会制度的工具理性,20世纪50年代中苏纪录电影理论的传播表现出强烈的同构性特征.两国之间从领袖到电影工作者,对纪录电影的认识,所使用概念的丰富多样,所赋予含义的深刻独到,在美学意义上所凸显的强烈的时代感、前卫感,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一现象对理解当今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传播有重要的学理启示.
在融媒体语境下,博物馆能够如多棱镜般折射出艺术史的多种开放维度.博物馆为艺术史的书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我们重新认识艺术史提供了新的视野.博物馆与艺术史具有逻辑同
进入互联网时代,多元的媒介使用情境使得受众对时间的敏感度上升,从而引发了媒介多任务行为,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所描述的“时空压缩”成为现实.相比其他媒介形式,互联
沉浸式动画是新媒体动画中具有可交互性与多视角性的一类艺术形式.相比传统叙事动画,沉浸式动画通过结合现实视角与虚构空间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临场审美体验.临场感分为心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