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斌:用画笔再现时代变迁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etech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学斌今年46岁了,欲知天命,但精力似乎还停留在30岁。
  在她北京仰山桥附近的画室里,地板上铺满了厚厚的画布,弄得偌大个房间仅有“立足之地”。旁边的画桌上也是画布,还有成堆的颜料和画笔,显得略微有些凌乱。
  创作的时候,手机照例是不开的,怕耽误时间。甚至连水都不喝一口,因为会上厕所,“来来去去的,太麻烦”。对她来说,时间是异常宝贵的。“多一点时间,我就可以多画一点。”
  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国画,兼攻油画。这些年来,何学斌的作品陆续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奥组委等部门收藏,但她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早上6点拿起画笔,常常不眠不休地画到第二天凌晨。她的朋友说,她已经沉溺于画中了,即使是朋友聚会,“一谈画画,她就精神好,不谈画画,又立刻没了兴趣。”
  
  “一张两块钱,不少了”
  
  “出生在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外公是美术教师,三岁开蒙6岁就开始学画。”在她成名成家以后,很多人为她的艺术之路寻找一种渊源。
  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学画,于她更像是一种“副业”。“那时候外公喜欢男孩子,可是妈妈是独女,我也是女孩子,外公看我有兴趣,才开始教我一点儿”。
  那时候,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学习美术被很多人视为是“不务正业”,即使她外公这样的知识分子也未能免俗。家人更希望她学好功课将来当上国家干部,那才是“光宗耀祖”。
  但是,对画画的热爱似乎天生在她的身体里跃动。上小学的时候,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给老师画像,好好的作业本,背面全是画像。用她自己的话说,“喜欢的东西你就会上瘾,有时候情不自禁,拿起笔来就画。”为此,她没少挨批评,甚至挨“板子”。稍大了以后看小人书,她就照着上面的样子画。“那时候最爱画美人,什么十二金钗、牡丹仙子……贴满了家里的几面墙。”
  对那时的何学斌来说,学画谈不上什么条件。用的是家里的草纸,教科书就是小人书和她自己省吃俭用用零花钱买的年画。
  中学的时候,何学斌的作品就已经“走向市场”了。成都有当时全国最早的书画交易市场之一。有个朋友拉着她带着自己画的几张仕女图过去,有画商看见了,当即就愿意出价收购。
  “两块钱一张,五张画我一共卖了10块钱呢!不少了。”她笑着说:“当时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多少呀,不过30几块钱。”
  虽然“来钱快”,但画画仍是她的“副业”,也一直没有要当画家的想法。上大学时学的专业是中文。大学毕业后,她进了眉山市文化局,成了一名公务员。局里下属的一个文化中心,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她接手后一年之内,创办了宣传队,补习班,卡拉OK厅……不仅还清了全部贷款,还被市里评为先进单位,何学斌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四川省“劳模”。
  而最让她津津乐道的是,当时她在文化中心办的幼儿园由于教学质量极高,居然挤垮了当地教委办的老牌幼儿园。
  现在再说起这些,朋友们都会跟她打趣:“凭你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看来还是应该去做公务员,做画家太可惜了!”
  
  “用十分的勇气打进传统,再用十二分的勇气退出来”
  
  何学斌真正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是在1 994年。那一年,她得到了一个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已经在绘画上颇有造诣的她又开始从美术专科课程学起,继而本科,研究生,直到2002年。
  初期是美术教育专业,涉猎的内容系统而广泛:“人物、花鸟、山水油画,甚至服装设计,装帧设计,什么都学。”后来,她开始专攻更为大气也更具意韵的山水。她一直相信,单纯追求“形似”的作品,不是真正高品位的作品,画家必须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融进某种内在的精神。“这样的绘画作品才有一种笔墨之外的张力。”她说。
  她始终固守着前人“画以载道”的传统。无论是《会当凌绝顶》《风劲知松挺》还是《山高人为峰》,“都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山水画作,而是于山水景观中表达出了某种超拔的气度与精神。”靳尚谊先生说她,“不满足追求事物外在形似,而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心的神似,而这种神似建立在自然景色上。”
  大学三年级挑专业的时候,她在国画和油画之间难以取舍,“因为两者真的都很喜欢。”后来,虽然选择了国画,但她也没有完全放弃油画,并且在两者的结合上开始尝试探索,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国画比油画更适合表现大题材的风景,但是国画色彩有些单调。我就试着将西画的素描,色彩焦点透视和国画的点线墨 散点透视结合起来进行一种尝试。”
  关于这种创新和探索她常说的一句话是“用十分的勇气打进传统,再用十二分的勇气退出来。”
  正是这种才情和勇气,使她的山水作品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惊喜。她的画作中,有绵延不绝脉络分明的高原山川,长满青松翠竹,绿树掩新房的农家小院,有小桥流水,高山飞瀑,也有日出日落,牧童晚歌……笔法细腻却又大气磅礴,正如黄苗子评价的“既雄浑豪放,气势恢宏又清晰明丽,婉约清逸……”
  为了创作,一年中的很多时间她都在大自然中采风。“我喜欢行走天地间,我喜欢在山水之间穿梭,喜欢看那种原始,古朴的大山大水。”
  这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性格。近些年来,在济南、武汉、郑州等地的书画交易市场上先后出现了不少她的假画,有朋友劝她要追究,她却看得很开:“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那些画假画的人也不容易不是?”
  “经常去外面采风,人的胸襟就会开阔,就不会计较在小事情上的得失,吃亏是福嘛。”她说。
  
  画家必须紧随时代
  
  今年国庆期间,很多人在天安门城楼前见到了她的那幅《和谐之春》。这幅2.3m×6.5m的巨型山水画作是她为庆祝建国6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
  她画的是她的家乡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的梅家湾水库。对这个地方60年来的发展变化,她颇为熟悉“这里过去是个穷地方,许多农民饭都吃不饱,姑娘们都嫁到别的地方去了,剩下的都是男人们到了60岁了还找不到老婆。而现在这里桃花飘香,水果满地,家家户户都住着别墅,开着小汽车,许多外地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去了。”
  在这幅清丽和谐的山水画中,一个小山村从新中国建国之初到现在数十年间的生活图景跃然于纸上。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一个缩影。
  “建国6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变化何其巨大!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不正是作画的绝佳切入点么?”
  于是,从去年的12月份一直到今年的三月份,她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到梅家湾水库采风。回京后,她又伏案6个月 完成了这幅《和谐之春》。
  9月10日,这幅画作挂上天安门城楼以后,天安门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向她祝贺:“挂上去真漂亮!”她不禁莞尔“这是沾了题材的光。”
  “画家要紧随时代,再现讴歌当今时代的变迁,这样你才是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画家。”她说。
  最希望听到什么评价?“如果人们说能从这幅画中看到我们建国几十年来的变迁,我就心满意足了。”
其他文献
作为院长,她说,“北医三院一直以来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面对疫情,必须同舟共济,团结一心。”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力量一一这次驰援武汉战疫一线的医疗队里,女医生占医生总数60%以上,女护士占总人数90%以上。如今她们已陆续凯旋而归。  请战、出征,女性虽弱,遇难则强。特别是这次挂帅出征的三杰女院士,她们更是女性中的中流砥柱一一73岁李兰娟院士,硬核封城;54岁陈薇
期刊
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特别是央企和上市公司,一方面要通过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润;另一方面也要承扭起稳定与和谐的社会责任,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央扩内需的宏观政策条件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守正出奇”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国有施工企业集团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孙子兵法·势篇》云:“凡战者,无不以正合,以奇胜。”对经营企业来说,“正”就是基础管理、能
期刊
此次疫情,他运筹帷幄调动数十亿款物和难以估量的社会资源。央视多次报道泰康集团在救援中的种种举措,陈东升也成为抗疫情期间为数不多的登上《新闻联播》的民营企业家。  武大校友”“92派”,这是陈东升在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之外最醒目的两个标签。  作为恢复高考之初的79级大学生,他是武大校友总会执行会长、众人口中的“武大好师兄”;“92派”是他自创的概念,用以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下海知识分子,也早已成
期刊
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大幕正式开启,令人惊羡的财富故事正在上演。  创业无局限,不分男女老少。但是,无法否认,创业青睐青年,也更需要青年,创业伴随着许许多多青春飞扬的故事。纵观首批亮相的28家创业板企业,其创业者起步的年龄阶段,大多是在青春靓丽之际。而在他们身后,更有一个庞大的勇于创新的青年企业家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独特印记,年轻而雄心勃勃,有的在大学毕业之际即选择了独立创业并最终获得成功。  创业
期刊
王宁是个“陉人”。他说:“上帝惩罚一个人,没必要让他下地狱。第一,让他有责任心;第二,让他办民营企业。”  “很多时候,人们缺的,就是咬咬牙。”从小的“颠沛流离”,让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持”。也正是这份“咬咬牙”的坚持,让他创建了如今风光无限的“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颠沛流离    上世纪60年代,王宁出生在北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亲朋都被打成‘右派’,而他也随母亲被下放到河北。
期刊
如果不了解吴春军和他的经历,很难将这个衣着朴实,个头不高且说话略带唐山口音的四十出头的男子与国企改革联系在一起,也似乎很难感受到他身上关于改革的大气魄。  吴春军是个行事低调的人 不着华装,也很少在媒体上曝光。在采访中他很少高谈阔论,说起建筑技术和文学艺术来倒是滔滔不绝,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有点小资的技术工程师+而非老总。  事实上,吴春军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保守,他身边工作的人认为他更富于冒险精神
期刊
一提到公益,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捐钱,想到捐钱后,第一个想到的明星。抗“疫”期间,坊间流传,明星圈内有个规矩,捐款一律只捐20万。为啥是这个数字?20万这个数字,对于多半明星来说,是在其能力范围内可以承担的,同时,大家都捐一样的钱数,也照顾到了对方的面子,都不出风头也都不挨骂。  对于一直热心公益的艺人们,他们不会跟风;对于有责任感的艺人,他们不会盲从。国内默认的20万,对于一位女星来说说只是零头
期刊
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精忠报国”的岳飞是英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解放军战士是英雄;“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是英雄一一疫情暴发之初,数万名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毅然奔赴前线。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英雄……英雄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利益所需要的事。  唐友谊,北京中雍精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企业大家,他以经世济民为己任,
期刊
作为浙江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从第一季开播到现在已经第五季,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沈腾和贾玲作为《王牌对王牌》节目中的搞笑担当,给观众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沈腾延续以往逗趣幽默的天性,“脑洞”大开制造不少金句梗引众人爆笑。  这位长在观众笑点上的沈叔叔,总能凭借一己之力轻而易举地冲进被小鲜肉霸占的流量排行榜。无论是在荧幕上还是在舞台上,都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通过文字、表情和肢体语言创造
期刊
中国在回望过去60年的成果和经验,世界则在期待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成功。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利益。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日发表社论,此外,俄罗斯、美国、朝鲜,日本,泰国等国媒体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评价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新中国60周年庆典予以赞扬  中国人得不得诺奖,无所谓,莎士比亚也没有得过,几个瑞典文学院的人决定不了什么。  ——著名诗人余光中近日再回故乡南京,谈到刚刚颁出的诺贝尔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