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试作品中的乡土情怀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k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江历史文化悠久,文学底蕴厚重。关天试是阳江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梦里家山》《田园问舍》两部散文作品集之外,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杂志报纸当中。
  他深爱着自己的故乡,思想和情感之根始终深深地扎在乡土里。在作品中,他构筑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这里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淳朴和善的村民百姓、丰富悠久的艺术习俗,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关天试看来,乡村是他灵魂的栖息地。对于故乡的人和事,他始终满怀深情。
  一
  “候鸟虽有秋凉的感觉,然而它们也深情地眷恋着这一方水土,迟迟不愿往南飞去。天空是那么的湛蓝无比,给人一种深邃宁静、遐想无边的意境,让我完全摒弃了闹市的那份虚荣,那份浮躁。”在作品《梦里家山》第六辑中关天试发出这样的感叹,流露出他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之情。
  “织篢河古称丹江,发源于龙高山脉和云雾山脉。这里山青水蓝,修竹掩映,佳木葱茏,河涌纵横,水网交错,滩涂水草丰盈。”关天试的家乡就在织篢河的东岸,与织篢圩一衣带水,隔河相望。这里有他许多的记忆和梦想。
  关天试从小就与织篢河有了亲密的接触。那时连接织篢河两岸的桥梁还未建造,村民们赶集要靠摆渡往返,而他也经常混在其中伺机渡过。可当船行驶到河中的时候,船夫就会上前向每人收取渡费,身无分文的他就会赶快脱下裤衩跳入河中游到对岸,然后兴奋地到圩中观看江湖郎中舞刀弄枪、口若悬河地耍猴卖假药。他喜欢在织篢河边放牛,喜欢这种舒心的日子。在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他的玩伴并非同龄的小孩,而是已经回乡工作的毕业生。每当有月光的晚上,大家聚在河边,静听河水哗哗,畅聊人生百态。织篢河,多年以来,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牵挂。
  “行走在山间小道上,与一座座小桥,与一个个草垛,与一间间土屋进行着深情的对话。”龙高山下是关天试的家乡。
  在他的记忆里,大坡垌是一条富庶的山村,勤劳、有责任心的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一座座青砖绿瓦的农家小院。他犹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秋凉的日子,为防止有人将刚灌注水泥的拦河坝捣毁,他和大队书记等一行四人在那里坚守了一个昼夜。当一场大雨使他们浑身湿透的时候,他方知自己小看了淳朴的大坡垌村民,明白何为“尽职尽责”。
  “走过一座两条松木搭起的小桥,水是那样的清澈见底,一群番鸭在草丛中悠闲觅食,黑白的羽毛是那样的艳丽。溪边,两个历经几百年风雨,用以榨糖的辘轳歪歪斜斜地躺在那里,述说着它的前世今生。”这是他对龙高山下官仓村的印象,古朴静谧,充满劳动气息。他也经常会回想起以前上山砍柴的日子,村民的热情让他感动不已。他一直都记着村民对他的好。
  大山里那些古朴的村落一如既往的井然有序,淳朴的村民时时刻刻守望着田园,在这里繁衍生息。对于关天试来说,龙高山是他的根,是他的灵魂。
  二
  从故乡人的身上,关天试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那种乐观坚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
  在《一个老师的生命际遇》一文中,关天试写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到了,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那敬爱的老师,想起和他相处的日子。”何老师解放前是省城一间名牌大学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依恋省城丰厚的物质生活,而是回来县城工作。毕业不久,年纪轻轻的他便成为县城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一夜之间被打成了右派,终在“文革”初期被下放到关天试所在的小学接受改造。关天试还清楚地记得,寒冬腊月之时,工作队长命令何老师潜进水库工地上几米深的冰冷水里,捞起那沉重的抽水机笼头。何老师上来后冷得浑身发抖,脚腕也被瓷片割开口子血流不止。当时不但得不到别人半点的关爱和怜悯,反而让一群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谈笑取乐。
  然而,在这种情形下,何老师仍然坚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教导学生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不久后的一個凄风冷雨的夜晚,他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光阴历历,几十年过去了,何老师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关天试。
  《忠伯》一文中这样写道:“父亲嘱我,你每年中秋节还是要去探望一下他们的,往年去惯了,你若不去,他们在盼望着呢。”在关天试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最亲的叔伯都不愿意伸出援手,唯有忠伯才会给他一畚箕番薯充饥。
  说到忠伯的职业,用阳江话讲就是:“寡佬去山,黑之一日。”忠伯每天清晨驾驭着黄牛拉着牛车从塘口出发,把沿路到织篢的沙闸拉平。周而复始,每天从事着这种劳动。沿途的村庄,有不少人与他相熟,村民们会调侃他:“忠伯,唱首歌仔醒醒神吧。”忠伯就会扯开大嗓门即兴地唱歌,村民们都被他的歌声逗乐了。关天试通过平实的文字,描写了忠伯逍遥自在的生活,给读者传达一种豁达乐观、轻松自然的生活态度。
  三
  关天试在作品创作的时候,描写了独特的阳江风景,随景抒情,也应用了质朴生动的阳江方言,使得他的乡土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乡土作品中的方言应用,可以让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美学感受:它能让外乡人产生奇特的美学触动,它能让同乡人产生思念故土的美感。中国的乡土作家在创作时也经常使用方言,凸显地方特色,例如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使用了“咋瓜咧”“二毬”等关中方言,赵树理在《三里湾》中使用了“大包单”“巧舌头”等晋东南方言。而阳江方言在关天试乡土作品中的娴熟应用,不仅增强他的乡土作品的地域特色与文学表现力,而且体现出一股质朴生动的语言美感。
  “你是在吹水鼓、碌大炮吧!肥四眯着一双小眼,诡谲地笑着。”关天试在《肥四》一文中这样描述他的同村老乡肥四。阳江方言“吹水鼓、碌大炮”是指说一些不切实际、开玩笑的话。肥四是个爱说笑话的人,经常讲一些搞笑的事情来逗大家开心,是大家的开心果。关天试用“吹水鼓、碌大炮”这个阳江方言来展现肥四活泼开朗、率真热情的性格。
  在《暖年》一文,关天试写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那是家乡传统的所谓‘的鹤神’时刻的开始。”阳江方言“的鹤神”意思就是把一年的贫穷灾难通通赶走,以迎接新年好运的到来。在新年到来之际,他用这个阳江方言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茅盾对乡土文学理论曾作出阐释和倡导。他指出,乡土文学作者不应该“只有游历者的眼光”,而是需要进入乡村农民的广阔现实生活,写出他们“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真正的乡土作家,必须对乡村生活有熟悉感和心灵的归宿感,这两点关天试都具备了。
  关天试从乡村走出,但故土难忘,初心不变。他爱家乡,想家乡,写家乡,从未停歇,始终深情地守望着那一片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高恬波,1898年出生在广东惠阳秋长白石村,父亲高若汉是留学德国的医生。17岁时,她对父母包办的婚姻十分不满,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逃到广州,不久后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  此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和民主自由思想开始传入中国。高恬波除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外,同时也如饥似渴地接受十月革命新思想的熏陶,成为广东运动的先锋分子。  1923年春,高恬波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
期刊
摘 要:“佛跳墙”是近代华人宴席上一道最繁复、奢华的菜肴,多元的运用渔鲜、畜禽、植蔬等诸多食材以及繁复的烹煮方式,让食物美味均匀调和掳获饕客的味蕾。更由于诸多美食澎湃聚于一坛,象征着圆满愉悦的氛围,成为喜庆宴席必备佳肴,并获得“终极年菜”及登录为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誉。然而,现有文献资料及稗官野史简约叙述,似乎这道美食就这么在19世纪晚期倏然呈现于国人宴饮场合之上。基于饮食文化乃为人类物
期刊
4月30日,在江門市新会区司前镇举行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活动上,松山战斗纪念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1945年,新鹤抗日游击队为了保护革命力量和武装,在司前镇白庙村的松山炮楼附近,与国民党展开一场以少胜多的战疫,史称“松山战斗”。白庙村的松山炮楼,湧翠、懋所梁公祠是新鹤抗日游击队留下的红色遗迹。司前镇将通过依托“松山战斗”红色资源,将松山战斗纪念馆打造成一个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让百年建筑重焕新颜
期刊
惠州雄踞岭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近代,这里更是民主革命策源地之一,中国抗争史的前沿阵地。  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发源地与指挥部所在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诞生地……  一面面高高飘扬的红色旗帜,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这片传奇的红色热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至取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胜利。  高潭革命之火燃遍东江  东江是惠州的母
期刊
4月28日,由中共陽江市委组织部开展的“百堂党课直通车”活动走进阳东区北惯镇平地村。  当天上午,该村40多名党员群众参观了村委会附近的“固本强基”工程展览馆,深入了解平地村近年来经济发展、乡村文明建设的成果。随后,大家来到村党建广场旁,坐在大榕树浓荫底下的石板凳上,准备听党史教育课。这是一堂别开新面的专题学党史的党课,由阳江技师学院高级讲师黄超羡讲授。听完党课,学员们感到思想觉悟前进了一大步。“
期刊
摘 要:城市化背景下,村落终结成为普遍诊断。当村落传统文化遭遇价值多元化,村落共同体内部结构引发传统文化的式微,社会规则遵从下的村落内部整合与维系力成为焦点。通过对白族村落“耳子歌”傩仪的田野调查,展现村落集体表象展演的行动逻辑,揭示傩仪对村落共同体日常秩序建构的作用。通过傩仪变迁语境的分析,可对变迁语境下傩仪的社会价值与行动逻辑如何与社会规则互动进行解读,并进一步论证村落日常秩序建构何以可能。 
期刊
4月14日至16日,龙门县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2021年重走紅军路活动。此次活动历时3天。龙门120名中青年干部沿着当年红四师的足迹,以平陵白芒坑为起点,以广东海丰县红宫红场为终点,途经花都、紫金等地。重走红军路,有汗水,有感动,更有亲身体验之后收获于内心的那一份感恩和感悟。参与者纷纷表示,必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红军精神;必须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烙印于
期刊
2011年金秋9月的一个傍晚,梅城彬芳大道太平洋酒店3楼大厅灯火通明,省老促会顾问曾洪和夫人温兰同志被市和梅县老促会及“申苏办”、党史室的同仁们簇拥着,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由曾洪同志赞助的“申苏”茅台酒宴。3台客人坐定,各台上的茅台酒同时开启,阵阵沁人肺腑的浓香溢满厅堂,令人格外兴奋与激动。  同月,在平远、兴宁也分别出现同样的酒宴场景。同仁们身临其境,都不由得想起曾洪同志自家乡各个县(市、区)全面開
期刊
省老促会  连日来,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等领导率队到各地市,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及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袁仲禾)  梅州市老促会老  促会  5月20日上午,梅州市老促会、梅县区老促会、梅州市红色研究会、梅县强民足球会一行20多人,在梅南镇党委书记古健陪同下,深入苏区老区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和新
期刊
2021年春节前夕,在广东知名侨乡和革命老区——恩平市牛江镇马龙塘村,村牌楼门口左侧,一幅醒目文化墙崛起吸引过往人群:《山乡风云》刘琴原型故乡——马龙塘村。  《山乡风云》脍炙人口,剧中女主角解放军连长刘琴形象令人们记忆犹新。但刘琴原型是谁?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和粤剧《山乡风云》作者,原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生前曾多次说过,刘琴原型就是恩平的革命战土冯坤。  冯坤是马龙塘村人。而今,马龙塘村庄重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