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主义的特征就是尽玩虚的,不干实事。
形式主义首先危害的就是基层治理。中部地区某县有个村庄,就因为每年报送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表格、材料太多,结果年终打印费一算,竟然“吃”掉了村集体半年“粮”(财政收入)!(2020.12.2《报刊文摘》)如此耗时耗力地尽在“痕迹”上下功夫,结果自然不会很妙。所以基层治理至今仍是我们这个国家治国理政的一个难题。
笔者有个师弟,在某211高校的某学院当院长。学院院长都是“双肩挑”人物,既是基层官员,又是教师。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有二:教书育人,做好科研。那日我问他,还搞科研吗?他答:哪有时间?年年不是疲于这个认证、那个评估,就是为这个申报、那个参评奔命,还有乱七八糟的会议没完没了。什么会议都要求学院一把手必参加,否则就有“不重视”之嫌。他感叹:“我很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那时候的校园真安静。”我笑道:“敢情那个时候不争这个名次那个排榜,而现在就靠这个去当名校。”
这中间,确有少部分心术不正的基层官员,为向上级领导邀功而弄虚作假。但大多数情况下,基层人士并不愿意这样做,却被某些颟顸无知的上级官僚“逼良为娼”,不得不搞形式主义虚应故事。例如,最近,针对多地教育部门明确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一事,就有老师向记者大吐苦水:“我当小学数学老师五年了,你看过现在的小学作业吗?孩子们的作业必须全对,我是不能打红叉叉的。”否则,学校考核时,该教师的工作质量会被认为有问题。怎么办呢?只好先让家长帮忙检查,看有无错误。(2020.12.2《报刊文摘》)
如此看来,这样的上级教育部门简直就是根本不懂教育规律的官僚!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习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学生通常会呈现一定型式的概率分布,这是稍微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常识。怎么可能每个学生每次作业都能全部正确、一贯正确,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呢?自己不尊重常识,制定的一些“神规定”“神考核”,把下面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折腾得不浅不说,引起了社会反弹后,反而倒打一耙,追究起了下面的责任!一不下沉到基层调查清楚问题的根由所在,二不反思自己管理中是否也出现了什么问题,只知道坐在办公室拍拍脑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百年大计,岂是随便发一个通知就能解决问题的?教育部门假如都靠这样一些半吊子来管理,我们的教育怎么能搞好!
或曰,既然上级领导的决策如此不靠谱,基层人员为何不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呢?下面的报道,或许最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据《半月谈》2020年第4期报道,采访基层干部,记者常常会收到这样的请求:“我们就是执行层,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跟你在微信上聊了这么多问题,千万不能告诉我们领导,否则我就惨了……”因为,“谁反映问题,谁就成了问题”。“别说直接跟领导反映问题,就是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我们也不太敢转发。”一位基层干部说,有些问题本单位也存在,领导看了怎么想?记者由此感慨道:“基层不发表意见,不代表没有意见。不能让最可能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应该讲出问题的‘嘴巴’,因为无法承受反映问题的风险而堵塞。长期有话难说,有怨无声,势必导致基层治理隐患重重,小事都可能引发大事。”
如果一个地区的基层对上级就是有再大的怨气,也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样的上下级关系是极不正常的。当然,这一切倒也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倘若这些官僚主义者都能听得进去基层的意见和建议,那他们也就不会成为官僚主义者了,上上下下哪还会有那么多形式主义现象呢?或許他本人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原本就是靠这个起家、上位的。只是,当上级领导、领导的领导听不得一点批评,出现点不同声音就视为“负能量”,人们被迫只能报喜不报忧,宣扬虚假的“正能量”时,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官僚主义才是一切形式主义的万恶之源。反形式主义必先反官僚主义,才是正理。
形式主义首先危害的就是基层治理。中部地区某县有个村庄,就因为每年报送的各种乱七八糟的表格、材料太多,结果年终打印费一算,竟然“吃”掉了村集体半年“粮”(财政收入)!(2020.12.2《报刊文摘》)如此耗时耗力地尽在“痕迹”上下功夫,结果自然不会很妙。所以基层治理至今仍是我们这个国家治国理政的一个难题。
笔者有个师弟,在某211高校的某学院当院长。学院院长都是“双肩挑”人物,既是基层官员,又是教师。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有二:教书育人,做好科研。那日我问他,还搞科研吗?他答:哪有时间?年年不是疲于这个认证、那个评估,就是为这个申报、那个参评奔命,还有乱七八糟的会议没完没了。什么会议都要求学院一把手必参加,否则就有“不重视”之嫌。他感叹:“我很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校,那时候的校园真安静。”我笑道:“敢情那个时候不争这个名次那个排榜,而现在就靠这个去当名校。”
这中间,确有少部分心术不正的基层官员,为向上级领导邀功而弄虚作假。但大多数情况下,基层人士并不愿意这样做,却被某些颟顸无知的上级官僚“逼良为娼”,不得不搞形式主义虚应故事。例如,最近,针对多地教育部门明确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一事,就有老师向记者大吐苦水:“我当小学数学老师五年了,你看过现在的小学作业吗?孩子们的作业必须全对,我是不能打红叉叉的。”否则,学校考核时,该教师的工作质量会被认为有问题。怎么办呢?只好先让家长帮忙检查,看有无错误。(2020.12.2《报刊文摘》)
如此看来,这样的上级教育部门简直就是根本不懂教育规律的官僚!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习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学生通常会呈现一定型式的概率分布,这是稍微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的常识。怎么可能每个学生每次作业都能全部正确、一贯正确,不能出现一点差错呢?自己不尊重常识,制定的一些“神规定”“神考核”,把下面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折腾得不浅不说,引起了社会反弹后,反而倒打一耙,追究起了下面的责任!一不下沉到基层调查清楚问题的根由所在,二不反思自己管理中是否也出现了什么问题,只知道坐在办公室拍拍脑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百年大计,岂是随便发一个通知就能解决问题的?教育部门假如都靠这样一些半吊子来管理,我们的教育怎么能搞好!
或曰,既然上级领导的决策如此不靠谱,基层人员为何不向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呢?下面的报道,或许最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据《半月谈》2020年第4期报道,采访基层干部,记者常常会收到这样的请求:“我们就是执行层,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跟你在微信上聊了这么多问题,千万不能告诉我们领导,否则我就惨了……”因为,“谁反映问题,谁就成了问题”。“别说直接跟领导反映问题,就是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我们也不太敢转发。”一位基层干部说,有些问题本单位也存在,领导看了怎么想?记者由此感慨道:“基层不发表意见,不代表没有意见。不能让最可能发现问题的‘眼睛’、最应该讲出问题的‘嘴巴’,因为无法承受反映问题的风险而堵塞。长期有话难说,有怨无声,势必导致基层治理隐患重重,小事都可能引发大事。”
如果一个地区的基层对上级就是有再大的怨气,也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样的上下级关系是极不正常的。当然,这一切倒也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倘若这些官僚主义者都能听得进去基层的意见和建议,那他们也就不会成为官僚主义者了,上上下下哪还会有那么多形式主义现象呢?或許他本人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原本就是靠这个起家、上位的。只是,当上级领导、领导的领导听不得一点批评,出现点不同声音就视为“负能量”,人们被迫只能报喜不报忧,宣扬虚假的“正能量”时,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官僚主义才是一切形式主义的万恶之源。反形式主义必先反官僚主义,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