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20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并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指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可作为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关键词:咖啡酸片 慢性 难治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nlincal observation of the combined regime including compound caffeic acid tablet and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lc purpura
  Liu Feng, Xiao Ding-hua,Mo Dong-hua, et al.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 ,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bined regime including caffeic acid tablet and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ITP.
  Method:The 20 chronic refractory ITP patients were ra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combined regime including caffeic acid tablet and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and azathioprin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reaction and side-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
  Result:Experimental group effective amelioration than control groupand long-term reactio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hort-term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de-effect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combined regime including caffeic acid tablet and prednisone and azathiopr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lc purpura.
  【Key word】caffeic acid tablet;chronic 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lc purpura.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1)06-0001-03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至今尚无理想手段。普通ITP常常对多种常规治疗(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有效,而这些治疗对难治性ITP综合征一般无明显疗效。与普通ITP不同,慢性难治性ITP难治且易复发。本次研究探索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住院患者20例【1】。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或依赖,皆于本院或外院已行脾切除术,经影像学检查未见副脾残留。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出血症状,如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血尿、牙龈出血等,血小板计数为(3~30)×109/L,且排除了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2)在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1mg/kg/d或等量的其它激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皆达到显效或良效,进入维持巩固阶段即持续小剂量维持泼尼松5-10mg/天及硫唑嘌呤5mg/kg/天,4周后停药随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0例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8~49岁,平均年龄31.2岁,血小板计数为(3~30)×109/L,病程8~18个月;对照组10例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2.3岁。血小板计数为(5~30)×109/L,病程6~1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组成、血小板计数、病程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 小剂量维持泼尼松5-10mg/天,同时硫唑嘌呤5mg/kg/天口服;同时咖啡酸片0.3g/次×3次/天(采用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连用4周。
  1.2.2对照组 小剂量维持泼尼松5-10mg/天,同时硫唑嘌呤5mg/kg/天口服,连用4周。
  1.3观察内容及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查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近期疗效:完全反应(CR):血小板计数>100×109/L;部分反应(PR):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无反应(NR):血小板计数<50×109/L【2】。以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即第5周的血小板计数来评估。远期疗效:根据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草案)【3】: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缓解期:随访患者从达到良效或显效标准之日起至复发(回到进步或无效标准)之日或至今或至失访的持续时间(以月数为计量单位),在维持巩固阶段即复发则因未满1月记为0月。
  不良反应:一般症状包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无力、心悸等可耐受的非特异性症状。类固醇糖尿病:血糖超过普通糖尿病诊断标准,肝功能损害以ALT,AST超过正常范围为准。肾功能损害即以血肌酐、血尿素氮超过正常范围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缓解期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及分析
  2.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
  Figure1.血小板 count o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计数 (×109/L)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观察组 10 74.50±15.89 72.60±16.95
  对照组 10 72.50±16.37 74.50±17.39
  t值 0.277 0.247
  P 0.785 0.807
  2.2两组治疗4周后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缓解期即生存时间(月数),并行生存分析(见图1)。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观察组的平均缓解期9.600月和半数缓解期7月;对照组的平均缓解期4.600月和半数缓解期4月,两组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2,P=0.043)
  图1两组患者缓解期生存曲线比较
  Table1. Survival curves on remiss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two groups
  
  2.3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行 2检验(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副反应在一般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心悸及肝肾功能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side-effect rate o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类固醇性糖尿病 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
  观察组 10 (4/10) (5/10) (4/10)
  对照组 10 (3/10) (3/10) (3/10)
  P >0.05 >0.05 >0.05
  3 讨论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TP发生机制与体液免疫有关,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PAIgA、PAIgM),抗体致敏的血小板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迅速清除而发病。另有学者认为其与细胞免疫也有密切的关系,发现其T4细胞水平下降,但其中T辅助细胞功能由于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增加而增加,以及T8细胞水平虽升高,T抑制细胞功能却降低,从而导致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大量抗体,另外,T8细胞增加可使细胞毒T细胞增多,参与血小板的破坏。可见,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之间的异常的相互作用对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ITP的常规治疗有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但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例如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长春碱类药物等。
  咖啡酸又名3-(3,4-二羟基)-丙烯酸,属于酚酸类化合物【4】,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天然的安全的自由基淬灭剂【5-6】。研究表明,咖啡酸片具有刺激巨核细胞成熟,增加巨核细胞总数,促进粒细胞增殖、分化、成熟、释放,而具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7】;同时通过收缩增固微血管,提高凝血因子的止血功能,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止血时间的作用【8】。本次研究以泼尼松、硫唑嘌呤治疗作为对照,观察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对慢性难治性ITP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本组病例探讨近期疗效,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74.50±15.89)×109/L和(72.50±16.37)×109/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72.60±16.95)×109/L和(74.50±17.39)×109/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咖啡酸片未能明显提高慢性难治性ITP的近期疗效。本组病例探讨远期疗效,观察组的平均缓解期9.600月和半数缓解期7月,明显超过对照组的平均缓解期4.600月和半数缓解期4月,两组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2,P=0.043),可见咖啡酸片明显提高慢性难治性ITP的远期疗效。结合ITP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制,探其治疗ITP的机制可能是咖啡酸片使T淋巴细胞亚群中T3、T4显著增高,T8相对减少,T4/T8的比值升高,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慢性难治性ITP的远期疗效,但是,咖啡酸片未能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功能而未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
   泼尼松和硫唑嘌呤的长期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主要有类固醇性糖尿病、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两组的各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长期应用咖啡酸片不增加主要副作用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缓解期长、改善预后,普通患者家庭经济可以承受。在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中,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临床措施来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39.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72-176.
  [3]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42.
  [4] 刘墨祥,邓毅男,刘日月,等.旱柳叶中异鼠李素-3-芸香糖苷和咖啡酸的分离与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6-9.
  [5] Saleem M,Kim HJ,Jin C,et al.Antioxidant caffeic acid deriatives from leaves of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J]. Arch Pharm Res.2004:27(3):300-4.
  [6] Lafay S,Gueux E,Rayssiguier Y,et al.Caffeic acid inhibits oxidative stress and reduces by percholedterolemia induces by ironoverload in rats [J].Int J Vitam Nutr Res,2005,75(2):119.
  [7] 南京药学院止血药理科研组.新止血药血凝血酸胺[J].药学资料,1971,12(4):1-10.
  [8] 张来新.从小蓟中提取止血药成分咖啡酸[J].中成药,2002,24(10):80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率,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别是早期表现各异,常伴发热、头痛、呕吐,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需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部分患儿可见异常。结论 做到早期诊断和正确的综合治疗是决定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患者,均经泌尿外和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对其产生的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出现并发症28例(13.1%)。其中较严重并发症9例(4.2%),较轻并发症19例(8.9%),所有并发症均在术中控制住,妥善处理。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取腰椎牵引、骶管注射、中药口服、理疗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治愈1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2%;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长期及时的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原州区三营镇卫生院2005年4月-2011年4月以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和安氟醚复合麻醉,施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00例。结果 异物位于右支气管12例,左支气管17例,声门下及气管内21例。操作时间从15分钟至120分钟不等。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为塑料口哨,术中发生窒息,经胸外按压,面罩加压给氧,缓解后再取出异物;1例入手术室出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11年4月67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检验培养,回顾性分析尿路感染培养阳性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 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规用喹诺酮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呋喃妥因等一种或几种联合用药,但近年来,由于用药种类多及超量的结果,使上述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结论 泌尿系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并与15例中青年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咳嗽、气急、纳差、乏力、血性胸腔积液、合并症和副作用例数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或P<0.05),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亦长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多样,因伴有老年常见合并症故易漏、误诊。  关键词:结核 胸膜/ 诊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77-03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我诊所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共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41例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1例寻常痤疮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3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 (TCT)和TBS报告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320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 1320例中细胞学检出鳞状癌(SCC)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36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SCC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81-02     本品为氧氟沙星(消旋)中的有效成分左旋体,其作用机制、抗菌作用特点同氧氟沙星,但其抗菌作用较氧氟沙星稍强。本品能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的复制,在高于最低抑菌浓度数倍环境中细菌产生溶菌。本品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确切的体外抗菌作用。本品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远远大于革兰阳性菌。其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30例,孕三烯酮组38例,选择同期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复发及副作用。结果 各用药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腹腔镜手术方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5天手术,所有患者均无腹腔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