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5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30例,孕三烯酮组38例,选择同期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复发及副作用。结果 各用药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而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74-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该病具有侵袭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特征,也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孕与盆腔疼痛的患者中发生率可达30%—40%,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常难以将病灶彻底清除,我们采用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以使残留病灶萎缩、消失,减少复发,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
  2006年1月1日~2009年8月31日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同意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的85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孕三烯酮组38例,米非司酮组30例,对照组27例。三组患者肝功能均正常,3个月内无服有激素药物史,并且年龄、身高、体重、孕产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期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腹腔镜手术方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5天手术,所有患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且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特点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减灭术,合并输卵管伞端因素同时进行伞部成形或造口术。对于卵巢、腹膜、骶韧带、子宫表面的微小病灶使用双极直接烧灼破坏病灶;合并不孕者术中同时行输卵管亚甲蓝通液术。对照组术后未服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用药:孕三烯酮组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用3个月,米非司酮组服用米非司酮10mg/天,1次/天,连续用3个月。用药期间每个月复诊一次,主要观察症状(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体征(子宫直肠窝结节粘连、触痛)及肝功能等。用药结束后每三个月复诊一次,主要观察症状体征。所有患者随访1~2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包块和结节未增大或妇检无阳性体征;有效:仍有原症状但程度减轻,未发现盆腔包块,妇检无明显阳性体征;无效: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超声检查提示发现盆腔包块。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经过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孕三烯酮组 38 25 11(28.9) 2 (5.26)
  米非司酮组 30 19 9 (30.0) 2 (6.67)
  对照组 27 12 5 (18.5) 10 (37.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术后复发比较
  术后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后,各组停药1年后累积复发率米非司酮组2例,孕三烯酮组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复发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 复发
  孕三烯酮组 38 4 ( 10.52 )
  米非司酮组 30 2 ( 6.67 )
  对照组 27 11( 40.74)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药物副反应比较
  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轻度受损,转氨酶轻度升高,而阴道点滴出血、痤疮、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均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 例数 肝功能异常 闭经 阴道点滴出血 痤疮 停药
  孕三烯酮组 38 21 31 12 5 1
  米非司酮组 30 13 30 0 0 0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虽然为良性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的特点,由于内膜细胞存活并有激素的持续维持,反复发作致使局部粘连,手术是目前治疗内异症是基本的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是最好的检查、诊断、治疗手段[1],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但仍,无法彻底清除病灶,国办报告术后如不联合药物,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率达29.5%,而郎景和[2] 报道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为50% 。药物治疗的主要机制为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水肿而引起闭经,继而异位病灶发生坏死吸收,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后的残存病灶,因此在术手加用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孕三烯酮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是一各合成的甾体激素,与血液中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受体,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和中度抗雌激素作用,与血液中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受体,和异位内膜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甚至坏死吸收,起到控制疾病复发的作用。其主要副作用阴道点滴出血,肝功能异常,痤疮等,但其程度较轻。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与子宫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它主要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调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使异位内膜退化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治疗期间所有研究对象米非司酮组全部闭经,无痤疮发生,肝功能异常较孕三烯酮组少,但多数症状较轻,经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孕三烯酮服药简便,米非司酮价格低廉,且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种药物均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应芳,岳晓燕,刘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2,8;9-12.
  [2]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9.
  [3] 张凌,隆玉华,林海,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78-379.
  [4] 成九梅,李伟,段华.手术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069-3070.
  [5] Binmingham A. The American Fertility 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Classification of Endometriosis,1985.Fertility and Sterility,19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配合鲜生姜汁滴服对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施行LC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穴位按压配合生姜汁口服,对照组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压配合鲜生姜汁口服可以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率,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别是早期表现各异,常伴发热、头痛、呕吐,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需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部分患儿可见异常。结论 做到早期诊断和正确的综合治疗是决定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患者,均经泌尿外和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对其产生的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出现并发症28例(13.1%)。其中较严重并发症9例(4.2%),较轻并发症19例(8.9%),所有并发症均在术中控制住,妥善处理。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采取腰椎牵引、骶管注射、中药口服、理疗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治愈1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2%;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配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长期及时的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采用原州区三营镇卫生院2005年4月-2011年4月以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和安氟醚复合麻醉,施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00例。结果 异物位于右支气管12例,左支气管17例,声门下及气管内21例。操作时间从15分钟至120分钟不等。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为塑料口哨,术中发生窒息,经胸外按压,面罩加压给氧,缓解后再取出异物;1例入手术室出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11年4月67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进行检验培养,回顾性分析尿路感染培养阳性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 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规用喹诺酮类、磺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呋喃妥因等一种或几种联合用药,但近年来,由于用药种类多及超量的结果,使上述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结论 泌尿系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并与15例中青年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咳嗽、气急、纳差、乏力、血性胸腔积液、合并症和副作用例数明显多于中青年组(P<0.01或P<0.05),胸腔积液吸收时间亦长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多样,因伴有老年常见合并症故易漏、误诊。  关键词:结核 胸膜/ 诊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77-03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我诊所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共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41例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1例寻常痤疮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3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技术 (TCT)和TBS报告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320例患者进行TCT检查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TCT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 1320例中细胞学检出鳞状癌(SCC)9例,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24例。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36例与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SCC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81-02     本品为氧氟沙星(消旋)中的有效成分左旋体,其作用机制、抗菌作用特点同氧氟沙星,但其抗菌作用较氧氟沙星稍强。本品能抑制DNA旋转酶,阻断DNA的复制,在高于最低抑菌浓度数倍环境中细菌产生溶菌。本品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确切的体外抗菌作用。本品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远远大于革兰阳性菌。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