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红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了一夜大雪,房顶铺了一层厚厚的银毡。
  清晨,站在高楼的阳台上望去,以往高峰期堵车的场景不见了,只有寥寥可数的环卫工人在除雪。楼前的树上落满了乌鸦,旁若无人地摇头摆尾,好像在嘲笑我这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呆鸟。
  这时,顺风快递小哥来电话了,要我下楼取件。打开纸箱,是一个装满葡萄酒的塑料桶。桶上贴着一块红纸,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娘红”三个大字。
  刚进屋,老妈的电话就打进来了,“儿呀,知道你那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不能回家过年,给你邮桶老娘红,等疫情过去,再回家吧。还有把酒倒进玻璃瓶里,塑料桶不适合储存。你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吃饭别糊弄。你都三十好几了,抓紧找个对象……”老妈絮絮叨叨地说了二十多分钟。
  遵照老妈的指示,我把桶里的酒小心翼翼倒入玻璃瓶。透过窗外射进的雪光,那红色的液体化作家乡的那条小溪在我心中流淌。
  我倒出一小杯,呷了一口,味道又酸又甜。这是老娘亲自用山里的野葡萄酿制的,这是老妈往返二十多里地去镇上邮递的,这是久违了的童年味道……。
  我的故乡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沟里,叫靠山屯。交通不太便利,即使车到了山脚,绕进山也要四十分钟。我家门前五百米处,有一条涓涓流淌的清澈小溪,因为屯里的姑娘媳妇都到溪边洗衣淘米,有人就给小溪取了个雅号,叫娘溪。夏天,孩子们光屁股在溪里捉鱼、游泳、打水仗。距离我家房后一千多米的是蒲桃坡,漫坡都爬满了葡萄蔓。秋天,当山坡上那些绿色的藤蔓悬挂起一串串紫晶时,孩子们就一窝蜂地去山上采摘。女孩用藤蔓做花环,男孩用藤蔓做竹马,别提多开心了。几乎一整天都呆在山上,连吃带拿,裝得盆满钵满,吃得倒牙酸胃。野葡萄,是我多年来挥之不去的童年美味。
  山里的孩子长大了,纷纷走出大山。有的去城里打工,有的去上大学。靠山屯成了留守老人的世界。山坡上那些寂寞的藤蔓与花朵,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无人欣赏,无人摘果。它平静的轮回,等待着走出大山的孩子回来。
  去年春节,我自驾车回家,带回了一车年货。有给妈妈的磁疗腰带,给哥嫂的波司登羽绒服,给侄子的书包,还有烟酒糖茶及休闲食品。哥哥一家四口人也从县城赶回来。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都是山珍野味。有山蘑菇炖笨鸡、酱焖鲫鱼、红烧兔肉、黄花菜炒肉、笨蛋炒大葱、大枣年糕,这些食材都是自产自采的。
  我说:“妈,您这桌菜,是纯正的家乡味,我有次做梦吃您做的菜,口水把枕头都弄湿了。”
  “二叔,真羞!”侄子划着脸蛋嘲笑我。
  “爱吃妈做的菜,就多回来几趟。别像个溜达鸡似的,老在外面溜达。”说完,妈往我碗里夹了一个鸡大腿。
  “妈,我这些年在城里打拼,忙的很少回家,给您赔罪。先敬妈一杯酒!”说完,我打开了一瓶法国的波尔多红酒,“妈,这是朋友送我的,一瓶两千多元,给你们尝尝。”
  哇,这么贵!侄儿用舌尖舔一下,嚷道:“还不如冰红茶好喝啦!”。
  老妈喝一口,“这外国人做的酒太难喝了,还不如我做的葡萄酒好喝。”
  说着,老妈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密封的大玻璃瓶子,打开封口,刹那间,满屋弥漫着芳香。老妈两手托瓶,把紫红色的液体倒进我的碗中。
  我忙不迭地喝了一口:“这比法国红酒、长城白都好喝。”
  “好喝就多喝点,我做了十多瓶,走时一人带一瓶”。
  哥说:“妈,这一瓶得用十几斤葡萄,您做了这么多瓶,起码要从山上背下来三百多斤葡萄。”
  “就是,妈您有腰椎病,还干这么重的活,俺爸死得早,您把我们哥俩拉扯大不容易,我们现在日子过的都不错,您就享点清福吧!”我含着眼泪说。
  “我们在县城有三室一厅的楼房,给妈特意留了一间卧室,接她多少次,就是舍不得她的老窝。”嫂子接过话茬。
  “俺在山里住惯了,可不去城里住鸽子笼。这里多好,每天吸收新鲜空气,种菜、喂鸡、采葡萄做酒,席主席不说过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别看俺妈呆在山沟里,思想一点也不封闭,与时俱进。”我竖起拇指夸赞着。
  “那你可说对了”,老妈滔滔不绝的炫耀她的“酒经”。
  “这几年,年轻人进城了,净剩下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了。那些野葡萄也沒人吃了。秋天一过就烂掉了,这纯天然的东西烂掉了多可惜!后来,城里有人到这里收葡萄。我跟他们唠嗑,知道了做葡萄酒的方法,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这回终于成功了,我就等你们回来尝尝老娘的手艺,这酒可是用“娘溪”水做的,我敢说,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做出我这个味道。”
  “ 对,这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美酒,俺应该给妈做的酒起个名字,注册一个内部商标。”
  哥哥的提议得到众人响应,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
  一直闷头吃菜的侄儿喊道:“这酒是红色的,就叫女儿红吧!”
  “奶奶都奔七十了,还叫啥女儿红?”老妈笑着说。
  我思忖一会:“叫老娘红吧,用的是娘溪的水,又是老娘亲自酿制的红酒。”
  这个酒名好!一屋人鼓掌叫好。
  “哈哈,老娘红要能大批生产上市,老娘你就成网红了。”我打趣说到。
  “俺可不当什么网红,妈做酒就是给自己家人喝,今年秋天再多做一些,你们明年春节都得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 好!谨遵母命,明年一定回家过年”。我举起酒杯:让我们用“老娘红”为老娘祝福,祝老娘身体健康!日子红红火火!
  这个晚上,我喝醉了。醉在老妈的土炕上,醉在“老娘红”的催眠中。
  可是,今年我失信了,让老妈失望了。老妈却安慰我说:“今年春节不回家,为的是以后年年春节都回家!”
  打开酷狗音乐,一曲萨克斯“回家”,悠扬的倾诉着我的乡愁。举起倒满“老娘红”的酒杯,走到临北的窗户下面喃喃自语:娘,儿子的心一路向北,隔空与您干杯!
其他文献
在举杯之前,城阙还我一片月  風吹的灯影,为暮色导航  这里精确到孤独就够了  圆桌上摊满万里河山  刀切的水域告诉我,北方有佳丽  她说,你敢和黄河碰杯吗  我说,我本故道人  东流成千古  今夜,我使用精致的陶器  多吃几碗人间的粗粮
期刊
四月的覆盖。春潮辽阔  寒气仍从某一個拐点卷迹重来  诺诺说方言,草木之身渐冷  捡拾落红的小女子,依稀山外人  越来越深的靠近  青草与麦子忙于指认。没有错过春天  一朵花里暗藏着心跳与辙痕  万物披上了袈裟  云霓在溪水间留下倒影  “鸣啾”清脆。像隔世的梵音  一只失去语言的松鼠爬上树顶  唯风声哗耳。山坳静静伫立  闯入者,推开了一扇门
期刊
大限还没到,那个冬日的清晨  隔壁的小妹伺弄着十几株红豆树  起床前已经用旧的侥幸  又一次被压进枪膛  今天的新闻还要三天才变旧  我退后一步,为了朋友母亲去世的消息  我又退一步,凛冽的风中  纸飞机突然跌落  洗去梦里不好的部分  脸就干净了  坐在一大堆猜想里  九点钟更像经典的瓷瓶蓋子  掀起来就有意外发生  他们重新回到红豆树林  旧时间披着新簑衣,垂下一竿渔钩  后面,没有谁跟上来
期刊
暴风雪  预感和现实会  多大反差  侥幸心理,像期待一场约会     遐想 你的唇印  寒风作信号  表情达意时字斟句酌  红了的脸映衬白了的妆容   借互相取暖的词  倾诉爱与怨     裹携万千花魂  布一场天地冥合的道场   初冬,从白杨树下走过  风来吧。轻轻地吹  风是甜的。梦是甜的  呼吸也是甜的     握紧当下  握紧的还有秘密     从银白的视野穿过  正有微笑流
期刊
这个冬天最暖心的事  冬风恶。季节的羽毛  被一根根拔下  光涂涂的树丫,画满  日子的无奈和零度  我像片叶子,被啃噬得  毫无知觉  电话响了。暖暖的春意  泉水般涌入耳膜  这是新年,这是今天,第二个喜讯  落在纸上的雪  被风扶着向前迈了一步  草木就从一首诗里  睁大眼睛,看那些手无寸铁的人  怎么和光阴对峙  冬晨  天空从酣睡中醒来  色彩若梦。仙女试穿着衣衫  把大把的惊喜撒向人间
期刊
清明雨  清明,一个总也晾不干的祖传祭日  被雨淋着,从松针滴下来  父亲早年种下的松树,本为护佑上祖的  前年开始,也陪着母亲  香火带着家人的祈福沿松针送上去了  他们都收到了——松针滴答的雨滴  即是回话。香火缠绕并穿过一枚松针  松针竟落了下来,父亲接住了  现在日子好了,缝缝补补的,用不上喽  ——他反复捻着那根针,像是对母亲  又像和时间说话。  茶壶里的下午  它們的约定,是我与一个
期刊
山风吹过  从哪里吹来的已无处考证  时冷时暖,甚至  有时它会带有强烈的情绪,灰尘和沙粒  一次、二次、三次……  在隐忍与暴怒间,我需要时间  却无法抓住它  也叫不出它任何名字  久而久之,被吹痛的脸终于有了厚度  并伴有粗劣面孔,仍有神韵  是藏在眉毛下的山河  当冷风再次吹过,已视而不见  仿佛经历后的我们  各得其所,对心外的事物不屑一顾  白瓷碗  张开圆形的嘴巴,像要把天空  吞噬
期刊
压倒一片冰封  一轮暮阳在水墨中  隐遁青城。实属久违  冬寒,悄袭郫都  凌晨三点,梦乡悠深  夜,活跃起来  在指挥一场紧急行动  和所有光  黄叶在绿草上零星  路灯杆立出一根擎天柱  白色急行军,与  成都的山和水  演练兵戈  躺一会  壓倒一片冰锋  在雨中,摇动风铃  不期而遇,你在花丛中  一株芬芳鹤立绿叶  清新,从根部浸润而出  一场雨,惊醒老树  一朵白云,悸动  彩虹催促未
期刊
灵魂在低处  人们喜欢登高,源于登高可以望远。王之涣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是个大人物,则可以实现登高振臂高呼、纵横天下的宏愿。  “一览众山小”,脚踏实地却又飘如云朵,该是何等的惬意!伸手可触摸的浮云,在伟大的人物心里,会不会就是芸芸众生呢?我只是一介平民,故而无法揣摩大人物的博大襟怀。  就像人们喜欢关注远方的事物,远远胜于近处的事物。我们仰望高山,群山巍峨,那是何等的气势,瞩
期刊
朋友见识了长白山的春夏秋之后,就约我冬天再走一遭。我想想,欣然同意。虽然这不是登山的好时节,甚至旅游线路也已封闭。王安石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也许,这正是我们探寻的理由。元月初,我们一行七人从沈阳跳上了北去的列车。  长白山又名白头山,位于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为古老褶皱山经火山活动与河流切割而成。我国五大山系之一,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主峰白云峰28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