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在低处
人们喜欢登高,源于登高可以望远。王之涣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是个大人物,则可以实现登高振臂高呼、纵横天下的宏愿。
“一览众山小”,脚踏实地却又飘如云朵,该是何等的惬意!伸手可触摸的浮云,在伟大的人物心里,会不会就是芸芸众生呢?我只是一介平民,故而无法揣摩大人物的博大襟怀。
就像人们喜欢关注远方的事物,远远胜于近处的事物。我们仰望高山,群山巍峨,那是何等的气势,瞩目片刻,仿佛会有澎湃的情怀萦绕,进而会产生“天降大任于斯人”之豪情。而对于比自己小和低的东西,会经常视而不见。我们欣赏名花奇树,似乎这是理所当然,谁会在意脚下的野草野花,用多一点的时间看溪水缓缓地向远方流动?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许多人都在探究,但真正彻悟者并不多见。在一些人眼中,好像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看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看谁拥有更多的可圈可点的辉煌成就。果真如此吗?至今,我尚未找到答案,这一切可归咎于我的愚钝和不合时宜。
这几天蜗居于茅庐,起先是为了“倒时差”,也为了赶写一篇命题作文。因为,茅庐安静,在乡村和安于现状的人融为一体后,容易找到本真的自己,最起码能知道“我是谁”。
刚刚结束为期半个月的旅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可惜行色匆匆,12天时间游览了7个国家,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纯正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街上看不见警察忙碌的身影,人们彬彬有礼、自觉遵守约定成俗的规则,更看不到国内那种铺天盖地的横幅标语……这些可能是最深刻的印象。至于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教堂、市政厅、城堡等,真的是看过算过,像浮云一样飘过,不会在脑海里镌刻下很深的痕迹。
一开始,我怀疑这次国外的远足是不是值得。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所谓的旅游,就是一群人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不过,仔细想来还是值得的,因为此次行走给予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毕竟肉体从呆腻的地方,到了一个新鲜的地方“放养”,被滋养过的肉体,似乎充满了弹性;在不一样的世界里,灵魂也有了一次自由的放飞。
从这个角度返回,我对登高和望远,有了些许的新的认知。当我站在高处极目远眺,沧海横流,乱云飞渡,极目楚天阔;收回视线,却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不及一朵云彩。
一次爬到仁皇山顶,气喘吁吁,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来,让疲惫的身体休憩一下。少顷,一群蚂蚁在我的面前穿行,我不知就里,细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蚂蚁发现了石头边缘的面包屑。蚂蚁们成群结队,忙着将面包屑搬走,来和去两队蚁群,忙绿着却井然有序。蚂蚁们忙绿着,蚂蚁们也快乐着。
瞩目许久,低下头颅。我也是一只蚂蚁吗?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想象着自己也是一只为了衣食而不停奔波的蚂蚁,就会释然了许多,就会自然而然地低下高昂的头颅。赤身裸体,将灵魂放在低处,像一蓬野草那样活着;爱护肉体,更呵护好心灵。
在白天,请太阳照耀温暖肉体,同时理疗渐变的细胞;在暗夜,与明月对酌,将灵魂放进杯中摇晃,慢慢地搖晃,然后让眼角渗出真诚的泪水,然后将杯中的明月、烈酒、滚烫的灵魂,一饮而尽……
走来走去
从蜗居的茅庐所在地——妙西镇肇村村王坞里自然村出发,走到肇村村的陆家庄水库,再返回茅庐,用时100分钟,行程8公里。
选择黄昏时分,这与我的年纪暗合;再者,这个时段,当地的人正忙于吃饭。我喜欢安静地行走,喜欢边走边看,或若有所思,或无所事事。一个人的黄昏,而且是田园里的黄昏,会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愉悦。
走得次数多了,就不免引来别人好奇的目光,好在彼此并不认识,既然是路人,相视无碍,彼此也就免除了戒备之心。你过你的桥,我走我的路,就像路边的花自在地开,路边的草同样开心地舞。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陌生的人,一个闯入他们生活领地的外乡人,一个看似若有所思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走来走去的人似乎若有所思——这个说得好像有点“绕”。
我不是思想者,更不是罗丹,顶多只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我的若有所思,至多只是偶尔的思考,我并不怕上帝发笑,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过度思考,也不想平白无故地死去许多脑细胞。
我喜欢孤独,这样的孤独也没有特别的意思。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自说自话,一个人仰天俯地,一个人看白鹅戏水成双成对,一个人看晚霞渐渐隐入山林……一句话,自己成为自己的知己,在持久的、具象的行走中,让生命多接近纯粹的时间,也给生命多一些安详的呼吸。
我的行走方式,大多是走走停停,散淡随意。有时,停下脚步,是因为一朵花让我欣喜,流水的声响也会引起我的注意。蜻蜓在低空盘旋,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蝉鸣虫吟,在我眼里都富有诗情画意。
我不会细数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也不会考量地里庄稼的收成,更不会丈量自己与世界的距离。我只是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一个相对自由自在的闲人,一个解决了温饱且热爱生活又有点儿浪漫的人。
世界很大,我很渺小;世界很小,来日苦短。这个或许可以算是我的思考,一点点的颖悟,细推敲这一点的想法,依然还是拾人牙慧。
毫无目的的行走,是一种行走;心无旁骛的行走,也是一种行走。行走,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佳的接触方式。来来去去,或者圆周运动,用脚与路谈情说爱,实在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其间的过程需格外用心体会。
其实,我们的一生大都在寻寻觅觅,在寻觅中捡拾所谓的人生意义。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我们走过很远的路,我们看过许多的风景。暮然回首,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是走在自己的影子里;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条路上,走到另一条路上。
路,没有尽头;人生,却有尽头。
走来走去,无非也仅是这个世界的过客。
人们喜欢登高,源于登高可以望远。王之涣有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是个大人物,则可以实现登高振臂高呼、纵横天下的宏愿。
“一览众山小”,脚踏实地却又飘如云朵,该是何等的惬意!伸手可触摸的浮云,在伟大的人物心里,会不会就是芸芸众生呢?我只是一介平民,故而无法揣摩大人物的博大襟怀。
就像人们喜欢关注远方的事物,远远胜于近处的事物。我们仰望高山,群山巍峨,那是何等的气势,瞩目片刻,仿佛会有澎湃的情怀萦绕,进而会产生“天降大任于斯人”之豪情。而对于比自己小和低的东西,会经常视而不见。我们欣赏名花奇树,似乎这是理所当然,谁会在意脚下的野草野花,用多一点的时间看溪水缓缓地向远方流动?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许多人都在探究,但真正彻悟者并不多见。在一些人眼中,好像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看谁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看谁拥有更多的可圈可点的辉煌成就。果真如此吗?至今,我尚未找到答案,这一切可归咎于我的愚钝和不合时宜。
这几天蜗居于茅庐,起先是为了“倒时差”,也为了赶写一篇命题作文。因为,茅庐安静,在乡村和安于现状的人融为一体后,容易找到本真的自己,最起码能知道“我是谁”。
刚刚结束为期半个月的旅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可惜行色匆匆,12天时间游览了7个国家,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纯正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街上看不见警察忙碌的身影,人们彬彬有礼、自觉遵守约定成俗的规则,更看不到国内那种铺天盖地的横幅标语……这些可能是最深刻的印象。至于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教堂、市政厅、城堡等,真的是看过算过,像浮云一样飘过,不会在脑海里镌刻下很深的痕迹。
一开始,我怀疑这次国外的远足是不是值得。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所谓的旅游,就是一群人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不过,仔细想来还是值得的,因为此次行走给予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毕竟肉体从呆腻的地方,到了一个新鲜的地方“放养”,被滋养过的肉体,似乎充满了弹性;在不一样的世界里,灵魂也有了一次自由的放飞。
从这个角度返回,我对登高和望远,有了些许的新的认知。当我站在高处极目远眺,沧海横流,乱云飞渡,极目楚天阔;收回视线,却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不及一朵云彩。
一次爬到仁皇山顶,气喘吁吁,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来,让疲惫的身体休憩一下。少顷,一群蚂蚁在我的面前穿行,我不知就里,细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蚂蚁发现了石头边缘的面包屑。蚂蚁们成群结队,忙着将面包屑搬走,来和去两队蚁群,忙绿着却井然有序。蚂蚁们忙绿着,蚂蚁们也快乐着。
瞩目许久,低下头颅。我也是一只蚂蚁吗?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想象着自己也是一只为了衣食而不停奔波的蚂蚁,就会释然了许多,就会自然而然地低下高昂的头颅。赤身裸体,将灵魂放在低处,像一蓬野草那样活着;爱护肉体,更呵护好心灵。
在白天,请太阳照耀温暖肉体,同时理疗渐变的细胞;在暗夜,与明月对酌,将灵魂放进杯中摇晃,慢慢地搖晃,然后让眼角渗出真诚的泪水,然后将杯中的明月、烈酒、滚烫的灵魂,一饮而尽……
走来走去
从蜗居的茅庐所在地——妙西镇肇村村王坞里自然村出发,走到肇村村的陆家庄水库,再返回茅庐,用时100分钟,行程8公里。
选择黄昏时分,这与我的年纪暗合;再者,这个时段,当地的人正忙于吃饭。我喜欢安静地行走,喜欢边走边看,或若有所思,或无所事事。一个人的黄昏,而且是田园里的黄昏,会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愉悦。
走得次数多了,就不免引来别人好奇的目光,好在彼此并不认识,既然是路人,相视无碍,彼此也就免除了戒备之心。你过你的桥,我走我的路,就像路边的花自在地开,路边的草同样开心地舞。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陌生的人,一个闯入他们生活领地的外乡人,一个看似若有所思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走来走去的人似乎若有所思——这个说得好像有点“绕”。
我不是思想者,更不是罗丹,顶多只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我的若有所思,至多只是偶尔的思考,我并不怕上帝发笑,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过度思考,也不想平白无故地死去许多脑细胞。
我喜欢孤独,这样的孤独也没有特别的意思。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自说自话,一个人仰天俯地,一个人看白鹅戏水成双成对,一个人看晚霞渐渐隐入山林……一句话,自己成为自己的知己,在持久的、具象的行走中,让生命多接近纯粹的时间,也给生命多一些安详的呼吸。
我的行走方式,大多是走走停停,散淡随意。有时,停下脚步,是因为一朵花让我欣喜,流水的声响也会引起我的注意。蜻蜓在低空盘旋,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蝉鸣虫吟,在我眼里都富有诗情画意。
我不会细数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也不会考量地里庄稼的收成,更不会丈量自己与世界的距离。我只是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一个相对自由自在的闲人,一个解决了温饱且热爱生活又有点儿浪漫的人。
世界很大,我很渺小;世界很小,来日苦短。这个或许可以算是我的思考,一点点的颖悟,细推敲这一点的想法,依然还是拾人牙慧。
毫无目的的行走,是一种行走;心无旁骛的行走,也是一种行走。行走,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佳的接触方式。来来去去,或者圆周运动,用脚与路谈情说爱,实在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其间的过程需格外用心体会。
其实,我们的一生大都在寻寻觅觅,在寻觅中捡拾所谓的人生意义。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我们走过很远的路,我们看过许多的风景。暮然回首,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是走在自己的影子里;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从一条路上,走到另一条路上。
路,没有尽头;人生,却有尽头。
走来走去,无非也仅是这个世界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