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版图正在改写?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东已经碎片化
  李绍先:
  6月下旬,我刚刚访问了土耳其,一路交流也促使我思考,其中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中东政治版图正在改写。现在的中东政治版图基本上是100年前形成的,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秘密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形成的。
  现在中东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碎片化”。首先是叙利亚,经过这几年的内战,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也就是说过去那个叙利亚已经没有了。再看伊拉克,现在很多人构想如何让它恢复原状,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说,库尔德人会退回到原来的自治状态吗?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现在已经处于库尔德人的控制之下,库尔德自治区的地盘已扩大到自治区周边库人城镇(扩大面积超过原自治区总面积40%),库尔德人会把它吐出来吗?库尔德自治区主席巴尔扎尼前些天说,随着ISIL在伊拉克北部和西部攻城略地,伊拉克实际上已经分裂,库尔德正迎来其历史性的时刻,库尔德人将在数个月内举行独立公投。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原来意义上的那个伊拉克可能将不复存在。再看利比亚,东、西、南部事实上已三分天下。阿拉伯半岛上的也门也在碎片化,北部的什叶派也有可能出现分裂。约旦也非常危险,它现在有将近100万叙利亚难民,而约旦本身的多数人口就是巴勒斯坦难民。而且ISIL在此的影响力在加大。刚才殷罡也说了,约旦的贝都因人出来游行声援ISIL。还有黎巴嫩,本来就是个碎片国家,有人说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由十几个教派组成的。
  殷罡:
  中东目前的国家界限,是1916年法国人和英国人“拿刀砍出来”的,就是刚才绍先讲的《赛克斯-皮科协定》。英国人和法国人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划分中东,完全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宗教现状以及历史沿革。这份协议划定的边境线注定了之后一个世纪中东地区永无休止的冲突。在这个广阔的区域,只有埃及和伊朗两个国家,因为悠久且未被外族割断的历史,即使遇到艰难的危机,领土完整也得以保存。还有两个国家——土耳其和沙特,因为开国者的权力和血缘能够服众,因此相对稳定。这四个相对稳定的国家环绕着中东的核心区域,而位于这一核心区域的,是五个国家外加一个目前看来似乎很难成为国家的区域,即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现在ISIL的控制区正好是当时划到法国势力范围的阿勒颇省和划到英国势力范围的安巴尔省,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地区正好挨在一起。这个现象,我甚至认为是合理的。因为老实讲,这里本就应该是一个国家,至于到底是民主还是专制国家,那是另外一回事。为什么呢?几百年上千年来,这里就是属于逊尼派的居住区,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硬给分成了两个国家。把安巴尔搁在伊拉克,结果跟巴士拉的什叶派和摩苏尔的库尔德人斗去了;把阿勒颇搁在叙利亚,也在跟叙利亚的什叶派斗。现在这两个地方被ISIL掺在一块儿了。接下来怎么办?再把它们劈开,还继续一半归叙利亚管,一半归巴格达管?那就还要乱下去。所以说,中东要恢复之前的局面确实不太可能了。
  伊朗崛起势不可挡
  李绍先:
  我这次去土耳其接触到一位教授,据说他们在中东十个国家进行了一项调研,主题是未来五到十年,中东哪个国家会是地区霸权或者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两年前,有50%以上的人认为是土耳其;但是今年,50%以上的人认为是伊朗。我觉得这是符合事实的。土耳其近些年面临了一些问题,以前提倡和中东国家搞“零问题外交”,现在问题到处都是。而埃及自顾不暇,只有埃及人认为自己是强国。目前看来,中东地缘政治上的强国只能是伊朗,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所以不能单纯看伊拉克局势,而应该看到整个中东格局性的变化。
  殷罡:
  我觉得沙特代表着阿拉伯世界最合理、最稳固、最有前途的体制。中东的乱,教派是一个问题,但不是全部问题。中东国家还面临一个权威的问题。人过日子总要服从一种权威,要么是体制权威,要么是宗教权威或政党权威。在阿拉伯世界,权威问题恰恰是一个大麻烦。比如,埃及军官把国王推翻以后,建立一个军人共和权威,这个权威跟宗教权威是对立的,所以一直在跟穆兄会斗。而反观阿拉伯世界的君主,要么是“圣地保护者”,要么是本国的最高宗教领袖,君主权威嫁接着宗教权威,极大缓和了政教关系的基本矛盾。我觉得沙特最终会走向英国和日本那种健康的君主立宪制。沙特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要变革也只是宫廷变革。在阿拉伯世界,比沙特的体制走得更好的是摩洛哥。摩洛哥国王已经不能决定总理的人选,但军权在握,宗教权威在握。政党之间政见不同,但都只在议会里争和斗,大家都承认国王的权威,民众也认可国王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说,摩洛哥代表着阿拉伯君主制未来发展的方向。
  眼下面对“伊斯兰国”的挑战,君主制国家也是抵抗力最强的国家,无论是沙特还是约旦,都会同这个异端体制做拼死搏斗,绝不会被颠覆。
  中东政治版图怎么重绘
  殷罡:
  说到中东版图重绘,主要还是在黎凡特地区。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如上页示意图所示):黎巴嫩别动,这个国家太小,没法再动了;划出一个阿拉维国、逊尼派国、什叶派国和库尔德国;土耳其再让出一个出海口给库尔德国,也就是亚历山大勒塔。亚历山大勒塔在《赛克斯—皮科协定》中是归叙利亚的,在法国规划的叙利亚五国联邦方案中,西北角的亚历山大勒塔具有独立地位,不过在二战前夕通过本地公民公决并入了土耳其,即现在土耳其的哈塔伊省。在这个版图中,土耳其要想和库尔德国相安无事,进一步合理调整同本国库尔德人的关系,就得把这块地方吐出一部分,开出一条“库尔德走廊”。
  中东版图如果这么划,各方势力基本能达到平衡。关键问题是由谁来划。估计还得经过一番大动荡,各主要力量经过一番拼杀,打完照这个版图重新划边界,那天下就太平了。这真不是瞎说,100年前中东不也是这样洗牌、划边界的吗?1861年法国第一次出兵黎凡特,大败奥斯曼军队,为的是保护基督徒。一战以后法国又来了,说黎巴嫩这块地不能交给阿拉伯人,得划出来交给基督徒。于是黎巴嫩国就诞生了。那为什么现在不能重绘中东版图?乱了这么多年,有什么必要固守《赛克斯—皮科协定》呢?
  地区玩家们怎么玩儿
  李绍先:
  中东政治版图重构肯定会牵动所有的国家。该地区的主要玩家基本上就是沙特、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埃及。在中东重构版图的过程中,这些地区玩家都会扮演自己的角色。比如,沙特肯定会是版图重构中最大的角色之一。沙特坐拥充足的石油美元,为了维护王室的统治不惜血本,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所以在整个版图重构的过程中,沙特会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说白了,沙特会竭力遏制什叶派的力量。伊拉克和叙利亚之间如果真的出现一个逊尼派国家,沙特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而伊朗则会想法设法地瓦解它。毫无疑问,沙特和伊朗之间的角力将是未来的主线。
  前面已提到,埃及自顾不暇。而土耳其则比较矛盾。在过去几年,土耳其非要加入欧盟,但欧盟不要;土耳其重返中东,中东也不欢迎。土耳其对于现在的局势确实也很着急,但没什么好办法。我觉得土耳其应该聪明一点,既不要往西,也不要往东,就保持自己的位置最合适。如果真的出现一个库尔德国家,土耳其肯定是不高兴的,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也许土耳其也能接受。有一个事实,近年来土耳其政府不顾伊拉克政府反对一直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进口石油。而且,最近十年,埃尔多安一直在调整国内的库尔德政策。2012年10月以来,土耳其政府开始与在押的库尔德工人党领导人厄贾兰进行和谈,敦促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分子放下武器撤离土耳其。去年9月,埃尔多安公布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方案,被认为旨在加快推进土耳其政府与库尔德工人党的和解进程。其实土耳其已经意识到,如果继续简单地以暴制暴、以暴反暴对待库尔德人,库尔德永远都会是土耳其不得不应对的大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整个中东局势而言,2011年的看点是阿拉伯大变局,那时我们基本上能揣测出一个脉络,看看哪些国家会跟着倒下;2012年,中东形势有点乱,但我们大概还能摸清一个方向,就是观察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会不会垮,观察埃及怎么过渡,观察沙特会不会跟着动乱;到了2013年,中东形势乱象丛生,让人越看越糊涂。现在看来,中东局势演变的主线已经不是阿拉伯大变局了,而是“政治版图重构”。而现在就想找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可能还过于着急。换句话说,中东大乱局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11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会。  王毅表示,中方作为伊核问题谈判重要一方,一直积极参与谈判进程。我们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在各方间斡旋促谈,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次出席外长会期间,中方又提出解决焦点问题的新思路,各方都予以积极评价,相信将为下一步的最终谈判发挥积极作用。王毅强调,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中方呼吁各方坚持政治解决伊核问题的定力和耐心;坚持维护国际核不扩
7月29日,第四度窜访波兰的达赖喇嘛从华沙市长安娜·格罗乔维兹一华尔茨手中接过“华沙荣誉市民”证书。此前的5月,波兰市议会通过了授予达赖喇嘛这一“称号”的决定。华沙成为欧洲继罗马、巴黎之后,第三个授予达赖这一“称号”的首都城市。  同一天,华沙市一些议员提议要将市内某一广场命名为“自由西藏广场”,被波兰外交部听闻,认为与政府尊重别国主权的承诺相悖,要求华沙市或以命名“西藏街”来缓和处理。  罗马和
雇佣军作为一种特殊军事力量,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一部描写雇佣兵的电影——《野鹅敢死队》深深地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电影中的雇佣兵受雇去改变一个非洲小国的政局,如今,真人版的类似故事也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自利比亚3月份遭到北约空袭以来,尽管卡扎菲的多个下属,甚至对外代表着利比亚国家的外交官纷纷弃他而去,但1.6万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非洲雇佣军却誓言要捍卫他直到“最
笔者从事中学教育,退休后成了“海外背包客”。通过阅读《世界知识》等期刊,博览了全球风云及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文化,见习了“入境问俗”,从中受益匪浅。于是我充足了电,背上了行囊,走出了大山,走向了世界!  今年9月是《世界知识》杂志80周年的华诞。《世界知识》于1934年9月在上海创刊,这一年恰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始的日子。《世界知识》生于忧患,艰苦创业,还饱受反动势力的封锁与打压,
建国初期,中国遭受欧美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对象是北方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经贸伙伴变为北美、西欧和东亚国家,同时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都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发展中国家大多地处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而发达国家大多在北半球,于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关系被称为“南北关系”。中国绝大部分领土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从地理上应被视为“北方国家”,但在政治、经济、社会发
南苏丹分离“模式”有无扩散性和复制性?这个问题引起了观察者的密切关注。  在青白尼罗河会聚的那一片流域,是一个名叫“苏丹”的体形庞大的国家。历史上活跃于这片土地的古代文明现已难寻踪影,但从古罗马时代起,传人的基督教文明与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传入的伊斯兰教文明及由此而分野的两股力量一直在这片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守南北,并形成了一条存在于一国之内的宗教区分线。  现在这条分线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与国间
自今年初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加速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防务责任。据称,阿富汗安全部队已经承担起全境90%以上人口的防务责任,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将于今年中期结束战斗任务,重心转向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培训和支援。同时,美国计划在明年4月之前撤出大约一半驻阿美军,剩余作战部队将在明年底之前全部撤出。  在此情势下,地区国家将会在阿富汗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这一“小三角
自今年2月朝鲜成功实施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以来,朝核问题一度呈不断升温之势,曾有人指出,整个半岛局势面临朝鲜战争停战60年来最为临近战争边缘的一种危机状态。朝与美、韩双方互放狠话,期间任何的不慎所引起的擦枪走火都有可能导致大家并不预期的战争爆发。事实上,朝核危机已不单纯限于半岛自身安全或者半岛去核化问题,其发展演变将直接牵动和影响整个东北亚安全走势。  对待朝核问题,任何“简单化”与“情绪化”的处理方
5月6日,马来西亚第13届全国大选在争议声中落下帷幕。备受媒体关注的反对党领袖、前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未能在大选中如愿以偿,以较小差距输给了纳吉布总理领导的国民阵线(国阵),其渴望担任总理的美梦再次破碎。  安瓦尔的“变天梦”  安瓦尔1947年8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93年12月出任马第七任副总理,成为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得力干将。但仅仅五年后的1998年9月,安瓦尔被革职,并被开除巫统(全称
我的外交生涯中结识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是个重庆女孩,叫张炜。虽然20年过去了,往事却依旧非常清晰。记得与张炜在一起聊天,她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她和她的先生如何结识的过程。他的先生罗兰是我的好朋友,当时是苏黎世大学东亚所的助教,是位很儒雅的瑞士男孩。罗兰曾在我的母校南京大学留过学,我们很有些共同语言。他是欧洲汉学界的后起之秀,记得他的研究领域是《儒林外史》。我与罗兰的交流大多使用半文半白的汉语,他向我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