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语文”整体化教读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小语文”整体化教读是以课堂“教读”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促听、促说,以读促写——先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矛盾,以促写作能力的提高。它以一篇短短的作品,甚至以作品中的一个小小的段落作为小小窗口,窗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麻雀虽小”,但一定教它个“五脏俱全”,让学生透过小小窗口,去观察、理解、鉴赏、评价窗外世界——古今中外的,自然和社会的——将阅读作品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将思维训练同语言训练、同布局谋篇同步进行。“高中‘小语文’整体化教读”,以整体化观点为指导,坚持以“首先从综合出发进行分析再综合”这一思维训练为主体,并往返运用“求同求异”双翼式思维方式,执着地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能力。坚持阅读文章同认识事物的统一,整体化思维同作品结构形式的统一和同语言形式的统一,并有意的将该阅读方法渗透到其他学科阅读之中。
  笔者认为,课堂教读要把阅读理解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这就必须以整体化观点为指导。整体化观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伟大的经验总结。它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一篇文章、一个问题、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情感,或一言、一行等)都是在特定环境作用下,由若干部分、方面、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这个事物是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中的事物。前后各阶段、环节、要素间也是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整个发展的过程,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正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整体化观点强调各部分及其内在结构关系的优化,追求“1 1>2”的整体效果——这便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想武器;同时整体化观点认为认识事物应该首先“从其整体出发,把握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从思维角度说,就是“首先从综合出发,进行分析再综合”。这就为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包括写作教学)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就在这一伟大原理和思维方式指引下,笔者运用“求同”思维方式,教读了一批精选出来的“样板作品”,从“个别”→“一般”,对一切文学作品的内容整体感知,并为之作出“大综合”,我们称其《文学一般内容纲领》。
  《文学一般内容纲领》是指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写人的,写主人公在周围各种人、事、物、景等环境作用下,必然作出一连串的反应(须指出小说中的人物反应是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散文、诗词主人公的反应一般是作者“我”处于环境中自然会有关照、感应;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只是同小说中的人物“反应”的形式不同,它不注重语言、动作、肖像、表情,而侧重于心灵反应。写法上也不同,侧重于描述周围的人、事、物、景,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半在其中。只要能因景生情、随事其感,抒情便能奏效;小说功在刻画主人公本身“反应”)。
  下边以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如何从“综合”出发组织学生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进行“分析”,进而去“综合”。在其整个思维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事物、看问题、看人物的能力——尤其是如何从纵横双向联系中去整体把握和分析对象的能力。
  用《文学一般内容纲领》可以指导对任何一篇小说、诗词、散文等作品的阅读,首先综合出作品内容的整体框架。
  比如讲读《守财奴》,首先审题目,即“主人公对财产的态度”,通读后,可获其线索是“葛朗台围绕财产对女儿的态度变化发展”——这正是对该作品内容整体感知的“综合”,它符合《文学一般内容纲领》,为下一步具体分析提供了整体内容的结构框架,避免了分析的盲目性、随意性。我们就从这个“综合”出发,即可展开高效分析,于是可以把作品分解为若干部分如“不顾女儿死活,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等。
  然后,作细化分析——分析各部分中主人公的各个“反应”同周围人、事、物、景等环境之间的联系(称“横向联系”),并对主人公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前后“反应”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进行分析,即“左顾右盼”和“瞻前顾后”——把对象每一种“反应”放到纵横双向联系中,找出各本质特征及其联系,从而完成最后的“分析”。
  这就为把握作品内容实质,获得对作品整体理解奠定了基础——联合各本质特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最后的“综合”;它体现了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主旨所在,是意图所指。不能全面深刻把握主旨就不可能更准确更进一步理解各局部和作者谋篇布局运用词语的匠心。
  再读《守财奴》看怎样细化“分析”,直至“综合”:
  引导学生“左顾右盼”:盯住主人公的“反应”和其周围的何人、何事、何景、何物是何关系?“反应”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分析的结果对不对,还要进行“瞻前顾后”将“反应”同上层的“反应”的本质特征相联系比较,发现与“综合”目标不符,重新分析……
  可选择“抢夺梳妆匣”这一部分作为突破口,作细化分析。主人公一见“梳妆匣”便“瞪着金子的眼光”(横向联系),这“眼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只有和下层——梳妆匣是“真金”(条件)相联系,那“眼光”才有了深意:葛朗台对金制品有着惊人的敏感和卓越的鉴别力——于是分析的第一层结果出来了,本质特征是“贪婪”!再反馈到上一层——葛朗台是“金子执着狂”,于是可证实该层次分析可靠。于是也理解了下一层老虎般的一“扑”。这一“反应”是抢,明抢!强盗!联系到主人公面前的两个人:一个是羔羊般多病的太太,一个是单纯的善良可欺的女儿,故用不着羞羞答答,表现了其性格的专横和不顾廉耻。再联系下文,才知“撬”是“抢”的目的,只有先抢到手这一条件产生,才可“撬”成一块一块,梳妆匣才可归己所有。——符合“金子占有狂”的性格逻辑。这个秩序就是性格形成发展规律,符合认识规律,心理规律,三个环节间互为条件、因果关系,不同于外在顺序,不可随意颠倒。外在顺序如时间、空间,或倒叙、插叙等结构手法一定要适应内容,一定要符合内在的认识顺序。
  将联系扩至第三层,“太太死去了”,这是个极其重要的情境!他旋即“讲和啦!”这一“反应”令母女、阿侬莫名其妙(横向衬托关系)。妙在何处?只有反馈到前段的主人公的心理“反应”——“太太的死,意味着女儿将继承他的财产的一半”,这个“死”字构成了要他的命的条件,也只有这个“死”字才能唤醒他巴结女儿的“主意”!对金钱的执着的疯狂的“爱”,逼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要素的形成——虚伪而又狡诈、富于心计!
  前面说的要以“点”带“面”,要坚持整体化思维同结构形式的统一(从结构手法也可捕捉写作意图),比如选材要围绕主题,要能一针见血;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情节的实质是什么,编写情节,其实质是设置一系列尽可能整体化展示人物性格的特定环境。所以作品写作技巧,选材组材都要适合内容的特点,要服从整体的意图需要,一切从整体目标出发!
  坚持思维与语言同步训练,我们可以设想,双方为梳妆匣争执不下,女儿要以死抗争的时候,用“太太死过去”好呢,还是用“太太昏迷过去”好呢?尽管“昏迷”更准确,但绝不能唤醒葛朗台巴结女儿的“主意”。于是以此类推,小说《药》中,后半夜,华老栓买药,有一句“老栓忽然坐起身”,为什么用“忽然”不用“突然”,正是,因为他念子心重,睡不踏实,内心深处老惦着及时要到刑场用馒头蘸热血,晚了就误了大事……,为什么用“坐起身”不用“起床”,显然前者有一种“猛一愣神”的感觉。语言的选择必须符合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荷塘月色》中的一句“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为什么用“忽然”?大概也如同此理。“日日”比“天天”声音沉钝,更能突出心情的沉闷忧虑,所以不能用“天天”。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组织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强调阅读要有“环境”意识,注意主人公所处的周围各环境、条件,情境的本质特征及其同主人公的因果、衬托关系。还要强化整体化意识。一是思想性格或感情或环境、场面等有多少个方面,多少个要素构成,不可缺陷,不可重复,还要同时把握其发展的整体过程,要有“发展”意识:由几个环节、阶段构成。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的把握能力,是阅读的基础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对“严密看守密室”一段分析有误,误在何处?误在离开“整体”去分析,这是重要的素质也是重要的应试题!只有反馈到前几层分析的结果——对于贪婪、专横、虚伪、残忍、狡诈、富有心计的拜金狂来说,不可能变善,不可能无视金钱,分析与“疯瘫”这一横向联系,交出钥匙实属不得已。
  而“疯瘫”这一极为严峻的身体条件(属环境)逼出了主人公的理智精明而富于远见,又促使了他的那双耳朵更为聪灵,眼睛更为敏锐!两个器官发挥了超常的“代偿”功能。同时当我们“顾后”到最末一层——临终时,嘱咐女儿“到那边来向我交帐”一句,再反馈到本段,你会惊叹主人公在阳间原来是加紧培养一个合格的小守财奴,以便“一文不少”地到那边向他交帐——这是思想性格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主题深化的表现。要十分强调,从整体中,从整个思路中去分析把握任何一个细节和词句的作用,落在地上的树叶和长在树上的树叶的作用有本质的区别——其实,这种分析方法在“样板段”里已经学过,要善于运用从“样板段”里获得的“分析”经验,推及全篇自读。
  对《守财奴》全面分析结束,即将各部分分析结果——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各要素本质特征,及其关系找出来,就进入了最后的“综合”——这和第一个“综合”有质的区别,是第一“综合”的深化,二者的关系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飞跃。
  最后的“综合”的实质是对全部分析的结果及其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制作,抽取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葛朗台和女儿关系的本质是金钱关系。他们只要与金钱发生关系,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便一下子被撕破了。正是因为金钱使葛朗台的思想性格如此优化而深刻!
  坚持整体化思维方式指导阅读,一切从整体出发,对各方面及至各细节材料及其载体——语言材料进行一系列优化选择和优化组合,遵循思想性格、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的必然逻辑,从而形成1 1>2的最佳整体阅读效应。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方案优化设计,以及投资费用低、获利最高等问题,已成为中考热点问题,本文精选两例加以解析,以飨读者.例1(2005年辽宁课改实验区)为实现沈阳市森林城市建设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询问消息或征求对方的评价性意见,那么英语中有哪些表达方式呢?对此下面作一归纳:一、“W hat about...?”是口语中最为常用的,表示“……怎么样?”、
一、云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聘请顾问、名誉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名单顾问:丹增尹俊刘树生马文东牛绍尧梁公卿高峰麦赐球罗黎辉李先猷郑子祥名誉理事长:
很多同学已经为作文愁了许多年,找作文辅导书,啃优秀作文选,但是作文的思绪依旧“剪不断,理还乱”。如今,作文辅导的理念层出不穷,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向的研究也如火如荼,
为了加快平湖市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平湖市农机管理站在继续做好国产收割机推广的同时,积极慎重地引进国外先进机型。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去年6月,引进日产久保田PR0481型联合收
“‘现代’或现代性在作者那里仅仅只意味着追新逐变,而无实质性内容及(与传统相对的)本质性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断言‘现代’已经在人类历史上重复出现过多次,但这样‘
亲美的“虚位高官”  在西方记者眼里,(捷克人)帕维尔大将的来头可不小:作为首位进入北约最高军事指挥层的原华约国家将领,在去年6月26日举行的维尔纽斯北约防长会议上,他被正式任命为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地位相当于北约总参谋长)。而在帕维尔上任之前,美国就做了许多铺垫工作,游说西欧盟国接受这位东欧国家将领,同时美国还授意捷克在北约东欧国家中展开一系列公关活动,把帕维尔的当选视作东欧国家在北约集体中取得
2015年11月17日至18日,学院召开2015年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分报告工作、分组讨论、审议文件、观看暑期系列教学活动专题片、大会交流和会议总结6个步骤,全体干部、文职人员参
本文重新梳理了前辈学者关于曹雪芹与敦敏、敦诚兄弟在“虎门”的交往情由,简要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结合近年来黄一农教授新发现的有关曹雪芹上祖曹振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