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机械化农场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垦区之一。垦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垦区土地总面积8537万亩,其中耕地294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6亩,种植业工人平均占有耕地77.1亩,属于人少地多的类型。近年来,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以职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多种承包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因此,研究探讨种植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以充分发挥垦区的机械化优势,意义十分重大。
其他文献
<正> 一、对农村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要有足够认识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间题;在今天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将逐步实现从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变。在这个阶段里,始终存在着农村人口问题,因为标志我国贫穷落后的几个方面都同农村人口有关。
<正> 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理论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想在这个基础上对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意义以及它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进一步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提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明显的,也是众所周知
<正>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1.比较利益的差异是促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动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重视比较利益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大量的事实表明,我国农业的比较利益低。 从表中可以看出,种植业的人均纯收入除高于林业之外,均低于其他各业。在种植
<正> 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要求,但是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也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下面就我国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限制因素,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否为劳力转移提供足夠多的就业机会。根据库兹涅茨对世界59个国家1950年和195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部门构成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国民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