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要如何建立工作机制,充分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确保作用得以发挥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此,本文就辅导员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党员;发展;作用;
1 辅导员在发展党员各个阶段作用的发挥
1.1 申请入党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入党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新生对党的政治认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日常接触,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教育引導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要协助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申请书撰写指导,对入党申请人的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和年龄条件等进行审核把关,如实向党组织介绍新生的具体情况。
1.2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阶段
党支部确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后,辅导员应积极配合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可以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实现“早墩苗、早锻炼”;将党的基本知识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与支部沟通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注重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主动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反馈给支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的重要依据;如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应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1.3 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阶段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辅导员应如实向党支部介绍培养锻炼情况、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对学生是否具备党员条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学,辅导员应发挥自身熟悉学生的优势,积极承担入党介绍人职责。做好向发展对象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经历、现实表现等工作。
1.4 预备党员的接收阶段
在预备党员接收阶段,辅导员应及时与学生党支部沟通,对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作出鉴定、对是否具备入党条件提出明确的意见,如发展对象符合入党条件,要在入党志愿书上如实填写个人意见,指导学生规范填写入党志愿书,在支部大会上对发展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协助支部做好相关工作。
1.5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
在预备期的教育考察过程中,辅导员应通过经常性听取本人汇报、针对性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意向性安排工作任务以及让预备党员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协助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在预备期满,讨论党员转正问题时,如实地将预备党员预备期内的现实表现反馈给党支部,对预备期内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提出继续保持的明确要求,对预备党员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努力的方向,督促学生加以改进。
2 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是学校党政和二级学院党政要树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强辅导员工作队伍,承担辅导员工作的老师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在辅导员招考过程中,严把政治关,招聘到辅导员岗位的老师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或者将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中共正式党员教师安排到辅导员岗位上。坚决摒弃将辅导员岗位作为高校教师“回收站”的意识和做法,不能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安排到辅导员岗位上。
二是有意识地将辅导员充实到学生党支部班子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列(试行)》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党内法规、制度和文件精神的要求,合理搭建支部班子,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优先安排到学生党支部,承担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的工作,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熟悉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先天优势,将辅导员业务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带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坚持“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导向,保障辅导员的经济待遇。高校在进行绩效分配改革和确定绩效分配方案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划分不同类型工作人员间的绩效分配办法,要树立全局观念,既要合理区分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之间工作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考核评价办法,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人员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虽发挥作用不同,但目标一致的原则,不搞区别对待、不搞厚此薄彼,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下,确保同工同酬,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间工作量的差异,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积极探索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机制,解除辅导员后顾之忧,让辅导员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要用足、用好上级关于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在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实际,适当降低教学科研工作量的权重,加大对辅导员九大职责的评价权重,按照辅导员职称评聘“单独评审、计划单列、条件单列、指数单列”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称评聘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对一些从事学生管理的领导岗位,如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学校团委副书记、学校党群部门副职等,在不违背有关原则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从辅导员队伍中选用学校党委工作部门的正职,在酝酿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其履职经历中是否有学生管理的工作经历。总之,要打通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通道,让辅导员事业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综上所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辅导员老师“用心用情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同时要求学校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层面高位推进,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陈开恩.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党建工作能力提升对策[M].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作者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党员;发展;作用;
1 辅导员在发展党员各个阶段作用的发挥
1.1 申请入党阶段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入党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新生对党的政治认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日常接触,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教育引導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要协助学生党支部做好入党申请书撰写指导,对入党申请人的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和年龄条件等进行审核把关,如实向党组织介绍新生的具体情况。
1.2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阶段
党支部确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后,辅导员应积极配合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可以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协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实现“早墩苗、早锻炼”;将党的基本知识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与支部沟通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注重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主动将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反馈给支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的重要依据;如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应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1.3 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阶段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辅导员应如实向党支部介绍培养锻炼情况、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对学生是否具备党员条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被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同学,辅导员应发挥自身熟悉学生的优势,积极承担入党介绍人职责。做好向发展对象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经历、现实表现等工作。
1.4 预备党员的接收阶段
在预备党员接收阶段,辅导员应及时与学生党支部沟通,对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作出鉴定、对是否具备入党条件提出明确的意见,如发展对象符合入党条件,要在入党志愿书上如实填写个人意见,指导学生规范填写入党志愿书,在支部大会上对发展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协助支部做好相关工作。
1.5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
在预备期的教育考察过程中,辅导员应通过经常性听取本人汇报、针对性开展个别谈心谈话、意向性安排工作任务以及让预备党员参与实践锻炼等方式,协助党支部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在预备期满,讨论党员转正问题时,如实地将预备党员预备期内的现实表现反馈给党支部,对预备期内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提出继续保持的明确要求,对预备党员存在的不足,明确指出努力的方向,督促学生加以改进。
2 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是学校党政和二级学院党政要树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强辅导员工作队伍,承担辅导员工作的老师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在辅导员招考过程中,严把政治关,招聘到辅导员岗位的老师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或者将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中共正式党员教师安排到辅导员岗位上。坚决摒弃将辅导员岗位作为高校教师“回收站”的意识和做法,不能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安排到辅导员岗位上。
二是有意识地将辅导员充实到学生党支部班子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列(试行)》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党内法规、制度和文件精神的要求,合理搭建支部班子,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辅导员优先安排到学生党支部,承担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的工作,切实加强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熟悉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先天优势,将辅导员业务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带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坚持“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导向,保障辅导员的经济待遇。高校在进行绩效分配改革和确定绩效分配方案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划分不同类型工作人员间的绩效分配办法,要树立全局观念,既要合理区分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之间工作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考核评价办法,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人员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虽发挥作用不同,但目标一致的原则,不搞区别对待、不搞厚此薄彼,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下,确保同工同酬,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间工作量的差异,做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积极探索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机制,解除辅导员后顾之忧,让辅导员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要用足、用好上级关于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在辅导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实际,适当降低教学科研工作量的权重,加大对辅导员九大职责的评价权重,按照辅导员职称评聘“单独评审、计划单列、条件单列、指数单列”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称评聘体系;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对一些从事学生管理的领导岗位,如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学校团委副书记、学校党群部门副职等,在不违背有关原则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从辅导员队伍中选用学校党委工作部门的正职,在酝酿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其履职经历中是否有学生管理的工作经历。总之,要打通辅导员职务职级晋升通道,让辅导员事业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综上所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辅导员老师“用心用情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同时要求学校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层面高位推进,建立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陈开恩.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党建工作能力提升对策[M].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作者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