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语视域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空间语: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新理解


  空间语是人类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其相关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提出。在《无声的语言》及之后出版的《医学和人类学中的人类形象》中,霍尔详细地对人类的空间关系进行了论述,并认为空间可以交流信息。自此,“空间语言”开始成为专业术语,并被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所谓“空间语言”,就是人类利用空间表达某种思想信息的一门社会语言。[1]
  通常,空间语主要通过领地性、体距和空间取向三方面发生作用。领地性是指設立自己的领地范围,并对这一范围加以保护,不许侵犯。毫无疑问,动物(包括人类)都会标出并保卫自己的领域。[2]依据奥尔特曼的分类,领地可分为三类:首要的、次要的和公共的。[3]首要的领地是只归自己使用的,如牙刷、床单等个人所有物。次要的领地在其占有性上,虽不是使用者独自占有,但往往与使用者有关联,使用者具有临时性的占有权,如在图书馆常用的读书位置。公共领域则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区域,如停车场、超市等。对领地的侵犯通常有三种形式:擅自动用,如使用别人的笔;侵入,如开车插队;污染,如在同一房间内,吸烟人员所造成的影响。领地性构成了空间语的核心问题。
  体距是人际交往时身体间所保持的距离,而体距语就是利用这种距离而传递的信息。不同的距离总是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人们也能感知到不同的距离所代表的信息。如,梅尔森在一项针对3~6岁儿童的试验中发现,年幼的孩子也认为两人很靠近是亲切,两人距离中等是在帮忙,两人距离远是生气。霍尔具体划分了四种类型的身体距离:从0到0.46米是亲密距离,指的是关系“亲近”的人物之间的距离,如亲人、恋人间的距离;从0.46米到1.2米是个人距离,次于亲密距离,一般用于私人事宜,如朋友间的谈话;从1.2米到2.4米是社交距离,如讨论公司业务的两位职员;从2.4米到能看见或听见的限度则是公众距离。[4]体距显而易见地传递着空间语。
  取向,是指对人、社会和世界所采取的态度,涉及地位高低和先后次序问题。[5]它能让我们透过直观印象,体会到其后隐藏的位次含义。空间取向,则是透过空间所传递的直观信息对其所含的隐喻进行传达。如中国人在选择汉服、旗袍时,左礽与右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在小型聚会中,中国人往往将面朝门的位置,即最显眼的位置视为最尊重的位置,留给长辈、主人;英语国家的人往往将主人身边的位置视为最尊贵的位置,留给客人。这些现象都反映了空间背后的取向。
  “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6]因此,区域活动的空间不是客观与纯净的,而体现了教育者与幼儿之间利用空间进行的信息交际,传递着设计者的意图。这种内在的关联性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空间语视域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取向和实施策略,理性地认识活动区的创设与区域活动的开展。

二、尊重幼儿:空间语视域中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尊重是空间语的应有之义
  纵观作为人际交往重要内容的空间语,可以发现尊重是其应有之义。从空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来看,领地性规范了个体领地范围,体距指明了人际交往的相互距离,空间取向呈现了不同个体、群体处理空间关系的样态。这三种方式最终指向的是对个体的了解、重视,否则领地、体距以及空间取向就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当人类开始利用领地性、体距、空间取向传递信息的时候,也就认识到什么是不可逾越的,也就意识到尊重的价值。从空间语相关研究的内容上看,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是空间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空间语具体样态的比较分析,其逻辑起点是:分析、理解、尊重各文化空间语存在的共性与差异性。寻求尊重,是空间语研究的基本取向。从空间语的概念上看,空间语是人类利用空间表达某种思想信息的一门社会语言。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通过空间表达思想,实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重视。没有这种认可、重视与尊重,个体发出的信息则实为无人回应,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尊重是区域活动的核心要义
  从区域活动的基本属性上看,区域活动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基本属性已达成学界共识。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称为人的本质力量。区域活动属性的确立,本质上就是对人之为人的一种尊重,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尊重幼儿主动操作的能力,尊重幼儿的创造力。从区域活动的内外部条件上看,区域活动以教育者依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创设活动区为内部条件,以教育者提供幼儿必要的自主选择空间为外部条件。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对个人兴趣、需要和选择的认可、承认与满足,帮助幼儿寻找到生命的确定性与安全感,构筑起对幼儿的尊重。尊重基于了解,成于认可,体现于支持。
  综上所述,尊重是空间语与区域活动的价值共通点,这种共通性表明了空间语与区域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传递出应当重视通过空间语来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三、空间语视域中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策略


  区域活动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提供指导,而幼儿于活动区中自主活动的一种活动形式。环境创设和教师指导下隐含的空间语在其中直接塑造着幼儿。空间语中关于领地性、体距、空间取向等方面的内容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性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不同领地的需要,给予支持性的环境
  1.活动区间有明确的间隔
  教师可以通过隔板、小型储物柜、小围栏等方式设置区域界线,使得活动区之间有明确的间隔。一方面,避免因幼儿随意串区造成对其他幼儿领地的擅自侵入,引发心理不适;另一方面,明确的界线也使幼儿对区域有归属感,从外在确定了幼儿或幼儿团体的领地,增加了对活动区活动的兴趣。
  2.与幼儿共同制定活动区的规则
  幼儿领地的维护不仅需要物质的篱笆,还需要明确的规则。以往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如某幼儿园美工区的活动规则为“持进区卡进入;保持桌面干净;保持安静;保持衣服干净”。从空间语的视域中可看出其内容范围单一,只突出次要领地的使用规则,而忽视了有关首要领地和公共领地部分的内容。活动区规则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具体可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明确幼儿的首要领地受到尊重。第二,用多种方式表现次要领地的使用原则。次要领地不同于首要领地,它是幼儿临时性享有的领地。因此,要明确进区人数规则和活动区轮换规则。第三,鼓励分享、协商式的公共领地享有权。公共领地是任何人都享有的临时领地,较易相互转换,流动性更强。因此,通过对分享、合作行为的引导,培养幼儿协商、合作与谦让的品质,是维护公共领地的核心。   3.合理布局各活动区

  2.體现对幼儿好奇心和社会倾向的尊重
  好奇心和社会性是幼儿发展的内在源泉。幼儿有着探索和交往的需求。因此,活动区空间总是半封闭的。当“烤串店”的幼儿需要原材料去“超市”的时候,他可以自由地走到“超市”去“进货”。同时,要鼓励幼儿间的社会性交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需要活动区间有顺畅的交通路线。师幼可以共同规定,并通过粘贴标志等方式,帮助幼儿走线。空间设置有利于幼儿探索、交流,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而将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的活动视为集体教学的补充,不允许幼儿自由活动与交流的做法是不妥的。
  综上所述,通过空间语引导幼儿、传递教育取向已是区域活动不可回避的内容。幼儿在活动区中开展活动不是孤立地、简单地与人、事、物互动交往,而是在与人、事、物的关系与联系中构建发展。幼儿不仅仅与物质化的空间互动,也在与空间背后的隐喻发生联系。以尊重为出发点,是构建联系的基础,只有尊重幼儿才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只有尊重的教育才是可持续的培养人才的活动。
  【参考文献】
  [1][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美]洛塔雷·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非语言交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3]Altman, I.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ehav? ior [M]. Monterey: Brooks Cole,1975.
  [5][美]莱杰·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老年人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群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模式.方法老年人44例,采取补肾方和安慰剂随机分组,双盲给药;采用TUNEL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各组T
根据遗忘过程的变化规律及人们在不同学习材料、不同学习方法等情况下学习所表现出来的遗忘特性,分析论述了如何运用遗忘特性指导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安排、平时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观察组采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产时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n=40)和
通过对医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思维类型的一年级学生,学习医学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困难程度是不同的;同时还发现,制约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关键性因素是科学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引起了教育者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全新认知和思考。评价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原有的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样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行的教育教学发展状况。基于这个现状,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现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新的多元化的评价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良性的发展。老师们也在进行着相应教学评价的实践工作。但受制于诸多
互联网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规范词,这些非规范词既包含用户无意识产生的输入错误,也包含用户出于幽默、规避审查等目的而使用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新词。正是这些非规范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