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针对我国教育同现代化建设严重不适应的实际提出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也包括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乡级学校,地处边远农村,在社会科技氛围低,学校现代科技设备少,家庭科技设备无的环境条件下,更应该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处于教育前线的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诸多优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要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其核心理念。正如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虽然有诸多的优点,但难以适应快捷高效的现代教学。生物学科也不例外。
  为响应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教育思想,“两基”期间国家为我校统配了一套多媒体设备,于是就有了一间多功能教室。可在当时,会使用这个新鲜玩意儿的人是少之又少。但在发达地区,每间教室都有这样的设备。随着形势所趋,现在会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多媒体得以正常运转。但在谈到多媒体教学时,大多数同事都感到课件难以制作,制作一个课件要花大量的时间。于是我告诉他们,去网上下载。有人说我投机取巧;有人说那不是自己的,使用起来很别扭。于是我告诉他们,我不是饥不择食、生搬硬套地去使用他人的东西。我每次在备课时都要下载三至四个他人的课件,然后充分结合学校、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通过充分的思考、分析,全面取舍和整合,难道这还不是自己的东西吗?这样我们既少耗费时间,又能取得全面而丰富的知识信息,何乐而不为呢?
  我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弥补校园的科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高科技的存在,产生追求科学的信仰。自我校有了多媒体教室以来,我一直在研究它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共享。
  一、运用多媒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心理特征,也是形成动机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地、主动地、毫不勉强地热衷于学习,乐此不疲,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巧妙地创造一种形成直观、深动愉悦的情景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教学的成功打好基础。例如,我在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课上播放霍尔丹和奥巴林提出的假说中——原始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模拟视频。短短几分钟,把一个伟大的假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了学生,使学生从视、听感观上得到共鸣,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如,在数学人体皮肤的保护作用时,我使用幻灯片播放动漫,把细菌用大刀要砍破皮肤入侵人体的行为形象地展示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精心创设探究情境,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例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一课中,我用幻灯片展示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小鸭正对着一个孕妇若有所思。起初学生们都笑了,接着听到了窃窃私语。于是我问:“同学们看了这幅图后想到了什么?”有的说,这是一个孕妇和一只小鸭。有的说,小鸭在猜孕妇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不难看出学生思维不断拓展,非常活跃,虽然有些异想天开的成分,但体现的正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想出的答案越多,说明他创设情境的效果越好,探究的兴趣越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越强。结果在后面探索人的性别决定时,学生们兴致特别高,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很轻松、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有限,有些内容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得勉强,学生学得糊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复杂的、抽象的内容要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打破时空界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上《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课时,仅靠挂图,既枯燥又呆板,学生没兴趣听,教师也讲得费劲。我出示课件,随着画面的出现,声情并茂地解说,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的宇宙中。这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沉浸在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过程中,过了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各种问题:“是有人把这个过程记下来的吗?”“老师你说的有证据吗?”“化石是唯一的证据吗?”“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们争着回答。这样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又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表现欲,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化解难点,促进学生思维
  比如,在回答“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懂得化石的形成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往往经历数万年,甚至亿万年,这就是不可观察的。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课件的观看,学生会就很有兴趣地了解“海洋及海底生物”、“海螺遗体被泥沙淹没”、“沉积物加厚及海水的减退”和“海底隆起形成山”这一过程,学生一看就清楚,并能争先说出化石的形成过程,化解了难点。
  的确,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选择上,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媒体特征等,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最易达到学习目标的多媒体和教学方法,取各种媒体所长,避其所短,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教学,能把丰富的知识信息贯穿于直观的、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课件之中,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进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机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采取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策略    一、对科学素养的理解  科学素养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的,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
面对职高学生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解决了思想上面的制约因素,还要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与拓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成效。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对生物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职高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与职高培养的目标具有一定关系。除了面向对口高考的部分学生,其他职高学生在走出校门后,都要走上
摘 要: 高中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根据生物学课程特点,只有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 生物学 积极性 调动    在中学,学生往往把生物学这门课当作副科,一些领导也不够重视。中学生物教师对此抱怨是没有用的,应该考虑的是,与其逼学生学好生物学,不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主动学好生
摘 要: 以前上课大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近年虽提倡“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什么,怎样学都由老师课前设计安排好,学生没有主动性,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咬啐嚼烂喂给学生,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本文作者采用“自学互帮导学法”上物理课,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互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 “自学互
摘 要: 在新的条件下,建设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以使师范生获得更加全面、先进、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设计思想、建设目标、项目需求及其功能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 建设方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教师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