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王励勤 海派男人的软弱与善良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大将的气质和风度,这是上海男人的通病。姚明是一个,王励勤是一个,刘翔是不是一个还不知道。
  
  日前举行的《中国达人秀》首场半决赛中,被淘汰的选手陈静和其丈夫大闹舞台,将达人秀变成“打人秀”,引起现场_片混乱。事发时,工作人员一直劝其退场,却没有一个敢动手“请走”她。最终周立波动用了自己的保镖,才把这对夫妇弄下了台。对于这样的闹剧,高晓松有点“难受”地在话筒里发出了感慨:“上海男人怂”。身旁的伊能静也予以了应和,不想此番言论直接开罪了沪上的老少爷们,遭到了猛烈的炮轰。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高晓松的一句戏谑话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似乎从另一种意义上证明了他正好点在上海男人的“穴道”上。几年前,曾有人信誓旦旦地高呼姚明、刘翔、王励勤的出现代表了上海男人的雄起。不幸的是,在他们身上,我们似乎也能找到上海男人的软肋。
  
  欠点“狼”性的王励勤终难封王
  
  2010年5月23日,就在第50届世乒赛团体赛即将在莫斯科拉开大幕之际,乒坛名将王励勤却回到了上海,这是他十多年来第一次无缘世界乒乓球三大赛之一的世乒赛。或许从这一刻起,无论王励勤选择退役还是坚持,都将意味着他的辉煌与荣耀从此将只能在世界乒球的史册中去寻找,一代世界乒乓球天王将从此谢幕……
  不止一次听乒乓界的人士说过,论技术的全面,乒乓世界,王励勤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王励勤也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三次夺得世锦赛的男单冠军,但在奥运会这个更引人注目的舞台上,王励勤却始终未能如愿登上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恐怕这辈子也不能如愿了,因为王励勤已年届三十,过了运动的巅峰期。这是莫大的遗憾。这个遗憾的造成,主因不在技术,不在战术,而在个性,而在气质。
  认识王励勤的人都说他是地道的上海男人,而且还是典型的那一种。这位高高大大的运动员为人真诚随和,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总是透着直率。曾经有人问过王励勤,你的性格像狼还是像羊?他笑着说:“两种性格兼而有之才比较好吧。”10余年前,21岁的王励勤迎来了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潮。他先是夺得国际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男双两项冠军;接着又在中国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上,以3:1力克孔令辉夺得冠军。此时无论是国家队、上海队,还是各大媒体都对他大加赞扬,王励勤更是踌躇满志。然而;随后的那届荷兰艾恩德霍芬世乒赛却成了王励勤噩梦的开始。当时,这位少年得志的国手雄心勃勃地要拿男单冠军,可还未走到决赛大门,王励勤就被法国怪拍手埃洛瓦淘汰。在当时的比赛现场,无数媒体记者目睹他大颗的眼泪从眼睛里滚落下来。紧接着,在广东中山小榄镇举行的世界杯上,他更是一输再输,被挤出八强。总教练蔡振华气得脸色铁青,当着全国的媒体痛骂他“低能”。相信直到今天,大力也不会忘记迎接千禧年的那个夜晚,当时王励勤被告知开会,当他进入会议室时,他塄了一下。蔡振华、李晓东、吕林等男队五名教头整齐地坐在里面。蔡振华告诉他,这是一次“会诊”。接着,五位教练毫不留情地一一列举他的种种问题,特别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过分看重比赛的成绩、不接受批评、性格不坚强……王励勤被骂哭了,一连几天,他都没睡好觉,“我从没有想过我原来有这么多问题。”
  有人说,王励勤是太追求完美的人,有着上海男人抹不去的精细。买衣服时,他会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而且假如第一次是在那个店里买的,下次他还会到那里去买,哪怕离他更近的地方卖的是一模一样的衣服。连在上海理头发,他也老喜欢去港汇广场的同一个理发店。他的这种完美主义同样带到了乒乓球上。他对拍子非常讲究,把全队的拍子摆出来,那个最漂亮、最整洁的一定就是王励勤的。所以球拍供应商都知道,给王励勤的拍子不一定是内在质量最好的,但一定要干净漂亮,否则他会找各种理由把拍子给退回去。也许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追求完美的王励勤心事太重,又太过于听话,心眼太过于直率,气性却偏软弱,使他丢失了霸气,也终于成为他最大的遗憾。
  
  2米26的姚明怎么就“硬”不起来
  
  有上海人说,姚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上海人的代表。事实上,除了身高,这个东方小巨人在运动上没有任何长处:他有一只耳朵据说听力不太好,这对运动员来说是个劣势;他的臂展比身高要短10公分,在篮球上同样毫无优势;他的跟腱特别短,人跳不起来——这样的条件,一般人恐怕不敢把自己送上球场,但姚明做到了。成就姚明的,是他的刻苦,是他作为典型上海好孩子的特质——肯下功夫,逼迫自己,愿意将自己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从头开始。有人说,如果姚明不到美国,他在中国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事实上,大多数上海男人都会选择姚明的路,因为,他们的舞台,不只是中国——这是从小在国际都会中领会到的强者生存的本领。所以,姚明并不是上海男人中的异类,在个性气质上,他与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上海男人一样:不张扬,不强硬,不好斗,不出头。最多,也只是舍得对自己狠心。这是上海男人的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雹这也显示出上海男人身上少了一点钙的成分,不够硬朗,缺乏战斗性。
  刻苦奋斗的姚明,不仅在NBA站稳了脚跟,更像是已成了火箭队的老大,但“像是”,其实还不是,而且可能永远都不是。这不是球技问题,而是个性问题,气质问题。如果将范志毅的个性、气质移植到姚明的身上,姚明早就是火箭队的老大,也没麦蒂什么事了,也用不着将43岁高龄的穆大叔请回来了。姚明在NBA打了六年,最冲动的一次,是将毛巾往地上狠狠地摔了一下,而他在球场被裁判误判、错判过几十次都不止,至于在球场被对手的暗算次数,那就更多了。如果换成范志毅,早已打了几十次的架,过百次也有可能。可姚明是谦让的,姚明是隐忍的,姚明是讲礼貌的,姚明是有风度的。记得2005年中国男篮与波多黎各男篮的斗殴事件中,姚明不但没有动手,而且还竭尽全力地阻止双方的球员。姚明不是老大,但赢得了尊敬。
  姚明不争老大,对其个人并无损失,但对火箭这个团队则是不利的。一支球队没有领袖,没有老大,顺风顺水时,没有问题,但遇到坎坷,遇到逆境,就会像围棋中的对杀,常常缺一口气。缺一口气,就满盘皆输。火箭队几次打进季后赛,几次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主因在此。顺境中,可以奠定胜局;逆境中,不能力挽狂澜。不能,是缺少壮士断腕的勇气,是缺少破釜沉舟的胆略,是缺少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狠劲,是缺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杀气。一句话,是个性的问题,是气质的问题。
  缺大将的气质,缺大将的风度,这是上海男人的通病。姚明是一个、王励勤是一个,刘翔是不是一个还不知道。刘翔正处在巨大的逆境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能不能冲出逆境,能不能顶住压力,现在还不知道。自从刘翔因伤退赛之后,网上对刘翔的谩骂攻击就_直没断过,有些话骂得很难听,纯粹的人身攻击。对此,刘翔、刘翔的教练、刘翔的家人,不回应,不解释,不反驳,一直保持着沉默。与此同时,上海的媒体也不发一言。
  这是上海男人的做派。对付无知的头脑,对付无赖的谩骂,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会,保持沉默。沉默不是忍受,而是不屑。不屑眼神暗含着的潜台词,两个字:戆大。戆大,是上海话,大意类似蠢货,傻瓜,笨蛋。
  向戆大解释,与无赖对话,那是白费口舌,浪费时间。有这点精力,还是干点别的。因为这样的心态,所以再难听的谩骂,也气不着刘翔,气不着维护刘翔的一群人。刘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疗伤,养伤,恢复训练。但愿刘翔能成为上海男人中的另类。
其他文献
2011明星婚礼扎堆,胡可沙溢就是其中一对。  继胡可沙溢婚礼后,谁是下一对接棒的明星夫妻呢?  去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大S徐熙媛与汪小菲结婚的消息,  今年也将落实了吧!  还有被烧伤的Selina与张承中也是万人期待着,  还有谁会是2011准新娘呢?  前不久,胡可和沙溢的姐弟恋终于修成正果,两人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礼众星云集,两人不仅请到闫妮与刘仪伟担任司仪,还请到华谊老总王中军担任证
期刊
“外星人”,三届世界足球先生,两届世界杯冠军,一届亚军,世界杯金球奖,世界杯历史最佳射手,贝利和马拉多纳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前锋,罗纳尔多以一人之力头顶如此之多的如雷贯耳的名号,当然,再响亮的名号终究会化作浮云,但是,对于同时代的亿万球迷来说,罗纳尔多的存在是一个福音。  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宣布将在巴西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午12点40分正式宣布自己的退役决定,在西方传统的情人节
期刊
正月初七深夜的响水县,被数十万人的惊恐塞满了。    一名出租车司机这样形容当晚情景:陈港镇的人往响水县城逃,响水的人往小尖镇逃,小尖的人往滨海县逃,滨海的人往盐城市逃。更远的,逃到了连云港,逃到了南京,甚至逃到了苏州。    逃亡    初七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落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这是一年多来,响水下的第一场雪。  陈港镇大湾村村民刘洪昌和往常一样,给响水生态化工园区的一个化工厂拉了几车
期刊
外籍犯人们诉求多多:不爱米饭,要求吃西餐、吃牛排:通货膨胀那阵,绿叶菜的价格噌噌翻番,食堂只好采购便宜的芽苗菜和瓜类。而这几乎成为监狱的不安定因素——黑人们不吃豆芽,没见过,也坚决不吃冬瓜胡萝卜什么的……    高墙里的“国际倒爷”    拉瓦锡的余生从东莞开始。从前,他是活跃在广州三元里一带的“国际倒爷”,乌干达人。家里生了一堆孩子,上中国淘金来了。每天拖着一大袋衣服来去,吃力,来钱慢,直到某天
期刊
@哇!离婚了!幸亏是在戏里。  @早起情绪低落,老凌问为何,我说:老三死了……他哈哈大笑:原来你也中了(《山楂树之恋》的毒啊。我叹口气:就是,老三太完美了。老凌认真的说:老婆,其实我就是你的老三。我也认真想了想回答:我不希望你是老三,那么年轻就没了。你这辈子就踏踏实实做我的老凌吧……  @老凌这个挨千刀的,竟然一个人偷偷跑去看电影,岂有此理,诅咒他不幸看部烂片。  @我兴奋地告诉老凌,他们都说我是
期刊
《你是我兄弟》在各地方台热播,唤醒人们对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代的回忆。其中邓超饰演的马学军一角:蘑菇头、喇叭裤、蛤蟆镜,痞劲儿十足又不乏仗义与责任感,更是烙上了浓厚的时代印记。    《你是我兄弟》所讲述的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所跨越的时代与邓超的成长经历几乎是吻合的,这让邓超演起来感触良多。在之前的邓超采访中,邓超说:“我在家排行最小,就像戏里的‘老四’,哥哥姐姐都很疼我,干什么事都让着我,把
期刊
央视春晚给了他们迅速而且无比华丽的一次转身,却并未教会他们如何在转身后依然笑得质朴和开心。    作为中国造星的最有效手段,本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草根”二字上的不遗余力尤令大众难忘,无论西单女孩的《想家》、旭日阳刚的《春天里》,还是深圳民工街舞团的《咱们工人有力量》,都博得空前喝彩,“央视春晚弯下腰,朝生活深深鞠了一躬”,单从草根造星方面而言,本届央视春晚不可谓不成功。  但是大幕拉起,另
期刊
“上海男人怂”。高晓松恐怕想不到,自己日前在《中国达人秀》现场的有感而发会引起这么大的民意反弹。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高晓松的一句戏谑话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似乎从另一种意义上证明了他正好点在上海男人的软肋上。  上海男人——这是一个多么意味深长的词语,它是一个名词,但更像立场鲜明的语气助词,它所能表达的复杂意味,远远超过山东男人、东北男人和广州男人同类短语。它的存在,构成的是当代中国对于
期刊
上海人骨子里向来有种爱谁谁的劲儿,上世纪3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堪称当时的离经叛道者,后来,上海男人陈丹青继承了这股遗风,从清华辞职后便开始了与体制的漫长叫骂。给某房地产杂志题字,陈丹青更是大笔一挥,写道“房地产=官商勾结”。陈丹青从来不能容忍把真话吞进肚里,即便说出来会得罪很多人,他亦是义无反顾。他说自己不是公共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文化人,“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一个说着吴侬软语的
期刊
全球只有奥斯卡有这样的魅力让大牌明星们心甘情愿放低身段,一线品牌为插入其中绞尽脑汁,毋庸置疑,83岁的奥斯卡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秀,在奥斯卡强烈的光环之下,整场活动从始至终的每个环节都在千锤百炼下变得有利可图。奥斯卡就是一次电影工业合金量最高的营销式庆典。从明星、导演到制片、再到广告商,甚至博彩公司、美容院、外卖餐馆等等,在这个“黄金”季节里,洛杉矶人好像人人都可能借机大赚一笔。    吸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