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电网规模扩大,电网调度难度加大,传统电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实施电网各级调控一体化运作,对现有设备的调度以及设备的集控功能进行融合和统一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电网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在电网调度一体化的模式下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各级调度中心的主要职责、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及业务流程等。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技术支持系统;流程
  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电网结构以及电网特性更加复杂,调控的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逐渐体现出局限性,难以满足大电网的运行需求,调度工作的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电网的指挥效率以及人力资源利用率,采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成为发展的方向。为了实现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平台、集中控制、集中监视、分区巡维、分步实施”调控一体化的要求,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建设。
  1 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
  1.1 调整调度管理模式
  目前电网调度相对独立,根据集中控制的要求,在传统调度的基础上,将变电设备集中控制的功能纳入调度的管理,以达到调度与变电设备控制相融合。对于县级配网调控,将地域内的10kV配网设备的控制与配调融合。对于设备的调管范围作出调整,变电站内的地刀可以由运行维护部门管理,不再由调度管辖。地刀的分合由电站设备状态本身决定,而变电站内的开关刀闸则由调度直接控制。合理划分调度与变电部门之间的职责。对于网、省级调控中心,应承担管辖范围内的开关、刀闸、中性点地刀操作,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调整,继保装置的投退,定制修改等。对于不能进行遥控的设备,则由调度指挥现场操作。对于地区调控中心,在其管辖范围内承担上述同样的职责。巡维中心人员则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根据电控中心或者监视中心的命令进行现场操作。
  对于监视业务,需对调度与变电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各级调度中心负责系统监视,以及对电网全局性的信息进行监视,包括电网结构、电力负荷、潮流、电压、频率等。而巡维中心负责现场设备的实时监视和操作,包括一次设备的分合状态、运行环境、负荷、保护动作信号、异常告警信号等。调度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掌控,对系统整体运行负责;而变电部门负责设备的详细运行状况,对变电设备负责。
  1.2 调整组织结构
  总调负责南方电网调控运行,主要包括其管辖的50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线路和发电厂;中调负责省级电网调控运行,主要包括其管辖的22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线路和发电厂;地调负责地区电网的调控运行,包括地域范围内的220kV及110kV电网,集中控制地域内的220kV及110kV变电站。县调负责县级配网的调控运行,对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对于满足条件的地区,其部分业务可以集约到地调。
  1.3 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
  根据调控一体化模式的要求,应采用统一平台,遵循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运行系统(OS2)总体构架,建设各级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对于网、省公司,应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满足复杂大電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支持信息的灵活互动。地调与监控中心采用同一套系统,满足条件的地区应当采用地县一体化模式技术支持系统。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符合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技术标准,具备遥控、遥调、智能告警、综合防误闭锁等核心功能,以使得调度自动化系统满足集中监控的要求。各级调度中心应完善功能模块的建设,实现软压板远方投退、定值区切换等功能,以提高实用化水平。建设可靠性高、传输宽带大的通信系统,以保证集中监控的场站与调度之间的数据传输。
  1.4 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应当完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调度指挥、运行监视等管理内容。制定全网范围内统一的业务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制定或细化调控一体化作业标准。调控一体化模式,包括设备监视、设备操作、设备异常处理、跳闸事故处置、综合停电计划执行等流程,本文以设备监视和设备操作进行说明。
  设备监控的流程为,调度员对系统全局性的信息其设备状态进行监视,包括电网的结构、发电厂的出力、潮流、负荷、电压以及频率等系统参数,查看系统运行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发现异常,则下达相应的调度操作任务,拟定操作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指挥巡维中心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控制员进行远方操作或者指挥现场人员完成操作任务,并向调度员汇报完成情况。巡维人员根据调度命令被现场布置安全措施,并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在许可工作票后开工,工作完成后汇报调度。
  设备操作的流程为,调度员制定和下达操作任务,控制员接受操作任务并拟定操作票。对于能够进行远方操作,并不需要现场人员进行确认的设备,则由控制员直接进行遥控操作;对于能够进行远方操作,但需要现场人员进行确认的设备,则控制员进行遥控操作后,由现场人员向控制员汇报现场情况;对于不能进行远方操作的设备,则由巡维人员根据调度下达的指令进行现场操作,并在操作后向控制员汇报现场情况。当操作完成后,有空支援向调度员通报操作信息。
  2 总结
  通过调整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减少了调度指令流转环节,能够增强调度机构对电网的控制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设备操作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在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下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南方电网各级调度中心的主要职责、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及业务流程。随着调控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在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后,需要对电网调度管理的分工应进一步细化界面,同时对调度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针对性的培训。
  参考文献:
  [1] 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2,03:80-81.
  [2] 赵家庆,季侃,孙大雁,高宗和,丁宏恩,宋鑫.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试点工程关键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3:120-125.
  [3] 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14:96-99.
  [4] 杜贵和,王正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15:127-131.
  [5] 刘涛,米为民,陈郑平,林静怀,蒋国栋,王智伟.适用于大运行体系的电网模型一体化共享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1:36-41.
其他文献
中学生时常犯一种“冷热病”。有时,他们非常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有时却由于很小的挫折,他们又自暴自弃。这是中学生“青春期”人格不稳定性的一种突出表现。中学生的
目的 研究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蒂部各成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 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工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强调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开
目的 评价不同方法修复拇指末端指腹缺损的远期疗效 方法 对87例拇指末端指腹缺损分别进行植皮、V-Y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不同方法修复,并对
摘 要:通常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条件都非常复杂,在以往的研究里面有显示,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各种重金属元素,而这些重金属元素若不加以重视,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厌氧技术中,重金属元素浓度高低对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研究渗滤液在各种重金属浓度其厌氧反应的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关键词:渗滤液;浓度;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与工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p H值、Ca2+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Na+、Ca2+、Al3+、Cl-、SO42-和PO43-)对诺氟沙星(NOR)在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p H=7的条下,诺氟沙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前提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事故也频繁发生。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及稳定性的评价的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主要為用户源源不断的电能的输送提供技术保障。在社会现代化和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能作为居
蜜蜂,历来是文人们偏爱的小动物,既是画家笔下常见的爱物,也是诗人、作家常写的题材.但是,不同的作者对它的认识、感受、评价并不一样,或借物寄怀,热情讴歌;或感伤身世、借以
摘 要:高速铁路的无砟轨道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的整体式道床来取代散粒体的道砟轨道结构。这与砟轨道相比较,稳定性、安全性、连续性、平顺性更加显著,大大减小了轨道的维修难度,使设施的维修工程大大减小,节省工程投资。在无砟轨道的应用过程中,要确保轨道的可靠性,还需要通过CPII控制网测量技术,来对轨道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测量,确保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使控制网更加的精准。  关键词:高速铁路;无砟轨
目的 报道1例应用静脉动脉化方法再植全拇指完全离断手术获得成功。方法1999年7月6日,在13次吻合指动脉失败无法恢复断指血供的情况下,将第一掌骨背动脉与一条掌骨背侧静脉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