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中关于“羊”的比喻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ing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音》中关于羊的比喻较对观福音书相比更多也更为特别,因而本文通过梳理《圣经》中关于羊的隐喻和比喻,在分析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而挖掘出"羊"的隐喻背后蕴藏的神学意义。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圣经》中上帝的羔羊、逾越节的羔羊、沉默的羔羊等隐喻,从而论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献祭、立约等神学意义。文章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约翰福音》中关于羊的独特论断:耶稣作为上帝的羔羊、羊的门、好牧人等身份,以及耶稣三次让彼得牧养羊的请求,并揭示了耶稣救赎世人、成为世人信仰之路道路、指引世人追随上帝、传牧者身份
其他文献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给予高度评价:“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振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
聘任制改革作为公务员人事管理方面的一项新举措,将触动公务员的相关利益,对常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准公务员三类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契约产生不同的影响。深层次的影响机
戊戌时期梁启超追随其师康有为提倡保教,主张模仿基督教的形式以普及孔教。戊戌政变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接受日本关于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反对保教,反对把孔教与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作为接受管理工程人才的主要的经济实体,已经置于竞争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培养的管理工程人才,如何适应企业的需求,是一个新课题
互动是构建共有知识的基础,而中韩间的负面性人文互动是中韩两国业已形成的集体知识冲突后的表现,也是中韩间构建"康德文化"式的共有知识的妨碍因素。"东北工程"事件后,激起
如何完善和实施德育目标的政策导向,已成为实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一、“政策导向”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中的意义及其作用 1.政策导
卢梭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学者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也有人指责他是极权主义的先驱。根据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他希望人民能够民主
所谓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社会经济运行中相互联系的各部门或各环节的比例关系。它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阶级结构等。当代西方经济学依据战后西方各
所谓专有名词,是指原作中所涉及的人名、地名、组织名、机构名、会议名、报刊名、作品名、商品名、公司名、官职名、武器名等等。它同写作的几大要素一样,在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用户特征,并结合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模型和相关理论,构建了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购物过程的模型,旨在从信息行为角度探析社会化电子商务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