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常见的,主要的副作用,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住院周期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利培酮治疗后产生的常见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服用利培酮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其副作用主要有泌乳素增高,体重普遍增加、肝功能损害、失眠、锥体外系反应等。结论:利培酮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少较轻,越来越被广大精神病患者接受,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忽略对其副作用的细心观察,可能由此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利培酮;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副反应;护理干预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医学的发展,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镇定作用相对较轻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运而生,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利培酮即是其中之一,它多用于兼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其副作用较轻,病人容易接受,从而大大提高了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容易忽略对其副作用的细心观察,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本文观察利培酮治疗住院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常见的、主要的副作用,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0月26日~2013年12月30日住院,年龄在26~62岁的周期性精神病患者3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24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分裂样精神障碍1例,双相情感障碍3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进行诊断。
  1.2治疗方法
  患者初始剂量1mg/日,2~3周内加到6mg/日。兴奋、失眠的病人另加用氯硝西泮口服或者肌注,或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口服等。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未联合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3住院期间22~152天。
  1.4疗效痊愈17例,好转13例。
  2结果
  2.1失眠出现6例(30%),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睡,早醒;另有1例出现睡眠倒错,减药后缓解;睡眠增加、困倦15例,主要表现药物加量过程中白天睡眠增多,服药后卧床,感乏力,困倦,服药剂量不变,后逐渐缓解。
  2.2体重变化21例(70%)体重增加,增加幅度在0.7%~15.3%之间;体重减少3例(10%);体重不变3例(10%);拒绝测体重3例。
  2.3泌乳素进行此项测试的有9例,7例高于正常,占测试病例的77.8%;21例未进行泌乳素测试。
  2.4肝功能变化引起转氨酶增高4例占13.3%,程度较轻。
  2.5锥体外系反应4例,占13.4%。3例表现行为迟缓,肌张力增高,双上肢细微震颤,1例为坐立不安,均使用安坦4mg/日后缓解。
  3讨论
  3.1利培酮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国内外对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它的疗效高,可达74.6%;副作用小,如镇静作用小,椎体外系反应程度轻,它主要的副作用为头昏,口干,困倦,便秘,恶心呕吐,但这些反应较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的发生率小而且轻[2]。本文中30例精神病患者单用利培酮治疗,有21例次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明显睡眠障碍,加量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困倦乏力等情况,且其中只有6例有失眠的病史,这说明了利培酮在加量过程中仍有较明显镇静作用小,但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基本都能耐受,故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活动情况,必要时注意使用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措施,加强与家属的有效沟通;有6例患者出现失眠,说明利培酮还有可能诱发兴奋睡眠障碍,对精神症状的控制不利,应根据其表现在适当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此过程中,护士应努力改善病人的休息环境,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对睡眠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失眠症状才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3.2女性患者非常注重个人形象,为了保持体形,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或拒绝服药,或严格控制饮食,前者严重影响了疗效和延长了住院时间,空腹服药会加重副反应或发生其它意外。对体重增加特别是体重显著增加[3](体重增加大于或等于7%)的患者应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2],首先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合理安排饮食,限制零食,特别是甜品;躯体功能较好的患者,适当安排其工疗活动或体育疗法。每半个月测体重一次,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3泌乳素增加或泌乳[3]常常引起年轻未婚的女性患者的不适和惊慌。本资料显示:从监测的9例中,有7例泌乳素增加,占监测者77.8%,占30例的23.3%;如果30例均做此监测,后者的比例肯定更高,这确是护理必须关注的问题。应告诉患者这是一种副反应,通过使用对抗西药或中药调理可以逆转,通常不会影响女性的其他功能。对出现严重泌乳且卫生料理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作好局部的处理——挤乳或清洁卫生,以避免发生乳腺炎。若仍控制不佳,需要换用其他对泌乳素水平无影响的药物控制精神症状,一般通过减量,其泌乳素水平能够下降。
  3.4肝功能改变主要变现为转氨酶的升高,谷丙转氨酶最高141U/L,虽然程度较轻,如果患者表面抗原是阳性,若不及时发现,后果将较为严重。因此要定期做肝功能检查,护理上要观察病人的饮食,主要病人的肝区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尽早进行有效处理。
  3.5有4例椎体外系反应,程度均较轻,但由于患者用药前对此认识不够,也引起了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抗拒。故在护理过程中,应尽早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进行相应的心里辅导,以减轻副作用出现时患者的对抗心理。
  总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新型或是传统的,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外,在利培酮治疗精神病病人的临床中,还可见病人出现焦虑、激惹、头晕、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在门诊,也有因副作用未及时有效处理而不能坚持服药,引起病情复发,故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早地发现,医疗处理的同时尽快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荣,苏林雁,罗学荣.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儿童青少年部分的修订与现场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22-24
  [2]叶志远.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医药,2014,9(4):189-191
  [3]张向阳,周东丰,沈渔邨.利培酮、氟哌啶醇对血浆泌乳素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4):276-2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左金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克拉霉素的基础上加用左金溃疡散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显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于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病人可静脉滴注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针对血管病变的外科治疗根据动脉阻塞的严重度和范围,采用外科治疗,在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患肢的观察等。[结果]在新时期对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研究并找出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预防手术并发症,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手术患者主力中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为两组。对照组手术前后只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SAS评分和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手术后,实验组对我院护理治疗评价较高,“90分以上”所占比例较大多于对照组(P0.05)Af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市某医院2013年1月至2104年7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血糖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常见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从患者的合作程度、血管状况,操作者的心态、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静脉留置穿刺失败的原因,在患者血管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失败原因的分析,帮助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可有效地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结论 护理人员要认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静脉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人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 年12 月到2013 年12 月中收治的88例老年患者中,男67例,女21例。60~70岁58例,70~80岁34例,80岁以上6例,年龄最大92岁。术前有内科疾病高血压心脏病13例、心电图异常31例、冠心病20例、肺气肿11例、肺心病3例、糖尿病4例。手术种类包括:股骨干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0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国内某公司胱抑素C(CysC)试剂性能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利用奥林巴斯Au640对CysC试剂盒进行准确度、重复性、稳定性、线性范围等方法学评价。结果:正常值质控和病理值质控测定偏倚分别为1.8%和1.6%,远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15%;批内变异百分率分别为0.8%和2.5%,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5%;天间变异百分率分别为2.3%和2.2%,小于试剂说明书要求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到6月之间对某医院接受治疗的50名小儿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和对这组患儿分别25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在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良好,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肺炎体征咳嗽、哮喘、发热、肺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首程经病理确诊8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42例:2Gy/次,1次/天,5次/周,共35次,7周完成;同步放化疗46例,放疗方法同单纯放疗组,在放疗第1周开始化疗,予“FP”方案,3周为1周期,共2周期。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6%、38.1%和82.6%、56.5%;1
期刊
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肺部炎症。其患病率占小儿肺炎总发病数的10%~30%。过去认为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发现婴幼儿的发病率也较高,有报道4个月的婴儿患支原体肺炎,且病情较重。该病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较多见,每隔3~6年出现一次地区性流行。  1病因  至今已分离鉴定的支原体160多种,从人体分离到的有16种,1962年即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并认识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