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档案的故事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中,始终有一样东西伴隨着自己,决定着自己的进步、成功与荣辱,那就是档案。我一生的工作中,既受过档案的害,也得过档案的好,并且还分管过多年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深知档案的优势与弊端。
  1971年春,高校恢复招生,当时采取推荐选拔的办法,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我下乡插队后因为表现好,担任了黑龙江省莫旗兴隆公社前新发二队的政治队长,在公社第一批上报的推荐名单中,自然就有了我的名字,输送的院校是赫赫有名的浙江大学。但没过多久,我就被剔除,失去了推荐上学的资格。
  我心中不服,就赶到旗知青办查问。知青办主任说我档案中写着父亲在“文革”中曾被隔离审查,未有组织结论,所以政审不过关。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953年曾任永康县人民银行会计股长,是非党人士,“文革”中曾被诬陷,不过1971年已经“解放”。我知悉情况后,立即拍电报至父亲单位———永康县财政金融局,局长徐荣堂是位老八路,马上回电知青办,说明我父亲已结束审查。但知青办主任告诉我,当年招生已经结束,只能等明年了。那时,类似我这样受档案影响失去入伍、入党、升学等资格的人数不胜数。
  1978年9月,我从黑龙江调回浙江省东阳县南马第二中学工作,三个月后,被选拔进学校领导班子,担任校党支部组织委员和校长室秘书。一些人不服气,在背后嘀嘀咕咕,说才进单位三个月就提拔不合理。时任南马二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的张监湖同志在教工大会上拍案而起:“徐杲同志不是月亮上来的,我看过他的档案,对方组织上对他评价很高,来我校之前他就是原所在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兼团委书记,我们的干部工作历来是连贯性的,根据这一精神对他的工作安排难道有什么错吗?”说得反对的人哑口无言,这一次我倒是得益于档案。
  后来我一直兼管学校档案工作,从1979年起至1987年,每年高中毕业生必须存入档案的政审材料都是由我撰写或审查把关的。由于深知档案的利害,我对毕业生的政审材料撰写十分慎重,把关也很严,对少数学生在校期间犯的一些错误,本着党的“批评教育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一贯做法,我一般都不将其记入档案。有的学生家长有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我根据其实际表现,在鉴定中会加上类似“本人表现好,属可教育好的子女”的审查意见。如有一女毕业生,本人斯斯文文,学习成绩优秀,但其父是罪恶较重、仍在服刑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我们给她写了以上评语后,她当年被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个人前途并没有受到家庭的影响。
  1987年年底,我调任永康县教育局秘书股长,仍然负责档案工作。说起来,我与档案真的有缘,儿子在大学读的也是档案专业,他告诉我,现在的档案体积小、载体先进,内容更广泛、全面了,让我这个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其他文献
逛超市时看见小土豆,回想起多年前爸爸经常给我们做的白油肉末土豆。那土豆要先蒸后烧,再加之猪油和肉末助阵,别提有多美味了。  想到这儿,我赶紧买了一些小土豆和新鲜猪肉,打算自己再做一次这记忆中的美味。土豆要个头越小越好,猪肉选择带一点肥肉的猪前腿肉为好。回家后我按照爸爸以前教我的方法,一丝不苟地开始制作这道白油肉末土豆。  先把土豆洗净,不去皮,大火蒸熟。這个过程大概需要二十多分钟,根据土豆的大小,
我家的三鲜汤,是用胡萝卜、荸荠、玉米煲的猪骨汤,特点是色彩艳丽:胡萝卜的红、玉米的黄、荸荠的白,构成一个多彩的世界,所以借用了汉字“鲜”来命名,谓之三鲜。  清代的袁枚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在美食上也有见地,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儿,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吃货。汤的制作看似简单,但要煲好靓汤不是件容易的事。难怪《外来媳妇本地郎》中的二嫂苏妙蝉唱道:最怕日日煲靓汤。  中国人对美食的感觉很是到位。把美食提升到艺术
清河菜豆腐历史悠久,最初是出自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其选料平常,制作工艺简单,既可当主食,也可做菜肴,千百年来养育了无数清河儿女。  清河菜豆腐主要原料是蔬菜、黄豆及小米,春天的菠菜、野菜或榆叶、槐叶,夏天的根达菜、红薯秧叶等,秋冬的白菜帮、白萝卜缨、胡萝卜缨等,都可充作蔬菜。黄豆需数小时凉水浸泡,待外皮柔软,经小磨碾碎成豆糊,混同小米一同下锅,开锅后加上剁碎的菜末,熟后食用时,佐以酸辣小料。  据
“糖醋咕噜肉”是广东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一道居家生活必不可少的家常菜。此菜色泽红亮油润,肉块外裹着一层糖醋芡,不油不腻,香脆微辣,略带酸甜,男女老少皆宜,且具有“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的特点,堪称粤菜中的一道经典。  说起“糖醋咕噜肉”,有一段趣事。相传,在清朝末期,广东居住着大量外国人,他们非常喜欢中国菜,尤其是糖醋排骨。但美中不足的是,每次食用时都得吐骨头,他们感到很不习惯。为了顺应食
和面不都是用冷水吗?不是!想要做出不同口感的面食,和面的水温也很有讲究。  大多数面食的制作适合用凉水,比如用水煮或者烙的面食。冷水和面做出的面食筋道、韧性强,吃起来爽口,不易破碎。我们常吃的面食,如水饺、面条、馄饨、春卷皮、珍珠汤、烙饼等的制作就需要用冷水和面。  不同于凉水和面,热水能破坏面筋结构,使其韧性减退,黏性增强,可塑性强,口感较细腻而且易消化,适宜制作蒸饺、烧麦、锅贴等。热水和面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