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功参加高考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体几何的知识要点并发现其规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地在立体几何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当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教学策略
  一、 前言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逻辑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它所考查的内容更加全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策略上做了如下几点分析。
  二、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 立体几何的理解不透彻
  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的他们学习压力较大,为了节约时间,数学上很多的概念公式等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对于立体几何这块来说,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所以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更别提要求他们深入理解题目了。
  (二) 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当中,教师仍然以课本为主进行教学,学生难以深入地理解他的真正含义。另外,立体几何模块所涉及的画图较多,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在黑板上画图,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或者有些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立体图形不形象,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三) 学生立体思维能力较差
  学生在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当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难以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学生眼前看到的几何图形有时并不能将真实立体结构展现出来,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思维能力。有时候图形上的两条线段看起来并不平行,但是条件确是平行的,当遇到这种题目时学生难以接受。这种问题在大题证明题作图上也有所表现。这种情况所导致学生立体几何题目拿不到分数的可能性较大。
  三、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策略
  (一)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比较抽象,并将函数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研究问题时将其转换成最简单,最熟悉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始终贯穿于立体几何的教学当中。在研究立体几何的具体题目时,可以把抽象的空间问题转变为具体的平面问题。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平面的基本特性,还能熟悉怎样用反正法证明一些几何问题。其实,线到线的距离,点到面的距离,无论是具体的计算,还是定理都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也就是立体变换平面的思想方法。为了实现这种转变,要多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记住各种图形的计算公式,并联想一下生活当中的实例,结合实际建筑物或者粉笔盒等画出直观图进行联系。我们在学习旋转体的侧面积公式推导和有关的问题时,都是通过轴截面转变成平面几何问题。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立体空间动态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我们把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之后,很多知识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的方便了。
  (二)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在学生掌握定理公式的基础上,培养其推理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完成几何的推理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占主导地位。这里涉及的题型就是证明题,此时教师可以采取策略,比如引导学生作图,从简单的平面图着手,感知图形的相关特性。或者在定理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理解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在解題过程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教师应把逻辑性的教学优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条理化,清晰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 培养学生数学的基础能力
  数学教学的进程是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阶段化整体化的进程。学生在每个阶段学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尤为重要。首先高中数学平面几何的学习为立体几何模块做好了铺垫,立体几何是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升级,并将函数问题完美了引入进去。所以学生想要学好立体几何,就应该学好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全新的认识立体几何,教师应从概念出发,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几何中的定理定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函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并应用到立体几何当中。打好数学学习的地基,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给学生系统全新的认知,然后通过多次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实现立体几何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 总结
  立体结合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是一个重点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立体结合当中各种线面点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游刃于其中。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模块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程媛.高中数学课堂中立体几何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
  [2]王思思.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
  王明建,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宣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在英语教学法中,呈现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学生对语言材料感知、理解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環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  一、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
摘 要:教学事实表明,倘若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就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自身的学习求知欲,从而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热情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热情;对策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很多的初中数学课堂,仍然是教师大量的讲授,而学生被动的倾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又一次教学改革行动的深入发展,包括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向,乃至教学方法也被重新定义,产生了诸多具有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为课堂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本文在以下所要论述的内容,择取的是“群文阅读”这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颇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并专门选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堂作为依托对象,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以下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
摘 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生物知识,利用生物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完善初中生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生  随着中学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应当借助生物实验的方式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实验的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才能习得。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情境  如今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来往越來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沟通的主要语言。听、说、读、写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究新的方法和思路,加强对语音、听力等方面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