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光阴流逝,甲午海战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4,耻辱的甲午年
  12名舰长大多英勇杀敌,可悲的是,当权者将制海权拱手相让
  吕文利/文
  120年前的正月初十,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暴动,虽然很快被镇压,但两个月后烽火再起,起义军席卷朝鲜。惊恐万状的朝鲜政府向清政府求助。1894年6月6日前后,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2 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
  日本人欣喜若狂,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26年前,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国力渐强,废除了以前西方列强迫使他们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制度。西方的“国民国家”理论和“国际法”体系,让他们大开眼界,这完全可以颠覆清王朝主张的“华夷秩序”。于是日本有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企图,有了“脱亚入欧”论,有了建立“大东亚秩序”的野心。他们计划中的第一步,就是入侵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从而打破千百年来的“华夷”尊卑。
  清军入朝就是良机,日本政府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大举派兵。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逼迫朝鲜“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廷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并击沉清廷租来的、向朝鲜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战争是在陆海两个战场进行的。9月15日的平壤之战是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清军约1.5万人,日方约1.6万人。战役中,虽有杰出将领左宝贵殊死抵抗,直至殉国,但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加上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而逃,日军一天就攻下平壤。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在海上,丰岛海战之后,又有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1895年1月30日至2月17日的威海卫海战。其中,黄海海战是关键一战,它决定了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的胜负。
  120年跌宕起伏的民族际遇,三个甲午年的国运变迁,就要从黄海的硝烟中说起。1894年9月17日,海军提督丁汝昌和他手下12名管带(即舰长)就经历了勇与怯、战与逃、死与降的抉择。
  海军提督丁汝昌:出师未捷含恨自尽
  自从7月2 5日的丰岛海战以来,形势一日比一日紧张,海军提督丁汝昌几乎夜不能寐。以李鸿章为首的当朝实权派,根本就没有打仗的准备,一味要求他“保船制敌”,不与日舰接触。难道堂堂的李中堂(对掌握宰相权力者的尊称)买回来这么多坚船利炮,只是为了吓唬日本人?这个念头丁汝昌只敢想,不敢问。因为李鸿章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是安徽庐江人,早年生活贫困,父母先后亡故,没办法参加了太平军,后来投降了湘军,再后来又划归李鸿章的淮军。因作战勇敢,屡次加官晋爵,成了李鸿章的心腹。1888年,李鸿章创办北洋舰队,提拔他出任海军提督。对李鸿章,他只能言听计从。
  丁汝昌也深知他手下的状况。北洋舰队的将领大部分是福建人,不听他这个安徽人的话;他们又多数出过洋,瞧不起他这个43岁“高龄”、陆军出身的提督,早年聘请了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当副提督,情况还好点。琅威理严格按照英国海军的标准进行训练,在厕所中还命令打旗语训练,所以北洋舰队“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但后来琅威理被“定远”号管带刘步蟾等人欺负走了,从那以后,将领们纷纷携眷上岸。就在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之前,“镇远”号管带林泰曾居然请求“开缺”(相当于辞职),被李鸿章拒绝。李鸿章恐吓说,谁再提这样不靠谱的请求就处斩谁,才稳住局面。
  上级不想战,下级不好管,丁汝昌这个海军最高将领就天天被人弹劾,说他贪生怕死。弹劾多了,李鸿章面子挂不住,只好电令丁汝昌出海巡航。8月25日,光绪皇帝也责令丁汝昌戴罪立功,“倘再不知奋勉,定当按律严惩,决不宽贷”。戴着这顶大帽子的丁汝昌,心情可想而知。
  9月初,没出息的叶志超电请李鸿章增援平壤,李鸿章便电令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4 000人乘船前往平壤。9月17日早晨,完成了护送任务的丁汝昌率10艘舰艇返航。途中,瞭望哨发现,西南方向有黑烟,不久就发现伊东祐亨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他们已经在海上寻找北洋舰队多日。两兵相遇,战事随即爆发。
  反正要上战场了,横竖都是死,北洋舰队的“大爷”们反倒豁出去了,变得英勇起来。将领们盘算了一下:北洋舰队有10艘军舰,服役10年左右,总吨位为31 366吨,除“定远”“镇远”为7 335吨外,其他军舰在1 300吨至2 900吨之间,平均航速为15.5节;日本联合舰队有12艘军舰,其中6艘主力军舰刚服役两三年,总吨位为40 881吨,除一艘炮舰为622吨外,其他军舰都在3 000吨至4 000余吨之间,平均航速为16.3节。要比火炮,北洋舰队有100毫米以上口径炮45门,“定远”“镇远”还有8门305毫米口径主炮,胜在威力巨大;日本联合舰队则有105门,多是速射炮,胜在打击效率高。“我开巨炮一,敌可施快炮五”。这么算下来,双方互有优劣,北洋舰队有取胜的可能。
  丁汝昌命令北洋舰队排出“雁行阵”迎敌,并发出命令:各小队协同动作,互相援助;以保持舰首向敌为基本的战术原则;各舰必须尽可能随同旗舰运动。
  两支舰队越来越近,所有官兵都凝神静气,等待开战一刻。在接近到5 300米时,旗舰“定远”号305毫米口径的主炮一声炮响,拉开了黄海海战的序幕,此时是1894年9月17日上午11点50分。但不幸的是,战斗打响不久,“定远”号就被日舰炮火击中,在“定远”号上督战的丁汝昌被震落至甲板负伤。“定远”号的信号装置也被摧毁,丧失了联络功能。战前,丁汝昌没有指定替代自己的指挥官和替代旗舰,此时,其他各舰的管带又无一主动接替,10艘舰艇只好各自为战。丁汝昌虽受重伤,但裹伤后一直坐在“定远”号甲板上,鼓励将士杀敌。
  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最终北洋舰队毁了5艘战舰,即“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逃跑途中搁浅自毁的“广甲”,阵亡官兵600余人;日方只伤了“松岛”“赤城”“比睿”“西京丸”4艘军舰,阵亡官兵121人。黄海海战以日本胜利而告终。此次战败后,丁汝昌决心殉国。他派人把重要的海军文卷都送到烟台保管,并说:“惟有船没人尽而已。”   几个月后,威海卫海战打响。日军占据旅顺口军港,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的残部驶向威海卫军港。但进港时,“镇远”号不慎受伤,无法作战,使得北洋舰队处境更加艰难。日本人送来劝降书,丁汝昌置之不理,上交给李鸿章,只管率北洋舰队的残部战斗到最后一刻。在“定远”“来远”“扬威”“靖远”相继损失、援军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于1895年2月11日含恨吞鸦片自尽,时年59岁。3天后,清军向日本投降,伊东祐亨把北洋舰队的剩余军舰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定远”号刘步蟾:“苟丧舰,将自裁”
  当旗舰“定远”号放出第一炮时,和海军提督丁汝昌一起站在舰桥上的,正是“定远”号管带刘步蟾。当时,“准备作战”的命令已经下达,全舰一片寂静,一名军官已经登上舰艇的桅楼,用六分仪测量日舰的距离,炮手根据他的测量结果,不断降低照尺,准备开炮。6 000米、5 600米、5 500米、5 400米、5 300米,“放!”刘步蟾一声令下,“定远”号开出了第一炮。
  刘步蟾选择此时开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北洋舰队的战舰大炮口径大多在200毫米以上,“打足可及十八里(9 000米),若打十里(5 000米)内极准”,“定远”的大炮口径更在300毫米以上。而日方的战舰以轻炮为主,有效射程在3 000米左右。刘步蟾选择在5 000米左右率先开炮,能够争取主动。可惜的是,“定远”发出的第一枚炮弹并没有击中敌舰“吉野”,只落在船舷侧面。“定远”赶紧修正瞄准,准确度大为提高,两三分钟后,发出的一炮击中了“吉野”,杀伤官兵11人,且引起火灾。或许正是这一炮,使得以“吉野”为首的日本第一游击队不敢与“定远”“镇远”对峙,转而攻击北洋舰队薄弱的右翼,并全力追击受伤的“经远”。
  在北洋舰队的“雁形阵”中,“定远”号就像是V字那尖尖的一点。刘步蟾率领着“定远”号,像一把尖刀,把日舰切割成两部分,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但“定远”号本身也暴露出来。当日本旗舰“松岛”号行驶到距离北洋舰队3 500米时,日舰开始猛烈发炮还击,“定远”号中炮,丁汝昌受重伤。危机时刻,刘步蟾代丁汝昌督战。13时14分,日方“比睿”号恰好落入“定远”“镇远”的攻击范围里,“比睿”号试图避开这两支主力舰,从“定远”等战舰的中间穿过去,但刘步蟾没给它机会,一发炮弹直入“比睿”号右舷的舰长室,在击穿舰长室后,又打进士官室,造成17名官兵死亡,32人负伤。“比睿”号虽然侥幸逃出北洋舰队的炮火网,但后部舱面大火蔓延,浓烟滚滚,无法再战,只得向南驶离。
  在击中“比睿”号11分钟后,“定远”号又击中了“比睿”号左后方“赤城”号的炮墩,2名炮手被打死,弹片打穿了正在观看海图的舰长坂元八太郎的头部,鲜血溅在海图台上,染红了罗盘针。此后,“赤城”号接连中炮,船上军官几乎非死即伤。日方第一游击队赶来救援,“赤城”号才逃出战列。
  “比睿”号、“赤城”号都跑掉后,后面的“西京丸”号暴露出来。14时22分,“定远”号的大炮击中了“西京丸”号右舷的机械室后部,并打穿上甲板,使蒸汽舵机失效。“西京丸”号被迫挂出“我舵故障”的信号,靠人力掌舵,勉强航行。北洋舰队穷追不舍。28分钟后,“西京丸”号才跑出作战海域,侥幸逃走,日本人认为这是“天佑奇迹”。
  15时04分,“定远”号又中一炮,“舰腹起火,火焰从炮弹炸开的洞口喷出,洞口宛如一个喷火口,火势极为猛烈”,刘步蟾一面组织人力灭火,一面继续发炮攻击。这时,日方第一游击队向“定远”号扑来,多亏邓世昌率领“致远”号驶到“定远”号的前面,“定远”号才有时间组织人力扑灭大火,转危为安。但“致远”号却付出了重伤沉没的代价。
  打到下午4点多,“致远”“超勇”二舰沉没,“济远”“广甲”二舰逃跑,“扬威”重伤,“靖远”“来远”“经远”三舰因负伤起火暂时驶离自救,只剩下“定远”和“镇远”在顽强战斗;日本方面,“比睿”“赤城”“西京丸”3舰退走,第一游击队4舰追击伤重退出的北洋舰只,还剩下5舰。以二敌五,北洋舰队处境越发艰难。刘步蟾镇定自若,指挥调度,与“镇远”号相互配合。“定远”号士兵后来说:“刘船主有胆量,有能耐,全船没有一个孬种!”战到最后,“定远”号只剩3炮,“镇远”号只剩2炮。到下午5点,“靖远”“来远”修好归队,附近海域的“平远”“广丙”也赶来增援,眼看北洋舰队的声势又壮大了,伊东祐亨立即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甚至等不及与第一游击队会合,就向南退走。因为日舰速度快,北洋舰队追不上,只好作罢。
  刘步蟾天生有种追求第一的性格。他1852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1866年,清政府设立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刘步蟾于1867年入学,1872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876年,在福州船政局组织的第一批赴英留学生中,他的成绩又是第一名。连英国远东舰队司令都看好这个小伙子,说他“涉猎西学,功深伏案”。1879年回国后,刘步蟾把留学心得写成《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呈递给李鸿章,提出中国发展海军,“最上之策,非拥铁甲等船自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深得李鸿章赞许。
  刘步蟾30岁那年,清政府在德国定制了“定远”和“镇远”两艘姊妹舰,排水量为7 335吨,是当时世界上的巨型铁甲战舰。刘步蟾被派去德国“协驾”。他第一眼看到“定远”时,就爱上了它。1885年秋天,刘步蟾驾驶“定远”回到天津,立即被任命为“定远”号管带。北洋舰队成立后,刘步蟾为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刘步蟾立下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
  1895年2月5日,日本鱼雷艇队偷袭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屹立不倒的“定远”号被鱼雷击中。10日,北洋舰队在日军包围下弹尽粮绝,为免“定远”号被日军夺走,刘步蟾含泪下令炸沉“定远”号,并于当晚吞大烟自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致远”号邓世昌,“有公足壮海军威”
其他文献
小企业特别是集体小企业及其他民营小企业(包括民营现代公司,下同.)的茁壮成长,是活跃消费市场、推动新一轮经济启动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一支不可轻忽的
[雅典附近的森林中,小仙人和迫克(又叫罗宾好人儿)相遇了]小仙:要是我没有把你认错,你大概便是名叫罗宾好人儿的狡狯的、淘气的精灵了。你就是惯爱吓唬乡村的女郎,在人家的牛
自从去年妈妈买回一对可爱的小松鼠后,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鼠灾地区”。小松鼠总是从笼子里逃出来,弄得我们家天翻地覆。这一天,狡诈的“越狱分子”———两只可恶的小松鼠,趁
教师这一职业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只有在教育工作中能充分感受这一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的幸福就是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你像天上十五的月亮,总是按时来到我身旁,每次把你捧到手中轻吟细读,都能见到你可亲的崭新模样。你的知识很多很多,像满肚子学问的博士,可从不板起面孔对我说话,倒像一个活泼可爱的
当人类历史掀开 21世纪崭新一页之际,我国“入世”在即。   如果说“入世”前要求企业“到位”的话,那么,“入世”后则要求企业“抢位”。这是上海一家企业面对“入世”的体会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开发企业管理方面的软件商开始应运而生。从事“企业管理软件”开发的厂家队伍在不断壮大。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天心公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批企业家竟做“人才”这篇大文章,为重才、选才、用才、造才、管才这些古老而现代的话题注入了新的内涵,给人以深刻启示。1.经营人才”。优秀企业家本身就是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