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车主越来越重视汽车的维护与保养,企业和车主对汽车维护和保养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企业生产实践的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力与行业发展、企业用人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前期也进行过课程教学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改革的效果不理想。本课题旨在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引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接近企业实际,满足企业用人真正需求。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car owne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utomobile preserve and maintenance. At the same time, enterprises and car owners have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ability of car maintenance personnel. However, the current Automobile Preserve and Maintenanc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have always lagged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practice.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the employment of enterprises. Although the early teaching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is not ideal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is topic aims to use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ources to introduce the actual work process and post responsibilities of enterprises into th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approach the reality of enterprises in advance to meet the real needs of enterprise employment
  關键词: 校企合作;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automobil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20-0227-03
  1  课程改革的研究背景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以4S店售后服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开展教学,以工作过程设置工作任务,但是由于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设计和讲授过程中仍在理论体系的范畴,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开展部分的校内的集中实训,教师和学生没有机会了解企业维护与保养方面的实际生产流程,不熟悉企业岗位工作职责,教师出现教学偏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少,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存在差距;校企双方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双方没有严格约束体系,没有做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校内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要学以致用,多做实践操作如下:
  项目一: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1 组成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有油底壳、发动机油、曲轴、凸轮轴、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和油压传感器等。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能是将机油持续不断地运送到发动机各运动摩擦零件的表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清洁、降噪声、防腐和密封等作用。因此,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确维护极为必要。
  1.2 发动机润滑油的维护与保养
  1.2.1 机油油量的检查与补充
  ①首先,将汽车停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启动发动机空转5min左右。对于长时间停机未启动的发动机而言,发动机熄火后,则应再等待30min后再查看。
  ②熄灭发动机,等机油油面平稳(3min左右)后,取出机油尺并擦干净,如图1所示。将擦干净的机油尺重新插入并再次取出,读取机油尺上的油面高度。
  ③适宜的油面高度应在机油尺上、下限之间的位置,如图2所示。
  ④查看机油是否变质。用手捻搓机油尺上的机油,检查其黏度,并检查是否有汽油味和水泡等。   ⑤若油面低于机油尺下限,应及时加入机油,补充至适宜油面的高度;若油面高于上限值,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可能是冷却液或汽油进入曲轴箱所致)。
  1.2.2 机油的排放
  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很重要的一项是根据汽车使用手册中的规定,定期更换发动机油:
  ①将汽车停在安全、平坦的地面上,启动发动机进行暖机3min左右。
  ②熄灭发动机,将驻车制动器操纵杆拉紧,然后将发动机舱盖打开,打开加油口盖。
  ③用举升机将车辆举升到一定高度,将接油车置于放油螺塞下部,拧松磁性放油螺塞,打开放油口,将旧机油放出,如图3所示。
  ④机油全部流完后,重新取一个新放油螺塞密封垫更换上,慢慢拧紧放油螺塞,然后将车辆放回平地。
  ⑤车辆放平稳后,需对润滑油路进行简单的清洗。将稀机油或滤清过的优质柴油按标准油量的60%~70%注入排空的发动机油底壳中,怠速运转3min左右后,再将清洗油排净。
  ⑥将车辆放稳后,加入新机油至标准油量即可。
  1.2.3 机油的补充
  若机油油面低于机油尺下限,则将油面过低的原因排除后可补充加入相同的机油至适宜的油面高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拧开机油加油口盖。
  ②小心加入同款优质机油,不要倒在发动机外面(必要时,可借助漏斗)。
  ③拧紧机油加油口盖。(如图4)
  2  课程改革的项目内容
  2.1 教学理念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中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参考企业文化,教师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职业。
  2.2 课程设计
  依据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将企业的生产实际、服务标准流程、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邀请企业人员重新优化课程体系,使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使教、学、做一体化,以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多做实践,如下项目二。
  项目二: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
  2.2.1 发动机冷却液液面高度的检查与补充
  保持冷却液液量是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应坚持对发动机冷却液液面的日常检查,注意事项如下。
  ①当发动机很热时,冷却液液面会升高,因此必须在发动机冷却时,才能检查冷却液液面高度。
  ②若冷却液液面高度处于最低高度(min)与最高高度(max)之间,则冷却液液量处于正常值,否则应检查加注。
  ③冷却液液面高度过低时,应按照规定补加冷却液。补充时,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膨胀水箱缓缓地注入散热器中。
  2.2.2 发动机冷却液的排放与加注
  当冷却液超过使用期限后,应及时排掉废冷却液,加注符合规定的新冷却液,操作方法如下:
  ①首先将车辆停放在一个安全、平坦的地方。
  ②将散热盖拧下来,检查冷却液的质量。
  ③将散热器放水开关拧松,排空原来的冷却液。
  ④放完后,拧紧放水开关,向冷却系统注入适宜的冷却液。注意,加入的量,不要过小和过大。
  ⑤当冷却液快要加满时,可将发动机启动,怠速运转2~3min,使冷卻液循环。冷却液循环过程会把冷却系统中的空气排出,并使加水口冷却液面降低,再检查补充。
  2.3 教学内容
  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服务流程,把维护保养教学内容项目分成七个模块,(即新车检验、业务接待、车辆油液、发动机系统、电气系统、底盘、工具使用等),每个模块下又分为6个作业项目(即调整、紧固、检查、润滑、清洁、供给),将4S店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模块维护保养内容为重点,利用4S店的情境展开模块式教学,把课堂教学同企业实际维护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4 教学方法
  以企业资源为保障,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指导,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设定定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模块教学内容分解为以项目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或工作单页丰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流程:模块内容—作业项目—项目工作任务—提出问题—工作单页—分组讨论并实践—讨论结果—点评总结),按照企业维护保养要求和规范,学生在边学边做、教师在边教学边指导的理实交互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①参照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和实训指导书,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相符合。结合企业规范要求,增加过程管理考评,完善考评体系。
  ②按照课程要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参考汽车二级维护保养项目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模块(即新车检验、业务接待、车辆油液、发动机系统、底盘、电气系统、工具使用等),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理论知识、工具使用、技能考核要求等。
  ③优化教学方法,把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及案例引入到理论教学中,继续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真正的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汽车维护保养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④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要求合作企业提供学生的校外实践场所,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保证校外实践教学效果。
  ⑤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该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是否能接受,教材的选用特色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实训条件是否满足问题,校外实训资源的利用等。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加以改进。
  4  课程改革教学评价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做好综合评价,同时也便于教师在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综合能力。参考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课程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课堂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互动环节,并进行记录,老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做好指导和评价工作。
  ②能力方面,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作业,教师分析学生思考问题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多方位有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③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许多教学任务,例如任务驱动、情景设计等叫小二设计,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积极改正。
  参考文献:
  [1]杨书根,李天景.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9):95-96.
  [2]姚建盛.课程思政下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实践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118-119.
  [3]陈巧凤.理视一体化在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06):166-168.
  [4]孔定泉.基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2):58-59.
其他文献
摘要: 为解决山东省内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事故频发,车辆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项目团队基于5G-V2X新型通信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交通车载及路侧终端设备,开发协议栈及程序应用,实现丰富的智慧交通场景。优化边缘计算能力,提升设备通信速度,搭建云端大数据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rban road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而我国天然气开采中仍然存在污染大,排放大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气体压差发动机”设计思想,这种发动机是一个具有高效率、高节能环保等多种优点于一体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工业和运输等领域,满足不同的客户需要。这种发动机不仅可以起到降压、减压的作用,还具有降压和能源回收利用的双重功能。  Abstract: With the im
摘要: 汽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人们对于汽车运行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对于汽车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必须由专业人才进行检测其故障原因,进而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修复,从而降低汽车的安全隐患,提高其出行安全水平。在此背景下,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必须突出“能力本位”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建立以项目化教学为基本模式的能力培养体系,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  Abstract:
摘要: 1+X证书制度是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成果,对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中车行汽車运用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详细介绍在1+X证书制度的大背景下高职汽车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  Abstract: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major achievement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汽车从奢侈品向日常生活工具进行转变,人们对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汽车行业向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汽车进行优化和改善,本文主要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modern social eco
摘要: 对比了不同型式的发动机快速暖机、提排温从而让催化器快速起燃的方法的优劣势。通过传统废气控制阀式增压控制方式和稳压气源式废气控制阀增压控制方式控制原理、以及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使用稳压气源式废气控制阀增压控制方式在发动机小负荷时有助于发动机快速提排温以及提高发动机经济性。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
摘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制造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工业制造产业在当前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则给传统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代表,其有着占地面积小、利用效率高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些展望。
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真实有效提高,通过分析知识不连贯、过程评价忽略等弱化课程设计质量的因素,提出能力提升与过程评价融合措施,探索实现课程设计目的、培养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的教学改革。
摘要: 模具制造设与设计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在汽车产品应用中更是非常广泛,6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需要利用模具来生产和制造。数字化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模具的制造与设计实现了智能化,同时也对其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汽车模具设计方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智能化技术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 Mold m
摘要: 本文在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试点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在证书选择、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课证融通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对后续如何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进行了思考和探讨,针对证书效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提出提高企业参与度、严把证书质量关、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等对策。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1+X certificate pilot i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