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自噬途径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现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多数化疗药物能够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来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过度激活的自噬能够造成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自噬对肿瘤细胞又具有保护作用,它能够通过对破损细胞器的降解再利用,维持肿瘤细胞活性,降低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因此,促进或抑制自噬的调节剂联合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将具有发展潜力。

其他文献
NVP-BEZ235是一种新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双重抑制剂,已有的研究结果证实NVP-BEZ235在肺癌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EGFR突变肺癌亚型、KRAS突变肺癌亚型,NVP-BEZ235的治疗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玻璃体是人眼中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是维持眼球结构、协助产生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玻璃体的结构和功能出发,简要阐述玻璃体的解剖特点、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相关眼病,为更好地治疗临床上玻璃体方面的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为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其表达受PDCD4基因甲基化、多种微小RNA的抑制。PDCD4编码的蛋白质可增强多种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进程,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后发性白内障(亦称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转分化、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及后囊膜混浊时大量表达,产生胶原,参与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TGF( transforming growth
水通道蛋白1(AQP1)是细胞膜上特异性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类,主要介导水等小分子溶质的跨生物膜转运。现有研究表明,与正常组织对比,AQP1在恶性肿瘤中显著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产生影响,AQP1有望成为疾病早期筛选、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
10% ~ 15%的肿瘤患者发生瘤外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s),而伴随视力下降的瘤外综合征较少见,且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眼部瘤外综合征根据易感的眼组织分为四类: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双侧弥漫性色素性葡萄膜增生和瘤外视神经病变.很多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前可表现出视觉症状异常.熟悉眼部瘤外综合征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聚-U结合剪接因子60 KDa(PUF60)是一个与U2相关的剪接因子,在剪接体组装早期的3′剪接位点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PUF60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其可通过人转录因子Ⅱ调控c-myc的表达。PUF60抗体可以在早期和复发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术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后。PUF60可作为肿瘤诊断的联合或独立检测指标,为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四跨膜蛋白是一类表达非常广泛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可以与整合素、信号蛋白、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表面分子结合并发挥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四跨膜蛋白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且显示出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新指标。
横纹肌肉瘤(RMS)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放疗已成为RMS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但可诱发严重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质子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治疗RMS中。质子治疗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与常规射线比较,质子治疗RMS有物理学优势,可以更好地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仍需要更多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的临床结局,明确质子治疗应用于治疗RMS是否在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核糖体由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RNA组成,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核糖体蛋白参与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RNA的表达紊乱将激活核糖体蛋白的核糖体外功能,该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核糖体蛋白有望作为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