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初次交往的尴尬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当中,随着升学、就业、搬迁或既有的社交范围扩大等原因,会不断地认识一些新朋友、新同事、新邻居。有些人通过常规交往如同事间因工作需要而协作、同学间因学习交流而相识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寒暄等,自然而然地就熟悉起来。但也有很多时候,你想认识对方,可由于平常很少来往或刚刚接触,彼此之间既没有感情基础,也缺乏相应的了解,不知道如何迈开这交往的“第一步”。如果把握不好分寸或方法欠妥,说不定会弄得彼此心中很尴尬。事实上,只要我们注意一下,设计个“小策略”,第一次交往就会水到渠成,并为以后的交往铺好宽阔的道路。
  
  借还东西为由,敲开了来往的大门
  ——醉翁之意不在酒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利用某种现实存在的事或编造一个借口去进行第一次交往,这可以视为交际的第一次“碰撞”。在这样的“碰撞”中,可以大致了解对方愿不愿意与自己说话、有否交往的可能、交往会否有难度等,然后再定下一步的交往方式。
  “妈妈,我想找小朋友玩。”5岁的儿子对李女士说。
  “楼里哪有这么多小朋友啊?就是有人家未必喜欢玩呢。”李女士哄着儿子。
  “楼下有个小妹妹,很可爱……”儿子不满地说。
  这让李女士很犯愁。儿子爱和别的小朋友交往,这是好事。可是,怎么能冒昧去向人家“借孩子”与儿子玩呢?
  李女士来到楼下轻轻地敲开了邻居家的门。
  “您好!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请问……”
  “噢,我儿子说想吃葱花蛋,但家里没了鸡蛋了,不知您是否有?先借我三个,回头去超市买了再还你……”
  “呵呵,太巧了,我刚好买了两斤回来,三个够吗?”
  “儿子,你去给楼下的阿姨还鸡蛋吧,并把这个椰子送给小妹妹,好吗?”李女士问儿子,并说,“如果你想约小妹妹玩,也可以对阿姨说。”
  果然,儿子与邻居家的孩子能经常一起玩了,两家大人也逐渐相熟起来……
  借“东西”还有一个好处——借了东西就得还,在还的时候还能搭上话。这为下一次交往做了铺垫。这一借一还,两次机会,基本上就能奠定交往的“江山”了。
  
  “口渴送水”,他与她进行了第一次交谈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常言道,好钢使在刀刃上。把精力放在最紧要的关口,办起事来会省很多心的。“口渴送水”就是这样,在对方最“口渴”的时候,能送上几口“水”,或许比送金山银海都好说话。
  济南某中学教历史的小刘看到语文组来了一位新老师小文,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她人不错,很想与她交往。但小刘觉得,自己与小文不是一个组的,也不在一起办公,不好冒昧,否则会让其他人认为自己有什么不轨。越是这么想,小刘越是不敢去认识啦。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刘听说小文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想找《红楼梦》电视剧中的这一段作为材料给学生欣赏。但若是为这一课去买整套电视剧得花一百多块钱,不划算,但若不买,课可能就没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小刘一听,心中暗喜,因为他很喜欢这部电视剧,早就买了。但如何借给小文又让她不知道自己是有意的呢?
  赶巧下午有会,小刘很自然地坐在小文的邻座,并礼貌地向小文点点头,小文也微笑着回应。突然,小文轻声地“呀”了一声,眼睛盯住了小刘面前的写有“红楼梦”字样的光盘包装盒上。
  “哦,这是朋友刚还我的,因为开会还没来得及送回去。怎么?你也喜欢这部电视剧?”
  “嗯,这部电视剧拍得不错,我很喜欢,并看过两遍。”
  “是吗?如果你想再温习一遍的话,尽管来借好了。”
  “好啊,以后想看一定找你借,不过现在你能把第一集《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借我吗?”
  “当然可以,只是为什么只看第一集啊?”小刘明知故问。
  一听小文说是为讲课用,小刘笑道:“你可真是太敬业了,这样吧,回头我给你刻录一张送你算了,免得以后再找了。”
  “真是太谢谢了。”
  ……就这样,两人很自然地交往起来。
  
  网络聊天,他和他“见面熟”
  ——以他山之石,攻交际之“玉”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如果你不方便直接对话,先借用外力间接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比如你可以通过别人向自己想要交往的一方推荐自己,或借助手机短信、网络聊天的方式。
  晓刚是法学院大一的学生,爱踢足球爱得要命。一次在路过足球场时,他发现绿茵场上管理学院一名学生球踢得特别棒,不禁暗自赞叹,若不是正在上课,他肯定过去踢几脚了。如果能与他一起组成个足球队多好啊,晓刚决定要结交这位校友。
  但他觉得认识朋友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品行,看能否与自己合得来。于是晓刚通过老乡打听到了洋晨的QQ号,并以足球为话题与他侃了起来。还别说,两个人从一聊天,就侃得特别投机,真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加上晓刚通过打听,知道洋晨品学兼优,更是喜不自禁。于是,晓刚与洋晨约定课余在足球场上见。
  由于双方在网上早将各自的情况说得很清楚,所以两人第一次相见就一见如故,并学习球星们的样儿来了个拥抱式的“见面礼”。
  “嘿,小子,闲话以后再说,咱们开赛吧。”
  “好,谁惧谁?”……
  就这样,相同的志趣加上恰当的认识方式,两人很自然地成了“自来熟”。虽然晓刚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认识洋晨,但未必能有这种“见面熟”的理想效果。
  
  多行善事,他们“不战而屈人之兵”
  ——平时烧高香,急时好交往
  
  有些人无论办什么事都是“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就是不注意在平时“烧香许愿”,事情弄得很被动。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就是,对周围的人平时不理不睬,自己有困难了,才想到某某可以帮助自己。但由于疏于来往,没法向别人开口求助。
  济南郊区一个村里有一对刘氏夫妇,是从外地来做生意的,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因此很想认识周围的街坊。事实上,他们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都很不错。他们是如何打开交往局面的呢?
  原来,刘氏夫妇心眼好,善于息事宁人,经常帮人这忙那忙的。就拿贾氏夫妇来说吧。贾氏夫妇与刘氏夫妇住同一个院的楼上楼下。若逢阴天下雨贾氏夫妇没赶回家,刘氏夫妇就帮他们把晾晒的被褥收拾到廊下,帮他们顺便把缸里的水蓄满(村里定点供水)。还有一次刘先生回家取东西,在邻居家的院落跟前碰上一位老大娘在抱怨:“你看看,这是谁这么不讲究,把垃圾扔在院门口了……那么多烂菜叶,肯定是卖饭的那家。”老大娘抱怨的“卖饭的”就是指做快餐生意的贾氏夫妇。刘先生笑着说:“呵呵,哪能呢,我和他们两口子一块出去的。肯定是谁扔垃圾时突然忘了什么东西回去拿,临时把垃圾放这儿,结果给忘了。一会儿我下楼时顺手扔掉。大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有这公德心,真是难得啊,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一番话将老大娘说乐了。事实上,这垃圾确实是贾先生回楼拿东西给忘这儿的。这些事,贾氏夫妇知道了,心里当然感动,并伺机回报。
  就这样,在很多时候,没等到刘氏夫妇去找别人搭讪,别人就来找他们了。如此打开交往局面,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的。
  事实上,这种与人认识的方式与前三种相比,是个“慢性功夫”,意在鼓励人们平时做好事,注重品行方面的修养。做好了,让别人主动找自己以打开交际局面,比起自己想办法认识别人,更占主动。用一句兵家用语,可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他文献
小 昭 主持    众议    ●男人的脸是他的人生履历表,女人的脸是她的人生损益表。  ——某论坛网友如此戏言“男女有别”。  ●当奉献不是以创造的形式,而是以牺牲的形式出现时,它只能带着伤痛、悲壮。   ——由于汛情严峻,淮河王家坝闸在7月10日又一次开闸分洪,《新安晚报》作者撰文,在防汛战役中,蓄洪区人民牺牲家园的“分洪精神”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人是否快乐,若放眼全世界,会有很多有趣的
期刊
即使我们没赶上过那个火红的年代,也觉得“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吧。”那时四季比较分明,春装和夏装,像少女或者少妇一样泾渭分明。我家贫,没几件好衣服,然而记忆自动Ps它们:铁锈红的百褶裙;庄重如英式小说的黑大衣;暧昧绿之薄凉衬衫。  现在的小区都不容人在院子里晾衣服,窗上更不许伸出竹竿来——这简直是现代建筑的腋毛,绝不被接受。我一柜子穿不下的陈年绮怨,不舍得扔——这一套哥弟的玫瑰
期刊
多年前,“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办人玫琳凯女士开着一辆老旧汽车,到福特汽车的展示中心去,想买一部黑白相间的新轿车。  进了福特展示中心,业务员看玫琳凯开着老旧的车子,断定她买不起新车,所以就不把她当一回事。当时,刚好是中午,业务员说,他赶着赴午餐约会,就托辞先走了。玫琳凯急着购买新车,所以想见业务经理,但经理也不在,下午一点才会回来。于是玫琳凯只好悻悻地逛到对街Mercury 的汽车展示中心。  该
期刊
生活中有些事情,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发笑。但笑过之后,似有笑后留香的感觉,因为生活就像是一个大湖,笑就像是波浪。浪过之后,那些沉积在湖底的东西就会泛上来。虽然有很多的泥屑,但这湖毕竟是世世代代沉积起来的,总会有些宝贝出现的。  去很多朋友和亲戚的新家参观,发现除了少数几家以外,大多数人家的厨房和厕所都紧邻,有的甚至只有一墙之隔。想想也是搞笑,处于消化系统的这两个端点,居然被不计过程地安排在一起。分明是
期刊
有统计表明,当代年轻人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进入社会的平均年龄增大到22岁左右,青春期延长,心理成熟推后。加上早婚潮流的再次盛行,青年一代将青春期带入婚姻家庭的比例也大大增加。曾在大学生网民中红极一时的新东方教师罗永浩的《老罗语录》中说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80年代,如果罗爸爸不是正面痛击,而是大赞儿子的时髦,可能老罗早就剥下那条难看的喇叭裤了。老罗说,年轻人不叛逆怎么行呢,怎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呢?真是
期刊
工作室位于老旧的传统社区,屋龄超过三十年,经常听见邻居重新装潢住家敲敲打打的声音,每当想到不久的将来,他们的老房子就会变装成为美轮美奂的新居,打从心底替他们开心起来。  不过,这个清晨却发生了一件很妙的事。对面公寓三楼的房子开始装修,屋主不在现场,正巧有好事的邻居经过,为表达左右邻舍的关切之意,她询问正在阳台搬运废弃家具的工头:“喂,三楼这家在修房子喔,哪里坏掉吗?”工头不以为意,大声嚷着说:“喔
期刊
王悦阳的profile  1984年生于上海  8岁在《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开始文学生涯  10岁跟随上海戏曲学校高级教师甘明智学习昆曲  12岁跟随国画大师程十发、戴敦邦学习国画  16岁担任上海建青中学学报主编  19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担任同济大学昆曲社社长  22岁出版昆曲国画专著《人逢今世缘》  23岁策划编辑并出版《还似人生一梦中》  23岁大学毕业,进入上海文新集团旗下《新民
期刊
今时今日,没有辞过职的青年才俊职场罕有。打一封辞职信或者干脆只一声招呼,OK,我辞职了。不过,这可不是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与上一份工作已经没有了关系,难道远大前程真的来了吗?  英语专业,履历漂亮,程岚很顺利就应聘到一家口碑好大规模的海运公司商务部,专业也能学以致用。可第二个月,初步熟悉了流程的岚被要求先从单证员开始做起。程岚一听,立刻二话不说就辞职。她的理由很简单:这么大的太阳冒着中暑的可能让
期刊
人也许是唯一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年龄恐惧的动物。虽然明知无法抗拒自然规律,但还是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于是心理上的反抗通过各种有意或无意的形式发泄出来。有些心理反抗可能是消极和盲目的,比如有的人对有关年龄的问题会特别反感,有的人有“生日恐惧症”,还有的人坚持着自己孩子式的固执与任性,还美其名曰“年轻的叛逆”。  对年龄的恐惧心理在西方,尤其是发达国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西方社会,比如工作简历上早已取
期刊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2日】  经典“型”格:外表优雅、亲切善良、朋友缘极好,最大毛病是犹豫不决。事事讲求平衡,就连早上起床该从哪边下床比较好,也要考虑半天。极端痛恨长相奇怪、做事粗糙、没气质的人。如果你够聪明,千万别自讨没趣和他们辩论,因为,你永远只有输的份儿!    论敢爱敢恨,她不及王菲;论“演而优则唱”,她或许还比不上赵薇;论多有才华,大家想到的是徐静蕾而不是她——周迅,在很多大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