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俱往——中国代表性人物画名家八人跨年展开展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的\\\"与道俱往——中国代表性人物画名家八人跨年展\\\"于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月3日在《中国书画》杂志社美术馆展出。展览共展出郭全忠、李乃宙、王玉良、马国强、戴顺智、孔维克、张立柱、王晓辉等8位中国人物画名家的50余幅国画精品。参展画家们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各自在人物画领域卓有成就,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透过这次展出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们笔下的形象表达,感受到如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与道俱往,著手成春\\\"的意境追求, By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magazine sponsored \\ \"With the way to the end - China\'s representative figure painting famous eight people New Year exhibition \\\" in the December 26, 2015 to January 3, 2016 in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magazine Social Art Museum on display. The exhibition includes a total of more than 50 works of Chinese painting by eight Chinese figures such as Guo Quanzhong, Li Naizhou, Wang Yuliang, Ma Guoqiang, Dai Shunzhi, Kong Weike, Zhang Lizhu and Wang Xiaohui. After years of artistic exploration, the participating painter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figure painting, and have drawn wide attention from academia and collectors.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you can feel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works and feel the pursuit of artistic conception such as \"all the way with the Tao and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其他文献
在网络科技开放环境下,“微课”的教育讨论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微课”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它注重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强调在认知工具的提供前提下,用“微
对于东盟,缅甸从冷眼旁观的“局外人”到悲喜交集的“局内人”,经过了一段很不平坦的历程。 20世纪60年代后,东南亚地区变成冷战的前沿阵地。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中南半岛上空
青海安多藏族的服饰是藏族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生动地展示了青海安多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由于青海地域辽阔,生存和居住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迥异
学生权利这个观点是近几年才被大家所关注的,其实我国政府早在十几年前就加入了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其中对青少年的各项权利都作了详细规定。但是近几年以来,广大在校学生的权利被侵犯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也渐渐提高,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和实现有了更迫切的要求。 本文从学生权利及其司法保护的法律渊源出发,着重对学生的人身权、名誉权、隐私权以及受教育权进行列举分析,并提出
“9·11”事件后,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成为美国重要战略优先目标。核武器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威力最大、且扩散性比较严重的一种,因此防止核扩散是布什政府应对
金融市场危机之前的那段时期是过度投机的阶段。高风险的金融赌博导致了高风险投机。文章考察了有关打赌的伦理学、经济学和文化理论;区分了靠运气的打赌和基于知识的打赌。
金融支持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高效的金融支持对于培养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以我国乘用车产业的科技创新为例,以市场化
在经历了新的课程改革之后,总的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仍然存在,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寻找更适合英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