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中东亚货币合作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后,东亚国家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货币合作的重要性。进入2010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地区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东亚地区需要制定一种全新的货币合作战略,即构建一系列约束与激励机制,来引导区域内各行为体理性追求国家利益、整合各国国家行为与关系、控制高外部因素对地区内部事务的干扰。这不但是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应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是保障和推动东亚地区主义深入、全面发展的稳定剂和加速器。
其他文献
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全球层面到地区层面的庞大体系,随着国际核扩散形势的变化,国际防扩散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入,它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国际安全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战略稳定失衡后,全球安全转向地区安全,核武器扩散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防止核武器扩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于当前的核扩散形势,我们应当从防扩散机制的缺陷入手,对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出路做认真的探讨和研究。
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考选制度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近期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行政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考试专业委员会,以及广东、江西、江苏、辽宁、河南等省市考选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的近百位领导、
当代英美“特殊关系”的实质是联盟。其发展历程表明:“威胁”的存在促成了“特殊关系”的建立,并为其续存提供了前提;政治军事上的合作是“特殊关系”的保证;实用主义、权力政治为联盟的运作确立了“游戏规则”;历史文化渊源和意识形态认同为英美处理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给予了特殊关系某种感情色彩;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及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加强团结,使两国尽可能地求同存异,达成妥协。
良好的信用关系已经不再停留在诚实、守信的传统意义上,而是具有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含义。面对我们今天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社会变迁不断加速发展、社会道德出现某种混乱与无序的深刻现实,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建设,全面廓清和把握我国青年当前的道德修养状况、人格特征和发展趋势,逐步夯实社会信用的道德基础,并在此前提下探究提升当代青年积极进取、包容自信的道德人格的各种新途径、新方法,使青年走出这样或那样的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道德教育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对"中国模式"的已然成就进行解读和分析,仅只是认识、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对中国改革实践探索中有关社会主义的坚守与偏离的诸种表现进行整理和透视。尤其是在今后的现代化改革中如何使"中国模式"中的社会主义原则成为其显著而又无法取代的标志,将是这个模式能够发挥影响的根本所在,也是当下研究"中国模式"时应重视的关键问题。
现实社会主义不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设想的路径产生的,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已经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初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共存的时代,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需要有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时间视域。面向未来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坚持用创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规律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建设了"高势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此命题下,论文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目标诉求──具有民族性品格;具有真理性品格;具有时代性品格;具有包容性品格;具有开放性品格。同时,阐述了建设我国"高势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和必须正确回答的八个理论课题。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在国家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努力增加义务教育资源总量,实现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同时,各县应重视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义务教育区域内校际资源共享与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用,实现县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策略选择上,农村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综合教育学区;在城区试行推广纵向或横向的教育组团,有条件的实行城市综合学区化管理。
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日益受到人为破坏和影响,形势日益严峻。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峡两岸实施的农村生态工程的横向比较,深入分析其实施背景、政策措施及其效果的异同,从中发掘影响农村环境资源发展的关键要素,从而探讨如何推动从失衡发展向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和道路的转换。
国际气候问题已经日趋政治化,碳减排正成为各大国政治与外交博弈的新场域。基于理性主义计算的国家并非没有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能,但碳减排收益成本计算的困难使得国家的合作行动变得迟缓。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候合作谈判上有着针锋相对的立场,气候谈判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随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中国在气候外交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急需创新思路,提出气候外交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