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生物研究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分析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的现状,对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整合、优化、提高,构建适合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校本教材,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建设 研究生 中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8-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在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本科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均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同时,中药学专业特别是中药制剂方向的研究生也多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是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科建设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中医药院校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情况,浅析对该课程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充分了解并分析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活动。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生源较广,主要包括中药、药学、药物制剂、医药营销等,因此,大学期间,有的专业开设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这一课程,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有深入学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学习要求,而有的学生的在大学期间并未接触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因此,在研究生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与分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教材分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材料,是教学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及重要的资料。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选用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有的中医药院校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本科教材为研究生教材。由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本科生教材为研究生教材,一方面缺乏区分度,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低;一些中医药院校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无固定教材。教师上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研究的范围,采用知识点、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没有固定教材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站在知识的前沿,紧跟科学发展的节奏,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所适从等缺点,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有的院校会采用研究生教材,但中医药院校选用的多为中西医专业通用教材,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中医药理论在教材中并未涉及,这样不利于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选用情况多元,开发适宜本学校,适宜专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建设主要措施
  1. 构建“一轴两面”的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剂学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数理、电子、生命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研究手段日新月异,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同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药剂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数学联系紧密,在有一定课时要求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一轴两面”的教学内容。“一轴”即为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量变过程。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可以看出,该学科的中心研究对象即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具体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因此,抓住“体内过程”这“一轴”,让教师的教学更有重点,学生学习更有侧重;所谓“两面”,即为“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生物药剂学从“定性”的角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而药物动力学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体内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一轴两面”的学习内容,同时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灵活采用探究教学法、迁移教学法以及实验教学法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力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讲授与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以学生现有知识解决、掌握未知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学习“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这一小节时,首先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重点介绍“体内过程”与生物膜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药物的体内过程实质上是药物的多次跨膜过程”,进而得出掌握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授生物膜结构的研究历史,比较各种生物膜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再引导学生构建“真理”的形成过程,即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但可以无限接近真理。通过这样讲授与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把握知识,变被动灌输为自我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其中有很多知识点可以采用讲授与探究教学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
  (2) 迁移与比较教学法   关于学习,古代先贤孔子就提出了“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与现代 “迁移”理论十分接近。在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综合应用“迁移与比较”教学方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介绍固体剂型对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时,迁移到“散者散也,祛急病用之”中医药理论,并对比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散剂起效快的原因解释,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讲授药物动力学一室模型时,也可以“迁移”到中学物理知识、数学知识等,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同一问题,达到“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3) 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即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最初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在讲授药物分布时,我们首先动态演示口服左旋多巴片剂在体内过程,特别提示学生思考药物如何从给药部位达到靶组织的过程,然后提出 “什么是分布;如何表征药物分布的广泛性;影响药物的分布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有哪些;药物在大脑组织中的分布为什么比较困难;怎样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基于分布,如何设计靶向制剂” 等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学习,寻找答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老师一味灌输,其中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课程建设的成效
  通过研究生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建设,优化整合了教学、学习内容,系统梳理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轴两面”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知识面前,不再感到无所适从,提高学习的兴趣;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迁移”教学法,建立现代药学知识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桥梁,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罗奇. 基于迁移理论对高等数学概念教学分析.广西大学学报. 2010,(1):101-104.
  [3]刘红宁,左铮云. 大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4-090);江西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zyjg-2012-002)
  通讯作者:吴璐,讲师,主要从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学科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上加以革新,以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要求。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合作学习是基于新课改理念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将高中化学与合作学习加以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合作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目前传统的“讲课—考前突击—考试”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正向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新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并重。本文介绍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所进行的系列探索和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 小组学习 网络学习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
1979年冬我们在新垦红壤坡地种植“湘农油2号”油菜2亩。在苗期干旱、冬春多雨条件下,亩产236斤,比一般大面积油菜增产3—4成。现初步总结如下: 产量结构:种植密度为每亩8,0
自自认是PS高手的你,不妨到Worth1000.com上与世界其他高手一较高下。你可以自己创作一幅作品,也可以在某幅作品上“做手脚”。只要优秀,就有可能成为“今日佳作”甚至被列入
【摘要】瑜伽从传入中国以来,不断被接受和到现在的广为流行,除了能够锻炼身体、保持体型外,它还以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为大家所推崇。当今的大学生在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难免会躁动不安,急功近利,而他们正值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时应保持一颗安定的心去多读书,多思考,多认识自己和看清世界。因此本文针对瑜伽课程在高校里的设置的裨益展开讨论,希望能引起大学生对于瑜伽课的重视和学习。  【关键词】普通高校 瑜伽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Pet33-10)与无花瓣油菜(Apet33-10)反向消减文库(SSH)和RACE-PCR技术,获得了甘蓝型油菜小核糖核蛋白BnSmD1的全长cDNA(GenBank登陆号DQ298446)。该基因全长484bp并包含一个长354bp的阅读框。BnSmD1在N端拥有两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Sm-1和Sm-2),羧基段则含有一个RG重复序列。由于BnSmD1编码的蛋白质与其在拟南
高等植物最重要的氮源是土壤中的硝酸盐,但硝酸盐必须经过代谢还原才能被利用.这种还原作用通常认为是按下面式子进行的:上述四个还原步骤的第一步,即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
【摘要】目前,我校有四个专业开设《空运地理》课程,考虑到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异性,有必要基于专业需求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基于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及该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提出了课程内容优化设计方案,以期提高《空运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空运地理 专业需求 内容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
赤霉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的发育起重要作用。在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中发现,通过施加外源赤霉素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能够促使植物提早开花。这个现象同样在毒麦等其他长
【摘要】单点教育是一种企业员工现场培训方式,可以在任何时间、对任何问题、由任何人、采用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进行培训。将其引入到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做到“我为人人师,人人为我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标。  【关键词】单点教育 职业院校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6-02  一、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