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引导者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养呢?从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语言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这四方面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
  众所周知,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已是刻不容缓,教师应摒弃以往只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这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素养呢?
  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通读教材和参考书,还要做到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阅读是丰富教师文化的有效途径,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教师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教学时,很多教师出现“吃老本”的情况,引用的教学素材大多都是以前积累的,一个例子、一段名言、一篇文章经常是用了再用,缺乏新意、创意。教学手段通常也无非就是学习生字、讲解字词、背诵课文,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习题都有标准答案,教师教得很轻松也就不怎么认真备课了。如今,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重新定位,提倡“大语文”的教学观,这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下子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如何适应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其实,无论怎样改革,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只有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够“笑谈教学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不断进步。因此,教师应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古今,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
  语文是一门非常富有感情色彩的学科,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的语言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素养,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将语言说得流畅、清晰,语言还要饱含丰富的情感。情感主要来源于教师对文章的体会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学生的热爱。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在进行范读的时候往往也是平淡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悲痛的课文时,很多教师的范读缺乏必要的感情,平淡的朗读无法触动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去,语言苍白无力,情感更是平淡无奇,致使学生无法感同身受,体会不到作者的心情。而有较强语言功底的教师,范读时语言简练、准确,条理性、逻辑性非常强,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具有感染力。因此,只有拥有较强的语言功底才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章中心,明确文章重点。
  三、要有语文学科的系统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逐渐走进课堂,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教师认为不必再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使用电脑就可以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上,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确,电脑可以储存知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但是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来领会的,如果过度依赖电脑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字词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感悟,有些则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典故、一段历史,甚至会有科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如果没有语文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系统专业知识就很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开设第二课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受到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绘画,或者是指导学生做风筝,然后在风筝上写毛笔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心感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全面、系统、扎实地把握专业知识,注重吸收新的知识,优化知识的结构,做好知识储备,教师还应拓宽知识面,拥有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这主要是指教师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概括、总结、应变的能力。教学要有预测,即教师在备课时要能想到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但预测是不完全的,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经常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就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就很难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从而难以驾驭课堂。例如,当学生问出一些跳跃性很强的问题时,教师要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些问题值不值得探究,是简单回答还是加以引申,是直接回答还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者是相互讨论得出答案,以及通过回答问题能否让学生得到启发。又如,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还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思维敏捷的教师不仅能够化解学生的问题,还能够巧妙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在上公开课时,很多教师会遇到课件不能打开、电脑死机的突发状况,有的教师会焦急等待,手忙脚乱地试图修复电脑,思路也被打乱,影响课堂效果。但有的教师却很镇定,迅速改变教学方式,在幻灯片不能播放的时候凭借自身的教学功底,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最终博得众人的掌声。
  总之,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还有很多方面,如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拓展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艺术修养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语言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体育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优劣很大程度体现在解题能力的高低上。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的思维肤浅,解题能力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一些感想。  一、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谈不上有解数学题的热情和能力。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训练符号结构,引入伪随机加权因子,利用所包含数据序列的重复性和伪随机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符号定时偏移估计,提高定时估计的精度。
阐述了电抗器及抽头更换装置的安装环境、安装细节以及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
戎学超,江苏省镇江句容人,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句容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工会主席。戎学超,执教于句容市石狮中学,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工会工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西四环引水暗涵工程二衬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就轨道台车模板施工技术在暗涵二衬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诵读感悟式阅读基础是诵读,着眼点是感悟。在诵读感悟式阅读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下,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在研渎中感悟,通过应用来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
不少语法书在谈到形容词的特点时都说:"它能用very来修饰。"我们在使用时,的确看到象small, big, large, good和interesting等常用的形容词可以在前面加上very,成为相应的ver
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是长期以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关心和探讨的课题。素质教育的推行是一种迎合于时代特征的拓展,而研究型的学习与自主学习也正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来说,人的素质提高应该说是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这种学习包含着终身学习,从体育教学的角度
笔者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有车一族”不甘落后,争相扮规自己的爱车,在车内或粘贴或垂挂一些吊饰,比如悬挂中国结、平安符,摆设一些小洋娃、“金猪”、“胖熊”等玩具。殊不如这些装
不久前,我家买了件新家具,厂方派来一位工人上门安装。就在将家具往二楼起吊时,阳台上一根20公分长的螺纹钢突然掉落,正好砸在那位工人的头上。幸亏他当时戴着安全帽,螺纹钢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