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食用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五大农业产业,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食用菌对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面对国际内外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行.基于“双循环”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对其发展市场前景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食用菌产业发展针对性建议,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在黑牛肝菌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氨基酸,观察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3 g·L-1的组氨酸或0.1 g·L-1的天冬氨酸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菌丝浓密粗壮、长势好,菌落颜色正常、边缘整齐。但较高浓度的组氨酸和天冬氨酸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添加各浓度的赖氨素、精氨酸和谷氨酸均对菌丝生长速度或菌落形态造成不良影响。
甘肃省是中国耕地休耕项目试点省份之一,休耕技术模式经3年时间的推广应用,实施面积不断扩大,不同休耕区域的技术模式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休耕区及对照区连续3年监测数据的总
利用聚氯乙烯透明膜膜外覆盖遮阳网(PVC膜)和共挤压式3层复合膜(PEP绿白膜)覆盖大棚,探讨不同棚膜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羊肚菌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棚膜均可应用于羊肚菌生产,PVC膜大棚设施内环境因子稳定性波动大,大棚设施内有较大的温差和光照强度,使设施内更易形成环境胁迫,从而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PVC膜大棚设施内羊肚菌的子实体品质和产量均高于PEP绿白膜大棚,PVC膜外覆盖遮阳网更适合羊肚菌栽培。
培菌白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野生昆虫资源,其促繁的鸡菌是我国传统珍稀大型野生食用菌,极具科学研究价值、食(药)用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云南是我国培菌白蚁与鸡菌种质资源
据我会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宁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区)的统计调查, 201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933.87万吨(鲜品,下同),比2018年3789.03万吨增长了3%,2019年
期刊
在黑牛肝菌母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05 g·L-1、0.10 g·L-1、0.50 g·L-1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_6、维生素C及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6-苄氨基腺嘌呤,探讨其对黑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IAA外的添加剂对黑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落颜色、吐水情况、菌落的边缘整齐度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0.05 g·L-1<
内参基因在基因表达定量分析中常用于修正基因的表达量,但不同条件下内参基因的表达并不稳定。本实验旨在选出在绵羊不同组织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选取6月龄广灵大尾羊的皮肤、肾周脂肪、肝脏、背部最长肌组织为实验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内参基因GAPDH、18S rRNA、B2M、ACTβ、RPLPO、YWHAZ在绵羊各组织内的mRNA丰度,经GeNorm、NormFinder及BestKeeper综合分析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绵羊背部最长肌和肾周脂肪中,3个软件都得出GAPDH表达最稳定;在肝
河南省的平菇栽培主要以豫北地区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汇总出一套成熟的、推广应用广泛的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规范了河南省范围内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环境及场所、栽培季节、培养料及配方、培养料处理、装袋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流程。
脂肪发育、沉积及代谢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及肉类产品品质,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成熟的脂肪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去分化生成可增殖细胞的能力,这种可增殖细胞被称为去分化脂肪(DFAT)细胞。DFAT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的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本文在阐述体内外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DFAT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去分化调控机制及其在猪上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通过调控脂肪细胞的去分化,进而改善肉品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体尺体重是衡量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饲养管理与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半舍饲半放牧条件下136头成年新疆褐牛母牛的实测体重与体尺数据,选取了新疆褐牛12个体尺与体重性状进行简单与典型相关分析,建立了新疆褐牛体重估计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新疆褐牛体斜长变异系数最小,后腿厚度和胸底宽的变异系数最大;体重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尻长、尻宽、坐骨端宽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提取到2组典型相关变量,解释了后躯与整体体躯结构之间的关系;应用逐步回归法制定体重估计公式为:Y=-742.79+3.046X_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