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 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 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 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应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关键词:兴趣 教学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 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认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自己经验对于兴趣教学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导入诱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对比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笔者教《口技》时为学生表演了鸟叫,有的同学自告奋勇仿火车声,仿马蹄声,又有人说这些都没洛桑表演得好,他大鼓、小鼓、大号、小号能一起发出。这时教师说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更妙,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老师话还没讲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
  
  二、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
  “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不由不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如教《变色龙》,特级教师宁鸿彬要求学生在通读完课文后为小说另取一个“名”并说说理由,另起一个什么名好呢?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呢?于是,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绪联翩,激情如潮,课堂气氛便活了。
  
  三、活动调趣
  
   活动的形式很多,说、议、诵、辩、唱、演均可。说:指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编成快板,课堂上打起竹板说上几段,既调动了兴趣,又增强了理解记忆。辩: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教《七根火柴》,在卢进勇与无名战士谁是主人公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教师便组织学生辩论,学生兴致很高,拼命看书,钻研教材,寻找论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问题辩清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手法处理变为有声语言,那更会收到感染人、震撼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诗歌、散文教学时不防在课堂上举行一些小型的朗诵会,学生的感情能融进诗里行间,怎会不受感染而产生兴趣?唱:许多课文都可以和歌唱结合,如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唱《好汉歌》,学《白毛女》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学《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唱李叔同的《送别》等等。音乐与文学相通,琅琅书声与阵阵歌声都应是语文课上的一道风景,它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演:《陈涉世家》篇幅较大,故事情节较强,笔者将课文分成两大块:起义前、起义后,每大组学生负责演其中一块,老师指定一名能力较强的同学做导演,再由“导演”给每个人分配角色,以组为单位钻研课文,编好剧情,配上台词。“导演”威风凛凛,“演员”兴奋不已,每个人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学生在登台表演时,笔者还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戏剧理论进行评议,学生兴趣盎然。
  
  四、竞赛促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习完诗歌单元后,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当场出现的好诗、好句、好词,老师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向上窜,离下课还剩五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 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河北献县乐寿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一段的时间了,从最初的惶恐、无奈到渐渐的适应,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下面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反思    一、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1、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新事物、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关键词:创新意识 培养 数学教学    在数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进行探索和。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上狠下功夫,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阅读 建模 运算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的四大能力之一。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数学》明确指出:“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
期刊
英语听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因受中考题型及分值的影响,听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读写能力,突出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极其简单的听力题仍束手无策,失分较多,尤其很难听懂对话和短文。     一、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口语是第一性的,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 高中数学的新的课程改革,重点是提出了新的数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本文就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开拓数学的新理念,发展学生的新思维,全面提升公民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学课改 新理念 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它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可以消除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意不要刻意制造幽默。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幽默    当前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教师要教得有情趣,学生要学得有乐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的内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幽默教学。   幽默教学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经验,对新时期高中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 改革 思考    一、引言      新时期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的改革研究,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构成。在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确定以后,
期刊
摘 要:“体育生活化”,就是指将体育作为个体或家庭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使人们自觉自愿,经常性的参加体育活动,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一个过程。“体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使体育回归到生活中去,体育可以通过健身锻炼增进健康,也可以通过丰富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 可行性 生活质量    “体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使体育回归到生活中去,体育可以通过健身锻炼增进健康,也可以通过丰
期刊
台湾作家刘墉所说“有错误是你的幸事”,在成长途中不断的犯错,我们才能够不断的休整自己的行为,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的成长!学生有了错误,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给予批评指正。  批评学生是为了教育学生,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批评教育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自尊为代价一定要讲究策略,有根有据,运用技巧,要因人而异。  批评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制止错误思想行为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课堂实践法,对学生的辩解能力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了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的辩解能力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 辩解能力 培养途径    高中政治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智育功能。在智育功能中,其中一项辩解能力是高中政治重点培养的一面,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辩解问题,有自己的主张。高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