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孤立性脾转移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7岁.2007年1月因“大便习惯改变3个月”,肠镜检查提示为“乙状结肠癌”收住入院.既往无重要器官疾病史,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肠镜及病理活检提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胸片及腹部CT检查均未发现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血清CEA 63.21 ng/ml.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病理学检查为中分化腺癌,肿瘤浸润至浆膜层(PT3),无血管和周围神经的侵犯,淋巴结4/12转移(PN2a),TNM分期为ⅢB(pT3N2aM0).术后接受CapeOX方案(奥沙利铂200 mg第1天+卡培他滨1.5 g Bid/d第1~14天)化疗,休息7d,21 d为1个疗程,共8个疗程.术后2周患者血清CEA降至正常水平,在17个月的随访中,血清CEA水平一直维持正常.此后患者血清CEA上升至36.20 ng/ml,临床无任何全身及局部症状;3个月后,血清CEA水平上升至76.45 ng/ml,腹部增强CT扫描发现脾脏下极直径1.8cm低密度影,考虑可疑转移灶.经外院PET-CT检查,证实为脾脏孤立性转移瘤(图1).2008年9月患者接受了脾脏切除手术.脾脏转移瘤位于脾脏下极2/3处,质硬,与邻近脾组织边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图2)。

其他文献
患者女,59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5个月”以“子宫内膜癌”于2011年3月7日入院.心肺腹查体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于脐上4 cm处置入10 mm Trocar;双侧髂前上棘内上5 cm,左侧放置10 mmTrocar,右侧放置5mm Trocar,左侧穿刺口内上5 cm腹直肌旁置入5 mm Trocar,腹腔压力15 mm
期刊
患者,女,77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h入院.入院后查体:T 39.1℃,BP 150/100 mm Hg.血常规检查:WBC12.58×109/L,N 0.839.全腹CT示:肠套叠.临床诊断:肠套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血性液体约1000 ml,回肠末段约1.5m肠管扩张,呈紫黑色,无蠕动,与周围粘连.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病理检查:小肠一段,长110 cm,直径
期刊
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是肿瘤基质中成纤维细胞合成的Ⅱ型膜抗原,仅在恶性上皮肿瘤间质中表达[1].本研究旨在验证构建的FAP核酸疫苗能否增强小鼠免疫系统对肿瘤间质内FAP表达阳性成纤维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从而对胰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患者女,43岁,因“腹壁静脉曲张2年,双下肢间断水肿并色素沉着1年余”于2010年7月2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腹壁静脉曲张,无明显不适,未治疗.1年前发现腹壁静脉曲张逐渐加重,双下肢出现间断性水肿,踝部出现色素沉着,以左侧明显.入院体检:肝病面容,皮肤黏膜无溃疡、出血点,无肝掌和蜘蛛痣.前胸和腹壁可见数条迂曲增粗的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10 cm,质韧;移动性浊音阴
期刊
患者男,20岁.3年前体检时发现胰尾囊性占位,大小约30 mm ×20 mm.无明显腹痛、腹胀、发热等不适,且进行性增大.入院前1个月复查B超,囊性占位增大为77 mm×43 mm.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腹部CT见"胰尾下缘葫芦形囊样病灶,边界光整且无强化,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011年5月行剖腹探查,见"后腹膜囊性肿块,约80 mm×60 mm ×40 mm大小,位于胰腺下方、屈氏韧带左侧,呈分叶
期刊
目的 评价单纯热消融和与热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采用单纯热消融或热消融联合TACE治疗的小肝癌患者.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进展率、肝内远处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单纯消融组(45例)与联合治疗组(25
患者女,70岁,因"久站后发现右大腿根部肿物1d伴疼痛"于2011年10月8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疾病史,育有3个子女.查体:精神尚好,平卧位,见右腹股沟区外下方一3.0cm×2.5 cm大小半球状突起肿物.触诊肿物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质韧,有压痛,活动度差,不能回纳.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47×109/L,NE 82,6%;CT所见:右侧腹股沟密度增高影,内可见气体及液体密度影,似与腹腔内
期刊
目的 探讨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采用两种不同减黄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胆道穿刺置管引流(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22例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 26例的术前胆道引流效果以及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60%~70%,好发于50 ~ 70岁的中老年人.因Klatskin[1]首先对胆管分叉部腺癌的病理特点进行描述,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肝门部胆管癌具有侵犯邻近肝脏、周围血管及神经,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手术切除困难.手术切除是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期刊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联合FOLFOX4方案在Ⅱ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中的长期有效性.方法 所有符合入组标准患者被随机分配到FOLFOX4组(对照组)和FOLFOX4联合恩度组(试验组).rh-Endo 7.5 mg/m2静滴第1~7天,每2周重复1次,总共12个周期.结果 本试验共入组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