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特大型高炉配加湿熄焦生产的应对

来源 :炼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沙钢特大型高炉配加50%湿熄焦生产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利用大数据平台,基于对沙钢特大型高炉以往配加湿熄焦生产后的炉况分析,针对湿熄焦生产前期,炉况波动较大,生产指标变差的状况,采取了中心挖焦、中心挖矿、退炉顶压力和降低炉渣碱度等措施,使生产后期炉况逐步调整恢复,达到近几年最好水平,平均日产量12371.2 t/d,焦比326.6 kg/t,燃料比518.5 kg/t.
其他文献
随着缩尺模型试验在隧道工程研究中的不断应用,对岩土体力学测量硬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土压力盒尺寸较大,由于其对土体完整性影响较大,尤其对于模型尺寸较小的离心模型试验,已无法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新型薄膜式土压力传感器具有厚度薄、形状多样、抗压强度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正逐渐被引入岩土工程试验研究中,需通过试验标定其在岩土介质中的工作性能.通过薄膜式土压力传感器的标定试验,研究其漂移性、迟滞性、线性度和重复性等性能指标,为其在隧道模型试验测量领域的工程适宜性提供数据借鉴,试验对比同一传感器在不同岩土介质
隧道穿越下伏采空区段易受采空区影响,产生二次形变,影响隧道施工的稳定性.为明确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影响的垂直距离,采用Midas对下伏采空区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预测了隧道与下伏采空区垂直临界高度.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下伏采空区隧道垂直临界高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对京唐高炉入炉原燃料碱金属(Na2O+K2O)与ZnO的主要来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有效调控技术.实践表明,京唐公司通过组建铁前一体化平台,以高炉为中心,实现了工序间的高效协同,为高炉降低碱金属及锌负荷起到了关键作用.认为降低膨润土碱金属带入量攻关、优化焦化废水处理方式,是今后降低碱金属负荷的重要措施.
阐述了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的目的、方法及测点布设原则,结合王家湾隧道工程的建设实践,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监控量测成果进行分析与应用.得出王家湾隧道围岩变形监测量较大,拱顶变形在仰拱初支封闭后,变形得到有效抑制,周边收敛使用格栅钢架初支能保证释放围岩的应力,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拱顶在加固圈形成后还可以优化隧道截面曲率,使隧道结构受力得到优化.
将RAP再生后,通过振动压实工艺制成不同用途的预制件应用于公路附属设施(路缘石、泄水槽、排水沟等),沥青混合料再生预制件可大幅度提高RAP掺量,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且施工方便、应用领域广,符合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根据依托项目应用情况调研可知,再生预制件满足使用要求,经过冬季冻融期及雨季的考验,预制件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破损、坍塌等病害.
基于炉腹煤气量及炉腹煤气量指数的计算,结合当前原燃料条件,探讨了首钢股份3号高炉合理的入炉风量及合理的煤比.通过统计近2年来3号高炉的炉腹煤气量及炉腹煤气量指数,试图解析利用系数与炉腹煤气量指数的关系、焦比与煤比的关系.结果 表明,利用系数随着炉腹煤气量指数的提高而提高,但炉腹煤气量指数的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利用系数提高的幅度变得平缓,因此,不能一味地通过提高炉腹煤气量指数来提高产量.
对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燃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炉操作制度调整,配用碱性球团矿和球团矿总比例可以分别达到20%和40%,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球团矿比例提高至43%(配用碱性球团矿比例27%左右)后,炉况逐渐出现风压波动大、崩料增加等现象,高炉顺行难以维持.
武钢第二代薄壁型高炉设计,在高热负荷区采用铜冷却壁,克服了第一代薄壁型高炉全球墨铸铁冷却壁的缺陷,提高了炉腹、炉腰、炉身中下部的冷却强度,但同时也给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第二代薄壁型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技术集成,主要包含4个模块,即原料管理技术、适应铜冷却壁的操作经验、操作炉型诊断技术、炉墙结厚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武钢大型高炉的高产稳定顺行,尤其是8号高炉投产10年冷却壁零破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邯钢8号高炉1号铁口下方炉缸侧壁热电偶温度开始升高,最高达到1047℃,严重威胁高炉的安全生产.分析认为内衬侵蚀、焦炭质量下滑、出铁质量不高及炉缸窜煤气是此次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适当降低冶炼强度、提高入炉钛负荷、发展中心气流、改善出铁方式及加强铁口冷却与监控等一系列治理措施,8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高温点的温度已降至200℃左右,各检测温度也降至安全生产状态.
对武钢7号高炉炉腰及其上下部位冷却壁损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①炉腰渣皮脱落频率要高于炉腹和炉身下部壁体,损坏的主要形式是渣皮脱落后炉料和气流对裸漏部位的磨损和熔蚀;②炉役前期、中期异常炉况对炉腰渣皮形成的高强应力易集中于壁体中部,造成中部向炉内凸起,凸起部位的渣皮因厚度和传热不均匀易脱落,导致壁体中部的磨损和熔蚀加快;③炉役中后期,炉腰铜冷却壁壁体对渣皮的附着力下降,渣皮主要依靠炉腹和炉身中下部渣皮的连接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