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哲理性教学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逻辑推理运用到语文教学上,你会奇迹地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容易透彻,对课文的条理容易弄清,教学重点也容易突出,难点也容易突破,学生的智力也容易提高,学生对课堂也会产生极大兴趣,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
  第一步,先进行主要内容推理:这篇课文有哪几个主要人物?(略)他们之间有哪些利害关系?(周想杀亮。亮请肃帮忙,向操借箭)周想杀亮的原因是什么?(略)。用什么方法杀?(用短期内完成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甘心受罚吗?(略)他是怎样为自己扭转局势的?(请肃帮忙,准备草船,借大雾天气,向操借箭)结果呢?(周不得不佩服)(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第二步,进行条理(分段)推理: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周忌妒亮的才干)经过是什么?(用短期内完成10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亮怎么做?(请肃准备草船)然后呢?(向操借箭)结果呢?(周不得不佩服)请学生根据条理列小标题:(起因:忌妒。经过:为难,准备借箭。结果:佩服。)
  第三步,中心推理:课文中你最佩服的人物是谁?(亮)佩服他什么?(神机妙算)引导归纳中心:课文赞美了谁的哪方面本事?(赞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第四步,重点(也是难点)推理:“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略)诸葛亮超人的计谋表现在哪里?(分步引导)他超人之处首先在于事先知道了什么?(略)还知道了那些人各是什么特点?(周: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肃:忠厚老实;操:老奸巨猾,但生性多疑)。他有什么打算?(向操借箭)为什么向操借?(现做不可能,操那里一定有大量现成的箭),操可是孙刘两家的敌人啊!他会给吗?(只能诈取了)他利用了鲁肃哪方面的优点?(忠厚)为他做了什么事?(准备了草船)忠厚好在哪里?(保密,可以瞒周)还利用了什么样的有利时机?(大雾,可以蒙操)利用了曹操什么样的弱点?(多疑)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段?(用草船作疑兵向操借箭)总结:诸葛亮尽可能地利用什么样的因素?(有利)避开了(不利)的因素,想到了连周郞这样足智多谋,曹操这样奸诈狡猾的人,都识不透的奇谋。这种计谋算不算高超啊?诸葛亮巧妙的计算又表现在哪里?(在大雾的笼罩下,用草船作疑兵去吓唬操,操一定放箭)他为什么这么自信?(因为他已知道操多疑)这次活动投入了多少物力?(1千多个草把子)有什么用处?(既能伪装兵士,又能吸收箭)诸葛亮为什么得箭之后还要叫士兵喊“谢曹丞相赠箭呢?”(羞辱曹操)周服不服?(不得不服)还敢杀诸葛亮吗?(不敢了)用“神机妙算”来诸葛亮恰不恰当啊?
  又如,上《长城》一课。
  第一步,主要内容推理:人们是怎样评价长城的?(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长城气魄雄伟)还有呢?(在建造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了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在建造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第二步,中心的归纳:这篇课文所要赞颂的是什么人?(古代劳动人民)赞颂他们什么品质?(勤劳和智慧)归纳:这篇课文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三步,条理(分段)推理:课文哪部分讲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略)哪部分讲了劳动的艰辛?(略)哪一段讲了人们对长城的评价呢?(略)第1、2自然段又各讲了什么?(1,长,2,高大坚固)
  第四步,重点推理:“奇迹”体现在哪一个成语?(气魄雄伟)还有哪些方面?(独一无二)。气魄雄伟又体现在哪几方面?(长、高大坚固)。长城的“奇迹”仅仅是体现在“气魄雄伟”和“独一无二”上吗?他的奇迹主要应该体现在什么过程?(修建)课文里哪一句总结了建筑的艰辛?(无数的……凝成了……)“血汗”的意思是什么?(在建筑过程中要流很多的血和汗)在什么情况下会流汗呢?(出力)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血呢?(搬运石头时,轻则会磨破手,擦破脚、摔倒;重则绳子、抬杠断时石头会滚落下来砸伤砸死人等),就是说在建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可以說是尸骨成堆,谁知道关于长城的故事?(孟姜女)我们设想在建造之前,是不是在要建长城的地方就已经有了足够的现成的石块了?(略)这么说,那些材料必须从其他地方搬运过来的。有些近,有些会……当时开采搬运石头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没有炸药、起重机、汽车、火车),所走的路一定是(陡峭)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只不过”说明了什么?(去看长城很容易),反过来就是说在建造的过程中……(太艰难了)
  第五步,难点推理:所要付出“智慧”的意思是在修建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要怎样做?(要想很多办法)“智慧”除了体现在施工方面以外,还体现在哪方面?(设计)长城是怎样设计的呢?总体是怎样?(长,高大坚固)好处呢?(易守难攻,防线长,耐久)。具体有哪些设计?(有瞭望口和射口,)有什么用处?(了解敌情和打击敌人),城墙顶上呢?(平整、宽阔)有什么好处?(机动灵活)每隔300米就有什么东西?(方形的城台)有什么用?(屯兵)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有什么好处?(联合作战)长城始终都建在山的什么位置?(制高处)有什么好处?(居高临下)长城在设计上,长期驻扎、居高临下、了解敌情、机动灵活、联合作战、打击敌人等方面都考虑到了,可谓是怎样的军事防御系统了?(完备)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智慧)总结:这个项目,工程浩大,条件落后,工作艰辛,时间长久,投入巨大,气魄雄伟,系统完备,经久耐用,包含了多少勤劳,多少智慧,多少辛酸,这难道不伟大吗?
  最硬的石头都有纹理,只要你顺着纹理,一定会撬开。文章也一样,只要你找到它的条理,顺着条理剖析,就能够破解。怎样找到它的条理呢?就是根据人世间的常理,事物内在的本质、发展的规律就能找到它的条理。用逻辑推理作为工具就能剖开,有时可以推敲到课文以外的一些有关的事物,就像求几何图形,画补助线一样。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围绕着中心,抓住重点、难点,顺着思路设计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性的质疑。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杠杆的作用,老师又轻松,学生有愉快。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交往的逐渐增多,英语在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要,而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也不断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教学标准,我国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八级以上,小学毕业也要达到二级以上,且更注重英语的实用功能。但是,目前我国尚未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環境,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难题是任课班级多、课时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低。英语教师除认真备课、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外,利用“
期刊
英语的“教育(educate)” 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这一定义其实并非西方人的专利,中国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
期刊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终极目的。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认为总目标是当前达不到的某种东西,是为之而努力的某种东西,或要成为的某种东西。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现在语文教学是否达到了上述目标呢?  一、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范式弊端及其原因探究  综观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可以得知,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范式是教材和课堂40分钟
期刊
在语文课程评价的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而我国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却忽略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针对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地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列为“三大目标”之一,凸显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与重要性。什么是学习策略呢?学习策略是指促进个体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如信息获取策略、记忆策略、
期刊
现代教育,班主任工作要讲艺术,我们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信任学生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中肯地批评学生的错误或给予适当的处罚,让学生的行为规范起来,使学生产生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  一、班规靠大家  老师们都有体会,每接一届新生,班级管理是很费劲的,但是若在七年级时抓好、抓稳,到了八、九年级就会比较省心。因此,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期刊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至于文字训练、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步汀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本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训练学生的语感对今后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用的时间最多,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陆恕校长与刘宪华校长提倡的“主题阅读”,更注重学生的阅读,以读代讲,力求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情感,有效地避免了老师过多地讲解,肢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
期刊
第一次接触“故事课堂”是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抱着一种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记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态度,引进到自己的课堂中去。然而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通过自己表述课文,暴露出了平時回答问题时很少暴露出来的问题。例如,量词混用、语序颠倒、方言混杂表达等语法错误,并且学生间相互纠正,互相模仿,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为口语交际教学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一、“故事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