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s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继续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迫切需要高校开展使受教育者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个人素养的非学历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进一步适应实际需求而不断创新。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中存在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统筹管理不足、课程设计脱离实际需求、智力资源整合欠缺及培训教育缺少品牌特色等問题,需要采取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对策:高校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加强培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教育品牌建设;推进高校培训教育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关键词 高等院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继续教育;全方位发展;吉林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机制,加快发展面向全社会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非学历培训教育属于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根据社会和公众需求开展培训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笔者在由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调研复核工作中发现,学历继续教育在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升质量、防控风险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非学历教育在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学习方式、学员收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高校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也限制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进程。
  一、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速度慢、规模小
  非学历教育在许多高校不是新生事物,从开办传统的成人学历教育逐渐转为既有学历继续教育又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机制。根据对10所高校办学检查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能结合本校的办学优势、学科特点开办培训教育,但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各高校开展培训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规模也不足。有的省属高校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在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品牌塑造、后勤保障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该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开办培训教育历史比较久远,但即使是这样一所著名的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增进速度依旧比较缓慢,2017-2019年,平均每年开设约220个班,培训约15000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二)培训教育统筹管理欠缺
  检查中发现,吉林省各高校根据学科优势均不同程度开展培训教育,并针对培训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大多数学校统一管理落实不到位,继续教育学院的管理职能缺失,没有发挥归口管理的作用,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即使有的学校对培训教育明确提出集中管理,但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对相关学院制约力不强,各办学单位并没有按照学校相关的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审批流程,而是各自为政,加之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学校的非学历教育缺乏统筹管理。
  (三)课程设计脱离实际需求
  学校对培训教育市场的需求缺乏调查研究,加之对培训客户缺少有效沟通,对实际需求了解甚少,无法及时掌握培训市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普遍缺少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服务团队,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培训教育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导致举办培训班目标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特色不够鲜明、办班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服务不够规范。另一方面,缺乏跨学科教学资源有效整合。课程的设置往往是根据已掌握的资源比较随意地东拼西凑,管理人员对校内外的师资情况了解甚少,对教师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特长与培训教育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机结合,培训效果不理想。
  (四)智力资源整合欠缺
  吉林省的大部分高校在培训教育的办学中没有充分体现整体作用,缺少团队精神,更没有组建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管理部门缺乏与任课教师之间有效沟通,教师讲授内容完全由自己决定,授课内容安排缺乏统筹,导致重点不突出、课程设计不科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不能及时体现新技术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等问题,不能更好地为培训学员传授职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思路。
  (五)培训教育缺少特色和品牌
  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培训市场竞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各单位对培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必须提升培训品牌的竞争力。但由于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等诸多原因,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经营意识、效率意识和市场意识,不会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精心打造培训教育的品牌,在吉林省除了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培训教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外,其他高校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培训教育品牌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打造出自身特色的优质培训教育品牌。
  二、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领导对培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吉林省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体系之中,并没有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委对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不够,投入不足,对非学历培训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办学定位还不够清晰。
  (二)教学资源整合不力
  吉林省许多高校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开展培训教育得天独厚。据调查,所有的高校均设有主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但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教育学院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也没有把全校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教学资源分散,特色不突出,培训效果不佳,学员不满意。   (三)办学教学资源不足
  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做好培训教育的基本保障。而吉林省的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教学资源配备上支持力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办继续教育不应该占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教学经费投入较少,开展培训教育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室,更没有培训学员的宿舍,大多数学员来高校接受培训教育学习,本想亲身感受高校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而学员的用餐和住宿问题只能在校外解决,导致培训学员的归属感不强。加之吉林省是經济欠发达地区,气候环境比较差,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高校培训教育的快速发展。
  (四)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但由于吉林省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有的高校甚至还认为继续教育可有可无,只当作是学校的一个创收项目,还没有切实把继续教育的授课作为教师的工作量,与关乎教师个人利益的职称晋升并不挂钩,加之讲课酬金不高,因此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管理队伍实力不足
  年龄偏大、能力偏低、人员不足等现象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现实问题。继续教育学院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既要开展学历教育,又要举办各种培训教育,确实力不从心,如吉林省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只有三人,人人身兼数职,让仅有的几个人专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是很难的。
  三、高校全方位发展培训教育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培训教育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在学校章程中对培训教育的地位、作用、实施方式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充分认识培训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学校要把培训教育纳入到整体教学工作当中,在教学资源、经费投入和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应把教师在培训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量纳入到整体考核体系当中,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培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为培训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学校培训教育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更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管理,统筹安排,提高培训教育的质量和知名度。
  (二)加强培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组建师资数据库。学校要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爱培训教育事业的管理人员,成立教学研发团队,充分挖掘校内专业教师和行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智力资源,精心选聘优秀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配置,激励更多优秀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工作,将相关工作量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积极培育培训教育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组建师资数据库,建设一支稳定的、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队伍。第二,建立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教育质量保障和反馈机制,提高竞争力。开展师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及管理团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能力。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掌握教师们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定期举行培训学员座谈会,邀请任课讲师参加,广泛征求学员对授课讲师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第三,高校教师要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为更好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贡献力量。学校应着力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努力构建与兼职教师在合同关系上的人性化合作关系。
  (三)切实加强培训教育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是高校培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建设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高校要深入分析市场的外在需求,认真挖掘学校的内在优势,突出学校学科、人才等综合优势,科学统筹、总体规划,打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层次高、专业强、受欢迎的精品项目品牌。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树立“质量塑品牌”的理念,把教学质量视为生命,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依靠良好的教学质量来塑造品牌,赢得培训市场。其次,要加强课程创新工作。主动适应培训市场的需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开发出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培训项目,使之始终处于培训市场的前沿地位。再次,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品牌建设要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但向社会广泛宣传的工作也不容忽视。研发人员要精心策划,利用各种媒体多角度宣传学校的品牌课程,及时传播学校培训教育工作动态、所取得成绩等重要信息,提高学校培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在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发扬和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把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科特色等渗透到培训教育中,借力学校的品牌和优质资源,打造优质的培训教育。
  (四)大力推进培训教育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
  《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国家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认真落实相关精神,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岗位培训。这些部门受训人数较多,培训经费充足,并愿意到高校举办高端培训班。高校应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突破学校的围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联系,依托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和优秀的办学资源吸引更多学员来校学习。高校要加大与国家部委认可的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行业协会受部委的委托,制定相关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强制性资格标准,行业协会具有很强的命令性,所有从业人员都要参加培训和考试。这类培训项目,生源十分充足,培训经费较多。高校要积极与国家认可的行业协会联合,紧紧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主动研发符合行业需求的培训课程,这既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所在,同时又是大力发展培训教育的有效途径。
  (五)积极开拓海外培训教育市场
  《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高校要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胜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端人才。高校的培训教育应跨出国门,将培训教育置身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中,主动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共同研发跨国界、跨地区的培训教育项目,把我国特色大学的优势专业(如中医、武术和汉语等)开发出来,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国际上广泛推广。
  (六)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各高校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做到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管理团队是做好培训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要建设一支热爱培训教育、年富力强、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年轻同志独立开展工作,提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的能力。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奖励制度,积极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每年除了定期参加校内培训外,还要选派一批骨干人员到国内其他高校和知名的社会培训机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赵肖琳,李震.继续教育品牌化经营的策略[J].教育与经济,2004(4):59.
  [2]霍建平.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22-125.
  [3]蒋开球.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几大误区与出路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7):6-9.
  [4]邵媛,魏建勇,王基祥.终身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探索[J].继续教育,2011(2):46-47.
  [5]白云华.成人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98-103.
  [6]胡俊杰,李希希.高校非学历学历高端培训项目运作探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7-20.
其他文献
保和是个如画的姑娘  保和是个如画的姑娘  间流沱江养育的美,让阳性的丘陵  开在柔曼的身上。她袅娜的思想  朴素事物之上,有多种比喻  述不尽溢出的光芒  比如黄金签约的稻谷,阴柔于沟壑  没有一场空虚。比如头顶的鹤  不会逆势在鸭的嘲笑中。比如腰间的牛羊  踏出草图,不是一个异乡的地名  她在游子的远方,越走越亲,越拔越亮  至于她的火焰,不用担心  一定保和金身,坐在炉旁  异于日常的平静,
摘 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其基本逻辑是: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技能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载体;从现实诉求来看,技能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建设人才强国的基础;从国际视野来看,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是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基于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现
摘 要 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理,以课程要素耦合为核心,构建面向课程推进模式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课程体系,是旅游高职院校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和实现路径。在旅游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关键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促使创业教育在旅游专业教育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并且反
摘 要 为适应小微企业人才需求,与本科教育错位发展,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创新育人模式,以期为新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之路。学校根据小微企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和高职会计教育与就业面向的差异性,针对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与本科会计教育同质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与就业面向脱节、学生毕业不能即时上岗等问题,通过重树人才定位、重构培养体系、导入国际CCPA标准、重塑
摘 要 一流特色专业群是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基石,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否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发现,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在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流特色专业群的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不同步、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深度产教融合双向交流互动机制缺乏、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师资建设落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等问题。推进湖南省一流特色
摘 要 近年来,专业群建设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并从论文总量和年度分布、论文重要产出期刊源、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论文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研究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2001-2006)和成长阶段(2007-2014),主要学术期刊、学者队伍及主要研究机构为基点的学术圈已基本形成,研究主题已呈现多元化。但是,我国高职院校
“啃老族”,这一新新术语一问世就颇负面,与之对号入座者,让人想到平庸无能,不求上进,不体谅父母,总之,缺乏起码的良知,自然遭到世人的訾议和指责。善良的世人在对啃老族怒其不争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被“啃”老人的哀其不幸。  一个人长大后应自食其力,乃天经地义,世人都视靠父母吃饭为不光彩事。郑板桥的绝命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得好汉”,历来就为人们称道并用来教育
摘 要 国际化办学是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参与构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办学实践为案例,从历史向现代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嬗变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一基准、三模式、五联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对实现新建省域高校由“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向“输出特色高等教育资源”的转型发展、地方高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特色、实现国际化办学示范成效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应用技
摘 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因可雇佣性不足导致的就业竞争力不强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可雇佣性情况调查,明晰其可雇佣性结构现状,在教育生态理论的指导下,从学校、企业、政府、教师、学生等教育各要素出发,建构学生可雇佣性培养共同体,整体优化可雇佣性的课程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增强专业自信和职业
摘 要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