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变化探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时期,不仅仅是政治的分裂,也是文化和军事的分裂,从东周末年到秦朝建立的500多年时间内,我国呈现出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极度活跃的局面。从战国七雄到春秋五霸,春秋战国在“礼乐崩坏”的文化背景下,各个军事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国混战不休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我国军事制度的长足发展。随着周王室的日渐式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逐渐转变为“自诸侯出”,军事的重心开始逐渐由周天子向诸侯转移,呈现出了明显的扩张趋势,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制度转变奠定了的基础。
  关键词:春秋;战国;军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主要是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春秋时期,周天子实力日渐衰弱,各大诸侯野心勃勃、纷争四起;战国时期国家实力强盛,周天子名存实亡,各国之间混战不休。但正是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之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军制形式,军队的人数、性质和作战方式、组织编制等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随着社会生产力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演变,军制的变化使得各国之间的国力越发强盛,国家之间的争端也越发激烈。
  一、春秋时期的军制形态
  在周朝建立知之时,曾对各诸侯、卿大夫的军队编制做了明确的规定,如《周礼·夏官·司马》中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中也有明确记载:“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周礼》记载的军队编制主要分为六级,即“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五人为伍”。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源于“争霸”,此时的诸侯王还受到一定的“周礼”限制,大部分的军队都是有公室及世族的军队组成。公室军队是周朝建立之时,对诸侯国进行分封时建立的军队,由“国人”中的士、农组成。“士”以习武打仗为主职,在战争时担任甲士;而“农”除了老弱妇残外,成年男子需要三季务农、一季讲武,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安排,并且每三年開展一次演习。如遇战事,需要随时听候安排,充任步兵。此时,卿大夫的军事实力也迅速拓展,他们在自己的封邑上仿照国都的制度设立了世族军队,主要由封邑及周围的士农组成[1]。
  春秋时期,大型战争的军队都是由诸侯国负责,周天子的权威日渐衰弱,诸侯之间为了争夺代天子号群雄的霸主地位而不断展开战争,此时诸侯国的军队形制已经不再受到《周礼》的约束。春秋时期战争的主力军是车兵,战争的形式也以车战为主,因此战车的数量也相应成为了诸侯国兵力强弱的判断标准。在前期,诸侯国不得超过千乘,卿大夫不得超过百乘。但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很多国家都远远超过了千乘的要求,比如晋国和楚国就曾达到过5000乘以上。在春秋中期以后,一些诸侯国及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开始逐渐建立了步兵的形制,《左传·隐公四年》中“败郑徒兵”,记载了中原诸侯国之间最早使用步兵作战的记录。此时诸侯国之间的军队编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国人”从军制逐渐向着郡县征兵制演变。
  二、战国时期的军制形态
  战国的战争开展起源于各诸侯之间的“兼并”,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求使得各国之间通过变法图强,对各国展开攻伐,推动了军事制度的变化发展。战国之时,各诸侯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军队,虽然军队编制各不相同,但是都是由军队的征调都是由国君一手掌控,并且逐渐出现了“虎符发兵制”。秦国国君颁发给杜县的虎符上有铭文:“右半在君,左半在杜,凡徵发兵甲50人以上,必须与君符会合。但有烽火报警,也可“毋会”君符而采取行动。”并且,农民成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征兵的主要对象,县令和郡守有权召集本郡县的适龄男子入伍参军,此期间,各国也形成了自己的军队训练形式,其中以赵边骑、秦锐士、齐技击和魏武卒等为主要代表。《荀子·议兵》曾言:“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武卒兴起于李俚变法的武卒制,是针对士兵的一种考核选拔军制,能够根据士兵不同的特长进行军队编制,从而发挥士兵的最大作战优势。《荀子》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此外,车战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步兵开始成为诸侯国战争的主要战力,同时,骑兵和舟师也逐渐发展起来。《战国策》曾有“带甲百万”等记载,说明了当时诸侯国的步兵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史记》也说秦国的舟师规模可观,“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此时,各国军队的编制也有了明显不同,如《尉缭子·伍制令》中记载魏国军队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属,百人为一闾[2]。
  三、春秋战国军制变化的特征
  1.军权不断下移
  春秋战国最明显的军制变化就是周王室的军权旁落,诸侯国的大军崛起。西周之时,周天子以“西六师”和“殷八师”对诸侯进行控制,但是从春秋开始,周王室军队开始逐渐瓦解,军事大权逐渐下移到诸侯国君主手中,奴隶制逐渐被封建制取代。春秋之事,各诸侯还以争霸为主,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郑、楚二国率先大批“诸侯一军”的军事体制,组建了三军,随后齐桓公将“三军”又扩建为“六军”,直到在春秋中后期,后起列国也建立了强大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的军权下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周天子军权下移到诸侯国;另一方面是列国内部军权由卿大夫下移到家臣。
  2.军训转向正规
  春秋开始,兵种逐渐丰富,到了战国,已经有了比较科学正规的军训体系和方法,逐渐产生了“兵之教令”,开始重视军队的基础训练,包括步伐、队列、号令识别执行等等,比如识别部队军旗的颜色番号,根据军旗的号令来变化阵型等等。同时,各国也越发重视精锐兵士的专门训练,针对步兵、骑兵的精锐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如齐技击,重视拳击技巧;魏武卒,重视耐力及行军速度;韩材士,重视射箭技巧,《战国策》记载:“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
  四、结束语
  一个时代军制的变化必然同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变化息息相关,要全面系统地研究春秋战国的军制变化,必须要将当时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相结合,如封建制度的兴起、百家争鸣的影响等等。以法家为代表开展的变法改革,是当时国家军制及社会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将历史文献同考古发现相结合,才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
  [1]徐铭灿.两周军制的演变与相关文献断代[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谢伟峰.从血缘到地缘:春秋战国制度大变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1.赵坤(1997.08.29-),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军事理论。
  2.陈智广(1968.02.26-)男,研究方向,军事理论。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晋商是明清时期兴起的山西商帮的简称,素以忠义著称。并且将关羽视为忠义的代表,现如今山西境内仍然能看到许现存的关帝庙,是人们对忠义精神的尊崇。商人重利是人们对商人普遍看法,但是作为山西商人,在追求子孙昌盛,商业繁荣之时,忠义之心永远摆在利益的首位。这些从现存的晋商大院一些匾额,对联中可以看到。  关键词:明清;曹家大院;晋商;信义  一、引言  自古以来,以利为先、奸诈、狡猾是人们对商人的固
期刊
摘 要: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以及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动漫产业也因此而悄然发展成我国重要产业,而动漫创作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与精神文化载体,红色文化不同于这种形式,红色文化是一种秩序,是中国社会中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思想与价值观念,将红色文化加入动漫艺术创作中,会对一种新艺术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动漫艺术创作中红色文化对它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教在前,学在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环节中的核心关键。因此,运用符合学生现状的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师高效率地教学,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并且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班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民族文字的出版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赫哲族为例从民族文字出版背景、必要性、意义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文字;出版;赫哲族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造就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民族文字的出版也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笔者以赫哲族为例分析民族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音乐节目迎来了挑战,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音乐编辑者拥有良好的音乐编辑工作能力。为此,广播音乐编辑人员要转变传统音乐编辑理念,创新编辑思维,迎合时代发展潮流,首先将提高广播音乐节目的内涵建设为切入点,在广播音乐编辑工作中积极融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才能制定符合广大听众需求的音乐节目,进而提高广播音乐市场竞争实力。  关键词:广播音乐;编辑工作能力;提升措施  当今时
期刊
摘 要:目前,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日益重视,而在野生动物保护中,保护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尤为关键,可有效减少违法偷猎行为。基于此,重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作用  1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野生动物的主要场所,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有利的栖息环境,有效推动了生态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违法偷猎现象具有十
期刊
摘 要:灌注了具有积极倾向的娱乐即积极娱乐。积极娱乐视角下,惠明形象的形成也和积极娱乐相关。这个人物的形象可以有多种选择,从“董西厢”中的法聪到“王西厢”中的惠明,正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娱乐无疑是很重要的标准。  关键词:积极娱乐;“王西厢”;惠明  Title:Hui Ming’s character under the Positive-entertainment Perspecti
期刊
摘 要: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自信的号召,文化馆作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笔者就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培训和辅导工作进行研究,阐述未来文化馆培训与辅导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文化馆;培训与辅导  一、新形势下文化馆培训和辅导工作的定位和要求  在新形势下对文化培训和辅导工作的定位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定位和要求。一是,要将文化馆工作放
期刊
摘 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遗愿,以唯物史观说明摩尔根关于古代社会研究的成果。恩格斯论述了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在这一个大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女性地位的变化是显著且值得注意的。在原始社会群婚制下,血缘的确认只能由母方决定,由此奠定了女性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的生理优势显现出来,其家庭与社会地位逐渐超过女性并最终奠定了自己的绝对优势地
期刊
摘 要:炕围画作为一种起源于山西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但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思潮的飞速变化以及生活节奏的日益提升,使得这一优秀的民进艺术形式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基于此,本文重点就山西炕围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山西炕围画;民间艺术;流变;传承  在现代生活节奏飞速发展的当前,很多传统艺术在实际的传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传承断档
期刊